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南、周柱銓主編的《中國音樂通史簡編(修訂版)》由文字、圖片、譜例組成。作為一部具有深入淺出、簡明扼要特色的音樂史讀物,也適宜于音樂工作者和音樂愛好者閱讀,從中可以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音樂文化的發展歷程。第一至第七章為古代音樂部分,第八章為近代音樂部分,第九章為現代音樂大事記,三者有機地組成中國音樂歷史長河的概貌。本書力圖用唯物史觀去探索我國幾千年來音樂發展的規律,對于各個時代的重要音樂文化現象、音樂人物和音樂作品,也力求在資料準確的基礎上作出客觀而公正的解釋與評價。
孫繼南,1928年生,安徽蕪湖人。1952年山東師范學院藝術系畢業后保送至上海音樂學院進修兩年。長期從事音樂教育及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教學與研究。1994年離休前曾任山師及山東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教授,兼任教育部藝教委委員、中國音協音教委委員、中國音樂史學會副會長、山東省文聯副主席等職。著有《中國音樂通史簡編》(主編之一)、《黎錦暉評傳》、《中國近現代音樂教育史紀年》及《當代中國音樂》的部分章節。
序編寫說明第一章 遠古、夏、商時期(約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紀)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古文獻中關于音樂起源的觀念 第三節 古歌與古樂舞 第四節 古樂 序編寫說明第一章 遠古、夏、商時期(約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紀)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古文獻中關于音樂起源的觀念 第三節 古歌與古樂舞 第四節 古樂器 第五節 關于音階形成的歷史第二章 西周、春秋、戰國時期(西周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戰國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西周的禮樂和音樂教育 第三節 樂舞與歌唱、歌唱理論 第四節 樂器與器樂的發展 第五節 古樂理、樂律學觀念的形成 第六節 音樂思想第三章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前221—公元589)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樂府 第三節 鼓吹 第四節 相和歌 第五節 清商樂 第六節 百戲中的樂舞 第七節 音樂美學思想 第八節 音樂文化的交流 第九節 樂器和器樂的發展 第十節 樂律宮調理論第四章 隋、唐、五代時期(公元581—960)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宮廷燕樂 第三節 民間俗樂 第四節 音樂理論 第五節 記譜法 第六節 音樂機構 第七節 著名音樂家 第八節 中外音樂文化交流第五章 宋、元時期(公元960—1368)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市民音樂的勃興 第三節 宋代曲子與元代散曲 第四節 說唱音樂的高度成熟 第五節 戲曲音樂的成熟和發展 第六節 樂器與器樂的發展 第七節 樂律學的重要成果 第八節 音樂論著舉要第六章 明、清時期(公元1368—1911)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戲曲的發展 第三節 民間歌舞、說唱 第四節 器樂的發展 第五節 重要曲譜 第六節 朱載培的“新法密率”和工尺譜的流傳第七章 中華民國時期(公元1912—1949) 第一節 概述 一、新音樂的啟蒙和發展 二、不同政權區域的音樂文化 三、社會音樂結構的變化 第二節 傳統音樂 一、戲曲音樂 二、說唱音樂 三、民歌與民間歌舞 四、傳統器樂 第三節 聲樂 一、群眾歌曲 二、獨唱歌曲 三、合唱歌曲 四、電影、戲劇歌曲 五、作曲家與作曲家群 第四節 器樂 一、中國樂器音樂 二、西洋樂器音樂 第五節 歌劇音樂 一、兒童歌舞劇 二、新歌劇的探索與發展 三、《白毛女》——中國歌劇探索的里程碑 第六節 音樂教育 一、普通音樂教育 二、社會音樂教育 三、音樂師范教育 四、專業音樂教育 第七節 音樂思潮、音樂美學和音樂史學 一、中國音樂新思潮 二、音樂美學 三、中國音樂史學的研究 第八節 中外音樂文化交流 一、中國留學生對音樂文化交流的貢獻 二、來華外籍音樂家對音樂文化交流的貢獻 三、中國音樂文化的對外傳播 四、外國音樂論著的譯介第八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音樂大事記(公元1949年7月—2010年12月)附錄一 主要參考書目附錄二 譜例目錄附錄三 圖片目錄附錄四 人名索引后記修訂版后記
第一章 遠古、夏、商時期
(約8000年前一公元前ll世紀)
第一節 概 述
我國是世界上音樂文化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同屬古音樂文化發展較早的世界文明古國尚有埃及、印度、巴比倫、腓尼基、巴勒斯坦等亞洲、非洲國家。歐洲音樂黎明時期晚于亞洲、非洲,以古希臘音樂文化發展最早。
我們的祖先在祖國的國土上生息、繁衍大約有170萬年的歷史。原始社會的發展非常緩慢,直至距今4000多年前(公元前2070年)才進入奴隸社會,這就是夏朝。夏朝逐漸進入青銅時代。①經過470年,商湯滅夏,建立了商朝(公元前l600年)。商朝存在近600年,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商朝已使用文字,在甲骨文中保留了一些可供研究的音樂文化史料。
我國音樂文化可上溯至新石器時代?脊艑W家在1986—1987年和2001年先后在河南舞陽縣賈湖發現骨笛有30多支。②賈湖骨笛歷史最早的距今約9000年,晚期的距今約8000年,其問經歷一千多年。1987年研究人員曾對一支完整的七音孔笛試奏和測音。這支七音孔骨笛用簡單的指法即可以吹奏出像河北《小白菜》這樣的曲調。根據碳同位素14C測定和樹輪校正,被測定的骨笛年代為距今7920年(±150)。③根據多個墓葬發現有骨笛的史實,推斷當時的音樂活動已有一定的普遍性。(圖1-1)這樣,我們可以有根據地說,我國音樂文化已有約8000年--9000年可考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