近年來, 我在從事醫療改革、產業發展、宏觀經濟等領域的研究時發
現, 當代中國所面臨的許多問題和觀點紛爭, 最終都離不開對這樣幾個根
本問題的回答: 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其理論和實踐的依據
是什么? 人們憑什么相信這條道路的前途是光明的? 是否存在一個與西方
發展模式不同的中國模式? 如何評價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時期的歷史經
驗及其相互關系? 如何從歷史中吸取智慧,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
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對這些問題的回答, 離不開對當代
中國發展歷史的研究。
新中國已經成立60 多年了, 這段歷史可以大致分為兩個30 年: 第
一個30 年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的, 這個時
期的主題是建國、創業。二戰后, 世界格局大動蕩、大分化、大改
組, 社會主義和第三世界國家群體性崛起。中國抓住了歷史機遇, 贏得
了在發展中國家中特有的政治獨立、經濟獨立和民族獨立, 啟動了現代
化、工業化進程, 國民經濟快速發展, 開辟了中華民族從分裂走向團
結、從依附走向獨立、從奴役走向解放、從迷失走向自信、從沉淪走向
復興的歷史進程。第二個30 年, 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啟了改革
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這個時期的主題是改革、開放。
這個時代, 是新一輪資本主義全球化興起的時代。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
過了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 進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實
踐, 社會主義中國逐漸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吸收和引進國際資本和先進的
經驗技術, 又堅持了自己的道路, 改革開放獲得了成功。
這兩個時期, 中國的社會經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也都存在著在當
時的歷史條件下尚未解決的問題。目前, 對如何正確總結中國發展的成功
經驗, 如何看中國的優勢和不足等關鍵問題, 還缺乏共識。改革開放以
來, 西方經濟學理論引入中國, 并且影響很大, 但實踐證明, 西方現代經
濟學理論并不能引導中國取得成功。而且在西方話語的影響下, 社會上出
現了妄自菲薄的虛無主義情緒, 這不僅影響人們對中國未來的信心,
也可
能導致在具體工作中做出錯誤的抉擇。中國要繼續向前走, 就必須對歷史
做出令人信服的解讀, 實事求是地總結中國成功的經驗, 用科學的理論闡
釋中國道路的實質, 真正樹立中國人的自信心, 應對新時代面臨的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
人民, 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時代是西方現代化道路遭遇重大危機、人類面
臨新的挑戰的時代, 國際社會積極反思資本主義制度, 認可社會主義、認
同中國道路的人越來越多。中國的新時代, 既不是對改革開放前的簡單回
歸, 也不是對改革開放的簡單延續, 而是既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 又
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歷史, 重視總結黨的歷史經驗, 習近平
同志多次強調要學習研究黨史國史這門必修課。這正是著眼于中國發
展的新方位做出的戰略性部署。正像1945 年《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
議》和1981 年《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兩個決議都開辟了中國發展的新時代一樣, 當前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和改革開放以來的歷
史經驗進行系統總結, 具有重要的意義。
如果要為中國的下一個30 年即現在到21 世紀中葉選擇主題
詞的話, 我愿意將其概括為超越和復興。其具體含義就是: 超越新中
國的前兩個30 年, 超越西方道路,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社會主義的偉
大復興。
序言/9
前言 不忘歷史不忘初心/ 15
第一章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選擇 001
1. 舊中國為什么沒有能力啟動現代化? 003
2. 新中國現代化的目標和約束 015
3. 四月危機: 舊制度和新目標的沖突 020
4. 新制度的新邏輯 027
5. 歷史的誤會, 還是歷史的必然 048
第二章 尋找中國道路 053
1. 中國特色計劃經濟 055
2. 限制資產階級法權 070
3. 農業集體化再評價 075
4. 無聲的革命: 基礎教育的普及 098
5. 強國先強身: 新中國的健康奇跡 105
6. 正確義利觀: 新中國和新世界 118
第三章 前30年的遺產和改革開放 133
1. 前30年的成就 134
2. 跨越陷阱 143
3. 在歷史條件下看失誤 150
4. 中國人吃飽穿暖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159
5. 前30年的遺產和改革紅利 166
第四章 市場經濟辯證法 173
1. 市場經濟的正、反、合 177
2. 市場經濟在中國 185
3. 農村: 統 與分 的辯證法 196
4. 為國有企業正名 208
5. 公共部門的大轉型 226
6. 全面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 235
第五章 中國改革方法論 245
1. 問題導向, 啟動改革 247
2. 頂層設計, 協商民主 249
3.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254
4. 影響改革的力量 259
5. 為什么人 是改革的根本問題 266
第六章 中國模式 271
1. 對中國模式 的幾種誤解 273
2. 支柱一: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280
3. 支柱二: 讓市場和資本為人民服務 284
4. 支柱三: 以人民為中心 295
5. 支柱四: 以正確義利觀為核心的國際戰略 299
6. 支柱五: 黨的領導和群眾路線 304
第七章 在中國讀懂馬克思 313
1. 人類仍然生活在馬克思揭示的規律中 315
2. 中等收入陷阱 是資本主義陷阱 323
3. 把人和資本的關系顛倒過來 330
4. 從《法蘭西內戰》到國家治理現代化 333
5. 破除資產階級法權 和共同富裕 337
6. 為什么中國能夠跨越卡夫丁峽谷 341
第八章 大歷史視角的新常態 353
1. 西方衰退的根源: 資本擴張 354
2. 西方經濟學的困境 361
3. 中國經濟下行的根源 363
4. 地方競爭和生產過剩危機 371
5. 低勞動力成本是優勢嗎 376
6. 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 動力還是zu
7. 反思新自由主義 388
第九章 新的偉大斗爭 399
1. 新時代的歷史大邏輯 401
2. 經濟增長新動力: 以人民為中心 405
3. 占領制高點, 奪取話語權 411
4. 擴大公共品投資和消費 414
5.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419
6. 建設社會主義福利國家 422
7. 建設強有力的社會主義國家 426
8. 社會主義 互聯網 433
9. 建設公平正義的新世界 437
10.新社會主義 439
后記 我為什么寫中國道路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