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感測技術基礎(第3版)》將“傳感器技術”、“自動檢測技術”和“電子測量技術”三門內容聯系緊密的課程中的主要內容,有機地整合成一門課程。全書分為四部分,共13章:第1~3章為常見電量測量,內容包括電壓電流和功率測量、頻率時間和相位測量、電阻電容和電感測量等;第4~8章為傳感器原理,內容包括阻抗型傳感器、電壓型傳感器、半導體傳感器、數字傳感器、新型傳感器等;第9~12章為常見非電量電測量,內容包括幾何量電測法、機械量電測法、熱工量電測法、成分與含量電測法等,第13章為感測新技術簡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感測技術基礎(第3版)》每一章都有例題、習題及習題解答,還有與本教材配套的大量教學輔導資料,讀者可從本課程專用的教學網站免費下載。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感測技術基礎(第3版)》可作為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等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或作為自學讀物。
讀者對象:普通高等學校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等專業的本科生,相關專業的研究生,以及有關方向的工程技術人員。
緒論
第1章 電流、電壓和功率的測量
1.1 電流的測量
1.1.1 電流表直接測量法
1.1.2 電流 電壓轉換法
1.1.3 電流 頻率轉換法
1.1.4 電流 磁場轉換法
1.1.5 電流互感器法
1.2 電壓的測量
1.2.1 直流電壓的測量
1.2.2 交流電壓的測量
1.3 功率的測量
1.3.1 用電動系功率表測量功率
1.3.2 用時分割乘法器測量功率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 頻率、時間和相位的測量
2.1 頻率的測量
2.1.1 頻率的模擬測量
2.1.2 頻率(周期)的數字測量
2.2 時間間隔的數字測量
2.2.1 測量原理
2.2.2 測量誤差與測量范圍
2.3 相位差的數字測量
2.3.1 相位 電壓轉換法
2.3.2 相位 時間轉換法
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 阻抗(電阻、電容、電感)的測量
3.1 電橋法
3.1.1 惠斯頓電橋
3.1.2 平衡電橋法
3.1.3 不平衡電橋法
3.2 阻抗 電壓轉換法
3.2.1 歐姆法(恒流法)
3.2.2 比例運算法
3.2.3 差動脈沖調寬法
3.3 阻抗 頻率轉換法
3.3.1 調頻法
3.3.2 積分法
3.4 阻抗 數字轉換法
3.4.1 電阻 數字轉換法
3.4.2 電感、電容 數字轉換法
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 阻抗型傳感器
4.1 電阻式傳感器
4.1.1 電位器式傳感器
4.1.2 應變式傳感器和壓阻式傳感器
4.1.3 熱電阻和熱敏電阻
4.1.4 氣敏電阻
4.1.5 濕敏電阻
4.2 電容式傳感器
4.2.1 基本原理與結構類型
4.2.2 輸出特性
4.2.3 等效電路分析
4.2.4 接口電路選擇
4.3 電感式傳感器
4.3.1 自感式傳感器
4.3.2 互感式傳感器(差動變壓器)
4.3.3 壓磁式傳感器
4.3.4 電渦流式傳感器
思考題與習題
第5章 電壓型傳感器
5.1 磁電式傳感器
5.1.1 基本原理和組成
5.1.2 結構類型
5.1.3 測量電路
5.2 壓電式傳感器
5.2.1 壓電效應及其表達式
5.2.2 壓電材料
5.2.3 壓電元件
5.2.4 接口電路
5.3 熱電偶傳感器
5.3.1 熱電效應
5.3.2 熱電偶的材料、型號及結構
5.3.3 熱電偶測溫
5.4 光電式傳感器
5.4.1 光電器件
5.4.2 光電器件的基本特性
5.4.3 光電式傳感器的基本組成和類型
5.5 霍爾傳感器
5.5.1 霍爾效應
5.5.2 霍爾傳感器組成與基本特性
5.5.3 霍爾傳感器的應用
5.5.4 測量誤差及其補償辦法
思考題與習題
第6章 半導體傳感器
第7章 數字式傳感器
第8章 新型傳感器
第9章 幾何量電測法
第10章 機械量電測法
第11章 熱工量電測法
第12章 成分與含量的電測法
第13章 感測新技術簡介
附錄A 例題解答
附錄B 習題解答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