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工程創新型“十二五”規劃教材·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現代通信系統》是現代通信技術的集成。《現代通信系統》系統地介紹了當代應用最廣泛的幾種通信系統的基本原理、系統結構、工程設計。全書共分7章,內容包括:通信系統概述、微波中繼通信系統、衛星通信系統、光纖通信系統、短波通信系統、軍事通信網、信息化戰爭中的戰術數據鏈系統。注重介紹一些技術發展方向的內容,是《現代通信系統》的最大特點,對讀者的進一步學習會有一定幫助。《高等學校工程創新型“十二五”規劃教材·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現代通信系統》采用分散式結構編寫,既做到前后呼應,自成一體,又可分拆,自成章節,讀者可根據需要選學。《高等學校工程創新型“十二五”規劃教材·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現代通信系統》可供高等院校通信工程專業、電子工程專業、信息工程專業、無線電技術專業和計算機通信專業作為教材和參考書,也可作為從事信息、通信及相關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和參考用書。
第1章 通信系統概述
1.1 通信系統的組成
1.2 通信系統的分類
1.3 通信方式
1.4 通信系統主要性能指標
習題與思考題
第2章 微波中繼通信系統
2.1 概述
2.1.1 數字微波通信系統的構成
2.1.2 微波傳播特性
2.2 數字微波中繼通信系統設計
2.2.1 假設參考電路與傳輸質量標準
2.2.2 射頻波道配置
2.2.3 中頻頻率選擇
2.2.4 調制方式選擇
2.2.5 性能估算與指標分配
2.3 數字微波中繼通信的監控設備
2.3.1 概述
2.3.2 監控線路
2.3.3 監控信號產生
2.3.4 全群務信號形成和監控系統工作過程
習題與思考題
第3章 衛星通信系統
3.1 衛星通信基本概念
3.1.1 衛星通信的定義及特點
3.1.2 衛星通信系統的組成及網絡形式
3.1.3 衛星通信線路的組成
3.1.4 衛星通信的工作頻段
3.2 通信衛星與地球站
3.2.1 通信衛星的組成和功能
3.2.2 通信衛星舉例
3.2.3 衛星通信地球站
3.3 衛星通信體制
3.3.1 衛星通信體制概述
3.3.2 頻分多址(FDMA)方式
3.3.3 時分多址(TDMA)方式
3.3.4 碼分多址(CDMA)方式
3.4 衛星通信線路的設計
3.4.1 衛星通信線路的模型及標準
3.4.2 衛星通信線路的設計
3.5 軍事通信衛星網
3.5.1 軍事通信衛星的作用與分類
3.5.2 世界各國典型軍事通信衛星系統簡介
3.5.3 軍事衛星通信應用及發展趨勢
習題與思考題
第4章 光纖通信系統
4.1 系統概述
4.1.1 光纖通信的特點
4.1.2 光纖通信系統的組成
4.2 光纖傳輸線
4.2.1 光纖的基本結構與傳光原理
4.2.2 光纖的基本性質
4.2.3 光纜
4.3 光纖傳輸設備
4.3.1 光發射機
4.3.2 光接收機
4.3.3 光中繼器
4.4 光路無源器件
4.5 光纖通信系統的總體設計
4.5.1 中繼距離
4.5.2 線路碼型
4.5.3 系統的可靠性
4.6 光纖通信新技術
4.6.1 現行光纖通信的局限性及其發展趨勢
4.6.2 光復用技術
4.6.3 光放大器
4.6.4 光孤子通信
4.6.5 相干光通信
4.6.6 光同步傳輸網(SDH)
習題與思考題
第5章 短波通信系統
5.1 現代短波通信概述
5.1.1 短波通信的起源
5.1.2 無線信道
5.1.3 短波信道傳輸特性
5.1.4 短波通信的特點
5.1.5 短波通信的發展
5.2 短波單邊帶通信技術
5.2.1 單邊帶通信的基本概念
5.2.2 單邊帶通信系統的組成
5.2.3 單邊帶發射系統
5.2.4 單邊帶接收系統
5.3 短波自適應選頻技術
5.3.1 短波自適應選頻的基本概念
5.3.2 短波自適應選頻系統
5.4 短波跳頻通信技術
5.4.1 短波擴頻通信
5.4.2 短波跳頻通信技術概述
5.4.3 頻率合成技術
5.4.4 地址碼編碼及組網技術
5.4.5 短波跳頻通信技術的發展
習題與思考題
第6章 軍事通信網
6.1 軍事通信網的基本概念
6.1.1 通信網的基本概念
6.1.2 軍事通信網的定義及分類
6.1.3 軍事通信網組成
6.1.4 軍事通信網的特點
6.1.5 軍事通信網的發展
6.2 軍事通信網的應用
6.2.1 軍事通信網的基本應用——通信網在C3I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
6.2.2 軍事網格技術
6.2.3 網絡中心戰
6.2.4 軍事通信網的安全
6.3 軍事通信網的規劃與管理
6.3.1 軍事通信網的規劃
6.3.2 軍事通信網的網絡管理
習題與思考題
第7章 信息化戰爭中的戰術數據鏈系統
7.1 戰術數據鏈的基本概念及結構
7.1.1 戰術數據鏈的基本概念
7.1.2 戰術數據鏈的結構及特點
7.2 Link系列戰術數據鏈
7.2.1 Link 4戰術數據鏈
7.2.2 Link 11戰術數據鏈
7.2.3 Link 16戰術數據鏈
7.2.4 Link 22戰術數據鏈
7.3 戰術數據鏈的網絡管理
7.3.1 網絡管理在戰術數據鏈中的作用
7.3.2 網絡管理在戰術數據鏈中的實現方式
7.3.3 北約戰術數據鏈的網絡管理
7.4 戰術數據鏈在指揮控制及武器系統中的應用
7.4.1 戰術數據鏈在指揮控制中的作用
7.4.2 戰術數據鏈在武器系統中的作用
7.4.3 戰術數據鏈的未來發展方向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自有人類以來,就離不開消息的傳遞,因為消息中包含了收信者所需要的信息。我國古代利用烽火傳送邊疆警報,用驛站間的快馬接力傳送各種文件,都是一種原始的通信手段。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些古老的通信方式早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能在遠距離快速、準確地傳遞信息,就必須尋找新的通信方式。進入19世紀,人們發現電能以光速沿導線傳播。基于這一發現,1837年莫爾斯發明了電報,1876年貝爾又發明了電話。1864年,麥克斯韋從理論上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這一理論于1887年被赫茲用實驗證實。接著馬可尼和波波夫等人利用電磁波做了遠距離通信的試驗,并獲得了成功。從此通信進入了電通信的新時代。到了20世紀30年代,尤其是在50年代之后,在通信理論上先后形成了香農信息論、糾錯編碼理論、調制理論、信號檢測理論、信號與噪聲理論、信源統計特性理論等,這些理論使現代通信技術日趨完善。尤其是晶體管、集成電路相繼問世后,不僅更加促進像電話通信那樣的模擬通信的高速發展,而且出現了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數字通信。并相繼出現了脈碼通信、微波通信、衛星通信、光纜通信等新的通信手段。計算機問世后,不僅使通信技術中的許多環節實現了微機控制和管理,而且使通信的對象由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大到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通信。通過傳輸系統和交換系統將大量的用戶終端(如電話、傳真、電傳和計算機等)連接起來的現代通信網,已不再是單一的電話網或電報通信網,而是一個綜合性的、為多種信息服務的通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