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治黨的?靠什么走到今天?又將靠什么繼續走下去?這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人關心的問題,也是很多黨外人士、甚至國外人士關注的問題。本書即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本書分為八章。前三章分別概述民主革命時期、改革開放以前和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的主要脈絡。后五章分別介紹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的基本情況。
本書從黨史的角度講黨建,試圖講清不同時期黨的建設遇到的問題,中央是如何研究解決這些問題的,其效果如何等,從而講清楚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治黨的。
95年歷史、8700多萬黨員、連續執政已有67年,這三個數字在世界政黨史上都很罕見。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治黨的?靠什么走到今天?又將靠什么繼續走下去?這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人關心的問題,也是很多黨外人士、甚至國外人士關注的問題。本書即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以俄共(布)為榜樣建立起來的工人階級政黨。但是,建黨伊始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那就是在農村環境中建黨,黨員中工人出身的很少。毛澤東糾正了在發展黨員問題上一度存在的唯成分論,認為只要擁護黨的綱領主張、符合入黨條件的都可以入黨。他強調思想建黨,用先進的思想教育黨員,用嚴格的紀律約束黨員,走出了在農村環境中建設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新路。
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特別強調黨要密切聯系群眾,保持戰爭年代的優良作風。對于黨內出現的不良現象以至腐敗問題,他采取了堅決反對和懲處的措施,保持了黨的良好作風和形象。為了防止執政黨脫離群眾,他還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許多正確思想和主張。但伴隨著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失誤,黨的建設也走了彎路。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總結長期的經驗教訓,認識到了黨在執政后的根本任務,以及由此帶來的對黨的建設的要求。之后,江澤民根據黨所處歷史方位的變化,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又根據新的形勢,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建設出現全新局面。
經過從建黨至今的長期探索,中國共產黨形成了“五位一體”的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思想建設,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并用創新理論武裝黨員頭腦;組織建設,造就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作風建設,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反腐倡廉建設,保持執政黨的清正廉潔;制度建設,建立健全黨的規章制度。圍繞這五個方面的建設,中國共產黨形成了一整套管黨治黨的理論和辦法。尤其是中共十八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大大豐富和深化了黨的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本書分為八章。前三章分別概述民主革命時期、改革開放以前和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的主要脈絡。后五章分別介紹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的基本情況。本書想從黨史的角度講黨建,試圖講清不同時期黨的建設遇到的問題,中央是如何研究解決這些問題的,其效果如何等,從而講清楚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治黨的。
本書的編寫者是中共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的專業人員。謝春濤教授主編,齊小林博士撰寫第一章,韓曉青副教授撰寫第二章,沈傳亮教授撰寫第三章,吳文瓏博士撰寫第四章,孫明增博士撰寫第五章,聶文婷博士撰寫第六章,盧毅教授撰寫第七章,李慶剛教授撰寫第八章。
從黨史的角度寫黨建是新的嘗試,加之時間倉促,肯定還還有些不足,期望以后有機會補充修改得好一些。
謝春濤,中共中央黨校黨史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起在中共中央黨校從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理論的教學研究工作。出版有《大躍進狂瀾》、《廬山風云:1959年廬山會議簡史》等專著,主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史》、《轉折中國:1976~1982》、《共和國五十年圖史》、《中國簡史:從孔夫子到鄧小平》(英文版)、《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共產黨如何治理國家?》、《中國共產黨如何應對挑戰?》等書,發表文章百余篇。200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現為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并被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聘為客座教授或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