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一帶一路 倡議給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帶來新思路
何亞非
中國外交部原副部長
一帶一路 倡議于2013年提出以來,在各國引起強烈反響。一帶一路 建設這些年進展順利。2017年5月,一帶一路 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云集各方來客,全球目光聚焦中國、聚焦被稱為中國方案的 一帶一路 倡議。雖然部分西方國家仍然對 一帶一路 建設心存疑義,但是公開反對者寥寥。這是這幾十年來全球治理領域從未有過的盛況。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全面深入地認識 一帶一路 倡議呢?這一倡議給世界經濟的增長和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又帶來哪些新思路呢?
我們要對當今世界有一個客觀深刻的了解和分析。
習近平主席說,從歷史維度看,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美國戰略家亨利 ·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和茲比格涅夫 ·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也分別呼應說,當今的國際體系正在經歷400年來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力量的中心從大西洋兩岸轉移到了遠東。
誠然如此,當今世界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大變化:美國世紀 已經終結,世界進入后美國時代;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雙雙進入轉換期和調整期;世界政治、經濟也雙雙進入動蕩起伏的 新常態。
時代變遷必然會引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這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整體力量上升,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力量格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 F)2014年的數據顯示,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以中國為代表的7個最大的新興經濟體的 GDP(國內生產總值)總和大于老牌工業化國家組成的七國集團。全球治理開始從 西方治理 向東西方共同治理 轉變,西方一統天下 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東西方 或者 南北方 可能會經歷持續時間較長的 戰略僵持期。
二是隨著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實力相對下降,金融、經濟危機不斷,還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制度危機,西方國家對新興大國和發展中國家力量上升產生了嚴重的 戰略焦慮癥 和不適應癥。美國新保守主義派甚至斷定,新興大國不可能和平崛起,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必有沖突。美國將戰略重心轉移到亞洲特別是東亞,奉行 亞太再平衡 和離岸制衡 戰略,并在亞太加強對中國的軍事威懾,均由此而起。貝拉克 ·奧巴馬(Barack Obama)政府如此,唐納德 ·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也是如此。世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以及發生大國沖突的風險都在增大。
三是世界經濟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長期低迷,原有增長模式動能耗盡,難以推動世界經濟未來的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加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迅猛發展,正在改變世界經濟格局和發展方式。各國都在尋找新的發展道路、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
四是全球化新時代來臨,全球化與 逆全球化 博弈加劇,社會矛盾激化,社會分化程度加深。不少國家特別是主要發達國家長期以來忽視市場效率與社會公平等問題,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反全球化的民粹主義思潮泛濫,政治極端化傾向嚴重,原有的政治生態已經發生改變。現在,世界基尼系數遠超0暢4的警戒線,甚至已經達到驚人的0暢7。
特朗普政府對外政策反全球化特征明顯,美國第一 成為唯一基準。特朗普上臺后,美國退出枟巴黎協定枠,反對自由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全球化由此將面臨四大嚴峻挑戰。
第一,美國作為現有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的主導者,認為全球化偏離了 美國化 的既定軌道,因此對維護現有國際體系逐漸失去興趣,傾向于推動修改或者重新制定國際規則。特朗普上臺后的種種表現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這對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體系未來的發展構成嚴峻挑戰。國際秩序及全球治理目前都處于 自由漂移 狀態或 自我駕駛 狀態,全球化不確定性增大,前途難卜。
第二,全球化主要的參與方西方發達國家資本主義制度內在的資本與勞動的矛盾,或者說市場效率與社會公平的矛盾不僅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反而不斷激化,引發社會的撕裂及精英與民眾階層的對立和對抗。卡爾 ·馬克思在枟資本論枠中論述這對矛盾之所以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化迅速發展帶來資本、人員和其它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促進了世界范圍的自由貿易,加上技術革命和社會信息化日新月異,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較大提高,但財富分配嚴重不公,傾向于向少數人集中,貧富差距逐步拉大。如美國1%的高收入人群的財富相當于底層90%老百姓財富的總和。
第三,全球化前景巨大的不確定性使得地緣政治極度不穩定,大國關系更趨緊張,修昔底德陷阱 等對大國沖突的預測不絕于耳,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世界很不安寧、很不安全。
全球安全體系處在 雙軌 相悖的尷尬境地:以美國為中心的軍事同盟體系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這顯然與時代的進步格格不入;而中國等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則倡導樹立新安全觀,主張建立以共同參與、平等協商的全球伙伴關系為基礎的集體安全機制。2017年9月,金磚國家峰會通過了枟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枠,該宣言中關于國際安全和解決地區熱點問題的表述清楚地表明,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決心更多地參與全球安全治理,堅定維護世界和平,增加國際安全機制的包容性、開放性、普惠性,走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集體安全道路。
第四,全球化發展到今天,我們普遍有文明是相互沖突還是相互交流與融合的困惑。當代出現的許多問題事實上都與文明之間缺乏對話與交流有關,無論是西方文明自以為是的優越感,中東亂局下敘利亞、利比亞等國政治社會秩序崩潰、難民潮涌現,還是全球化背景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差距拉大,從根源上看,都與文明、文化之間沒有很好地進行交流、溝通、融合有著直接的關系。
在現有國際體系里,西方國家總是認為,西方文明是最優秀的,西方的政治制度也是最好的。西方國家把文明和政治制度分成三六九等,極力推廣西方的 先進 文明及民主思想、政治制度,抹黑其他文明和政治制度,并將由此產生的沖突和矛盾歸咎于文明沖突。其結果顯而易見。
對世界形勢和未來發展有了正確認識以后,我們就可以在這個背景下來認真分析一帶一路 倡議對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貢獻了什么樣的新思路和新方案。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國自身成功的治理經驗和全球化的復雜現狀出發,從中華文明的深厚積淀中汲取營養,提出了一系列中國思想和中國方案,為世界經濟未來發展和解決全球化、全球治理難題貢獻力量。中國堅持從本國國情出發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在中國共產黨強有力的政治體制保障之下,取得了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公平的國內治理的巨大成功。這給世界提供了可供選擇、可資借鑒的全球治理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
回顧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中國深入參與全球治理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思想的脈絡主線。
2013年,習近平主席高瞻遠矚地提出 一帶一路 倡議,倡導 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 的絲路精神。此后,中國身體力行,牽頭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為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新的投融資渠道。
中國領導人多次對外宣稱,堅定不移地支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體系,并在脫貧、婦女權益、維和、發展等諸多領域給予實質性的支持。2016年,中國作為20國集團(G20)主席國主辦具有歷史開拓意義的杭州峰會,就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具體方案。
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對外實踐的基礎上,提出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建立全球伙伴關系的全球治理新思想,倡導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世界的事情大家在平等基礎上商量著辦,而不論國家是大是小、是富是窮。中國創新全球治理思想也是對國際體系指導思想的創新,顛覆了西方長期以來以意識形態對立和排他性軍事同盟為主要特征的國際關系思想。
2017年初,習近平主席進一步升華了中國的全球治理思想,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提出了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構想及其實現路徑,希望各國從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相互之間經濟依賴日益緊密的人類利益共同體出發,經過發展戰略對接和文明包容融合,走共同發展、共同富裕、集體安全的道路,最終實現建立 美美與共 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想。
習近平主席在2017年廈門金磚國家峰會的系列講話中強調 開放、包容、合作、共贏 的金磚精神,提出從世界歷史發展和金磚國家自身發展兩個維度來看待金磚機制,希望以 金磚+等創新機制加強和拓展金磚國家之間的合作,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新的貢獻。
一帶一路 倡議涵蓋內容廣,從歷史和現實兩個視野,創新了世界經濟增長模式和全球治理思想,在全球化發生重大變化的關鍵時刻,提供了新的全球公共產品,為解決世界經濟和全球化發展的難題提出了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案,其意義十分重大:
第一,有利于推動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世界經濟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期,以經濟新自由主義思想和華盛頓共識為基礎的 本本主義 已經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了。世界經濟在幾大周期性力量的壓迫下,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驚濤駭浪和全球化變化的新形勢,亟須發展新思路和新模式。 一帶一路 倡議所包含的發展思路和國際合作模式有利于全球生產鏈的順利調整,有利于開展新的國際產能合作,提高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正在改寫世界政治經濟的版圖和歷史,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被大大縮小,是21世紀國際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現在僅金磚五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就超過50%。中國 一帶一路 倡議等為國際合作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徑,中國已經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克服南北發展失衡、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第二,有利于推動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向更加公正、公平、普惠的方向發展。
在全球化面臨貧富差距拉大等眾多挑戰、全球治理出現 無序 和碎片化 的情況下,一帶一路 倡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的國際合作中提倡 普惠、包容、合作、共享 的新理念,是應對 逆全球化、克服全球化缺陷的中國思想和中國方案。
眾多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這些國家政治經濟實力上升,引發世界格局出現大變化,但是在全球治理中,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和決策權卻嚴重不足,這是全球治理體系未來改革的重點。
中國對全球化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案,通過金磚國家、G20、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 一帶一路 倡議等,推動了全球治理從 西方治理 向東西方共同治理 轉變,其體現開放、包容、合作、普惠、共贏精神的新國際合作模式有利于推動世界經濟實現包容、聯動式發展,促進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以實現更加公平、包容、普惠的全球化和全球治理。
第三,有利于超越軍事同盟關系,為建立全球伙伴關系網絡,構建合作安全、共同安全的新集體安全體系創造條件,奠定基礎。
中國堅持在全球安全治理中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為基礎,采取共同、綜合的方式構建可持續和平,解決沖突的政治、經濟及社會根源。這些年,軍事同盟關系網絡與全球伙伴關系網絡事實上共同存在,相互競爭。這兩者所代表的全球化理念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搞對抗,排斥非結盟方,充滿矛盾與變數;后者結伴不結盟,開放性強,內涵與外延豐富,充滿張力。
中國積極支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體系,呼吁建立合作共贏、相互倚重、開放平等的全球伙伴關系,并以此為基礎,形成合作安全、共同安全的新集體安全格局,希望在全球化進程中,各國能秉持不對抗、不沖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來處理地緣政治問題。
第四,有利于文明對話和人文交流,防止文明沖突,加強各國支持全球化的民意基礎。
一帶一路 倡議以 民心相通 為依托,倡導文明借鑒、包容與融合,反對文明沖突,從哲學層面給世界的未來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消除 修昔底德陷阱 和其他地緣政治矛盾,為世界和平與全球化發展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人文交流和文明對話是改善國家間關系的涓涓細流,潤物細無聲。全球化有正能量,也有負能量,國際關系中的矛盾同樣不可避免。中國提出的全球伙伴關系和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案,其民意基礎要靠文化交流和文明的對話與融合來實現。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世界政治和經濟雙雙進入充滿不確定性的 新常態 和全球化進入歷史新時代的今天,中國的擔子更重,責任更大。歷史和現實證明,中國將不辱使命,積極推動全球化發展,繼續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全球經濟發展,付出自己的努力。
代序
一帶一路倡議給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帶來新思路
第一章
大局觀 ,格局觀 :一帶一路風云錄
林毅夫 :風物長宜放眼量 展望一帶一路 /03
胡舒立 :以一帶一路為契機擴大開放 /06
王力為 :一帶一路風云錄 /09
何亞非 :一帶一路倡議需要回答幾個問題 /30
賈 康 :供給側改革與一帶一路內在契合 /35
第二章
大國外交 :一帶一路的地緣政治
鞠建東 、余心玎 :構建華夏共同體 ,推進對外開放新戰略 /41
薛 力 :一帶一路與中國的中亞方略 /58
萬 喆 :一帶一路視角下的中印關系 /63
薛 力 :一帶一路VS亞太再平衡 競爭中的合作 /70
萬 喆 :中拉合作轉型升級靠什么 /87
張楠迪揚 :一帶一路中的香港角色 /94
第三章
看懂中國經濟的新格局
周小川 :一帶一路投融資應以市場化為標準 /102
孫國峰 :一帶一路需加強開發性金融國際合作 /109
胡懷邦 :開發性金融服務一帶一路有獨特優勢 /114
易會滿 :商業銀行要做一帶一路金融服務的生力軍 /120
金立群 :亞投行將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126
顧 賓 :亞投行的投資地域應擴大至發達國家 /133
潘功勝 :跨境資本流動 挑戰與應對 /136
張茉楠 :一帶一路下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步驟與重點 /142
范禮泉 :一帶一路為債券市場帶來發展的新契機 /146
陳夏紅 :構建一帶一路經濟體跨境破產公約 /148
第四章
機遇與挑戰 :轉型升級中的中國經濟
程 實 :一帶一路 從供給側突破全球經濟治理困局 /154
劉 健 :多元融資 ,促一帶一路建設 /158
祁 斌 :開啟航母模式 ,助力一帶一路海外投資 /162
范 毅 :一帶一路城鎮化合作的空間有多大 ? /170
李曉鵬 :一帶一路下的中企轉型 /176
第五章
中國引領下的絲路新秩序
薛 力 :一帶一路 總結既往 ,回應外界 ,布局未來 /184
張一清 :基礎設施投資匹配一帶一路建設 /189
王志民 :中國的全球治理理念與絲路新秩序 /197
常修澤 :世界三大博弈與中國開放新局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