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全面地介紹信息系統工程的概念、基本原理、開發過程及主要方法。
全書共分9章,分別介紹信息系統與信息系統工程的基本概念、內容和性質,信息系統開發方法論,信息系統規劃,信息系統建模,信息系統軟、硬件平臺的建立,信息系統的軟、硬件測試方法,信息系統的維護與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以及信息系統工程的項目管理。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工程、管理工程等專業本科生的教材或MPA教材,也可作為信息系統開發、管理人員,以及計算機軟件開發人員的參考書。
第1章 信息系統概述
1.1 信息
1.1.1 信息的含義
1.1.2 信息的性質
1.2 信息系統
1.2.1 系統的概念
1.2.2 信息系統的概念
1.2.3 信息系統的發展
1.2.4 信息系統的功能
1.3 信息系統工程
1.3.1 信息系統工程概念
1.3.2 信息系統工程的研究方法
1.3.3 信息系統工程研究范圍
本章小結
問題討論 第1章 信息系統概述
1.1 信息
1.1.1 信息的含義
1.1.2 信息的性質
1.2 信息系統
1.2.1 系統的概念
1.2.2 信息系統的概念
1.2.3 信息系統的發展
1.2.4 信息系統的功能
1.3 信息系統工程
1.3.1 信息系統工程概念
1.3.2 信息系統工程的研究方法
1.3.3 信息系統工程研究范圍
本章小結
問題討論
第2章 信息系統開發方法論
2.1 概述
2.2 生命周期法
2.2.1 生命周期劃分
2.2.2 瀑布模型
2.3 原型法
2.3.1 原型法概述
2.3.2 原型法模型
2.3.3 原型法過程
2.3.4 原型法特點
2.4 結構化方法
2.4.1 結構化分析
2.4.2 結構化設計
2.5 面向對象方法
2.5.1 面向對象概述
2.5.2 面向對象方法
2.6 構件法
2.6.1 構件的基本概念
2.6.2 構件的分類
2.6.3 構件的構造原則與目標
2.6.4 軟件構件的開發
2.7 敏捷開發方法
2.7.1 敏捷聯盟宣言
2.7.2 敏捷開發的原則
2.7.3 極限編程簡介
本章小結
問題討論
第3章 信息系統規劃
3.1 信息系統規劃概述
3.1.1 信息系統規劃的概念
3.1.2 信息系統規劃的目標
3.1.3 信息系統規劃的原則
3.1.4 信息系統規劃的作用
3.1.5 信息系統規劃的步驟
3.2 信息系統規劃內容
3.2.1 計算模式規劃
3.2.2 信息資源規劃
3.2.3 網絡與系統安全規劃
3.2.4 組織與管理
3.3 信息系統規劃模型與方法
3.3.1 規劃模型
3.3.2 規劃方法
本章小結
問題討論
第4章 信息系統建模
4.1 信息系統建模概述
4.1.1 模型
4.1.2 系統規劃模型
4.1.3 邏輯模型與物理模型
4.1.4 數據模型
4.2 信息系統建模過程
4.2.1 可行性分析與調查
4.2.2 需求分析
4.2.3 設計精化
4.2.4 設計實現
4.2.5 測試
4.2.6 部署與實施
4.3 信息系統建模方法
4.3.1 面向需求分析的建模方法
4.3.2 面向對象的邏輯建模方法
4.3.3 面向數據的建模
4.4 面向需求分析的建模
4.4.1 結構化分析方法
4.4.2 用例驅動的需求分析
4.5 面向對象的建模
4.5.1 面向對象建模方法
4.5.2 Coad與Yourdon方法
4.5.3 OMT方法
4.5.4 Booch方法
4.6 統一建模語言UML
4.6.1 UML概述
4.6.2 Rational統一過程
本章小結
問題討論
第5章 信息系統的建立
5.1 概述
5.2 信息系統硬件平臺的構建
5.2.1 個人計算機及工作站
5.2.2 服務器
5.3 信息系統軟件平臺的構建
5.3.1 系統軟件平臺
5.3.2 通用支撐軟件平臺
5.3.3 專用支撐軟件平臺
5.4 信息系統網絡平臺的構建
5.4.1 網絡平臺構建概述
5.4.2 局域網
5.4.3 廣域網
5.4.4 國際互聯網
5.5 信息系統應用軟件的開發
5.5.1 應用軟件的開發方式
5.5.2 應用軟件的開發人員
5.5.3 應用軟件的開發原則
5.6 信息系統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
5.6.1 技術和非技術的保護方式
5.6.2 信息安全的動態過程
5.6.3 建立信息系統安全保障體系的原則
5.6.4 信息安全基礎設施
本章小結
問題討論
第6章 信息系統的測試
6.1 信息系統測試概述
6.1.1 測試目標
6.1.2 測試原則
6.1.3 可測試性
6.2 硬件平臺測試
6.2.1 計算機測試
6.2.2 服務器測試
6.2.3 輸入/輸出設備測試
6.2.4 網絡平臺測試
6.3 應用軟件測試
6.3.1 軟件測試方法
6.3.2 軟件測試過程
6.3.3 測試工具
本章小結
問題討論
第7章 信息系統維護與管理
7.1 概述
7.2 信息系統的使用
7.2.1 用戶培訓
7.2.2 系統轉換
7.2.3 系統運行
7.3 信息系統的維護
7.3.1 信息系統維護過程
7.3.2 信息系統維護的特點
7.3.3 信息系統的可維護性
7.3.4 信息系統的質量維護
7.4 信息系統的可靠性
7.4.1 系統的可靠性
7.4.2 影響軟件可靠性的因素
7.4.3 提高軟件可靠性的方法和技術
7.5 信息系統的監理與審計
7.5.1 信息系統工程監理
7.5.2 信息系統審計
7.6 信息系統的評價
本章小結
問題討論
第8章 信息系統集成
8.1 系統集成概述
8.1.1 系統集成的思想
8.1.2 系統集成的基本原則
8.1.3 系統集成方法
8.2 網絡集成
8.2.1 傳輸與交換
8.2.2 安全與網絡管理
8.2.3 服務器與操作系統
8.2.4 服務子系統
8.3 數據集成
8.3.1 數據集成的基本概念
8.3.2 數據集成的方法與規范
8.3.3 數據倉庫中的數據集成方案
8.4 軟件集成
8.4.1 軟件集成的基本概念
8.4.2 Microsoft的應用集成技術
8.4.3 對象管理協會(OMG)的應用集成技術
8.5 應用集成
8.5.1 應用集成基本概念
8.5.2 開放式分布處理框架
8.5.3 高層體系結構
本章小結
問題討論
第9章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
9.1 項目管理概述
9.1.1 項目管理概念
9.1.2 項目管理范圍和特點
9.1.3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
9.2 信息系統的項目管理
9.2.1 概述
9.2.2 基本內容與步驟
9.3 信息系統項目時間管理
9.3.1 時間管理流程
9.3.2 工程進度管理工具和技術
9.4 信息系統項目人力資源管理
9.4.1 項目管理的組織機構
9.4.2 項目角色及其職責
9.4.3 管理中的協調工作
9.5 信息系統項目質量管理
9.5.1 信息系統質量管理概述
9.5.2 信息系統質量控制的組織職能
9.5.3 項目開發的質量控制
9.6 信息系統開發的文檔管理
9.6.1 信息系統的質量維護文檔的內容與分類
9.6.2 信息系統質量維護文檔的作用
9.6.3 文檔的規范化管理
本章小結
問題討論
參考文獻
第1章 信息系統概述
1.1 信息
信息是當今社會的標志。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知識就是力量,信息就是財富。信息在社會生產和人類生活中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并以其不斷擴展的內涵和外延,滲透到人類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眾多領域,使人類繼工業社會之后,正式邁入信息社會。信息的增長速度和利用程度,已成為現代社會文明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標志。
1.1.1 信息的含義
什么是信息?有人認為,信息就是消息,是具有新內容、新知識的消息。也有人認為,信息就是情報,是對我們有價值的情報。歷史上,關于信息的定義有幾十種之多,但是關于信息可以明確以下兩點:
(1)信息的存在不以主體(如人、生物或機器系統)存在為轉移,即使主體根本不存在,信息也可以存在,它在客觀上反映某一客觀事物的現實情況。例如,人們使用文字、圖片和視頻可以記錄一些發生的事件,隨著時間的過去,盡管當時的場景可能不復存在,但記錄下來的信息卻可以再現當時的情景。
(2)信息在主觀上可以接受和利用,并指導人們的行動。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需要從客觀世界中獲取信息,通過感覺器官感知信息,通過大腦分析、處理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