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高效應用型經管規劃教材:統計學》共分13章,主要內容包括:總論,統計數據采集,統計數據處理,統計數據分布特征的描述,時間數列分析,統計指數,相關與回歸分析,抽樣推斷,統計預測,統計決策,國民經濟統計主要分類,假設檢驗,方差分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高效應用型經管規劃教材:統計學》體現了統計理論的統一性和統計方法的通用性,突出了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點要求,反映了統計科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適應教學規律要求,《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高效應用型經管規劃教材:統計學》依次安排了教學目的和重點難點、教學內容、案例分析和習題及解答四個模塊。在教學過程中各院校可根據專業目標要求和教學時間長短,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取舍。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統計學的產生和發展
一、"統計"一詞的含義
二、統計學的產生和發展
三、統計學的分科
第二節 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一、統計總體、樣本和概率
二、標志、指標和指標體系
三、變異、變量和統計數據
第三節 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方法和內容
一、統計學的研究對象
二、統計學的研究方法
三、統計學的研究內容
第四節 統計的職能、任務和工作過程
一、統計的職能
二、統計的任務
三、統計工作過程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二章 統計數據采集
第一節 統計調查的組織方式
一、統計數據的來源
二、統計調查的主要方式
第二節 統計數據的收集方法
一、詢問調查法
二、觀察法
三、試驗法
第三節 統計數據采集方案設計
一、調查目的
二、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
三、調查項目和調查表
四、調查時間
五、調查的組織實施計劃
第四節 調查問卷
一、問卷的意義及內容
二、問卷設計中的詢問技術
三、問卷中的答案設計
四、問卷的編排設計與分類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三章 統計數據處理
第一節 統計數據處理概述
第二節 統計分組
一、統計分組的概念和性質
二、統計分組的主要作用
三、統計分組的類型
四、統計分組方法
五、統計資料的再分組
第三節 頻數分布
一、頻數分布的概念
二、頻數分布的種類
三、累計頻數和累計頻率
四、組距式變量數列的編制
五、頻數(次數)分布的類型
第四節 統計表和統計圖
一、統計表
二、統計圖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四章 統計數據分布特征的描述
第一節 集中趨勢的描述
一、集中趨勢與平均指標
二、數值平均數
三、位置平均數
四、計算和運用平均指標應注意的問題
第二節 離中趨勢的描述
一、離中趨勢的含義及其描述指標
二、離散指標的計算方法
第三節 分布形狀的描述
一、分布形狀及其描述指標
二、偏度系數
三、峰度系數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五章 時間數列分析
第一節 時間數列分析概述
一、時間數列的概念和作用
二、時間數列的種類
三、時間數列的編制原則
第二節 時間數列水平分析
一、發展水平
二、平均發展水平
三、增長量
四、平均增長量
第三節 時間數列速度分析
一、發展速度
二、增長速度
三、平均發展速度
四、平均增長速度
五、增長1%的絕對值
第四節 復合性時間數列的分解
一、時間數列的分解
二、長期趨勢分析
三、季節變動分析
四、循環變動分析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六章 統計指數
第一節 統計指數及其分類
一、統計指數的概念
二、統計指數的作用
三、統計指數的分類
第二節 統計指數的編制方法
一、綜合指數的編制
二、平均指數編制
第三節 指數體系和因素分析
一、指數體系概念和構建
二、因素分析
第四節 幾種常用的經濟指數
一、零售價格指數
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三、股票價格指數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七章 相關與回歸分析
第一節 相關分析的基本問題
一、相關關系的概念
二、相關關系的分類
三、相關分析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相關關系的判斷與測定
一、相關關系的一般判斷
二、相關關系的測定
第三節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
一、回歸分析的意義
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
第四節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一、二元線性回歸模型
二、二元線性回歸模型的檢驗
第五節 非線性回歸分析
一、非線性回歸分析的意義
二、非線性回歸方程的線性變換
三、指數曲線模型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八章 抽樣推斷
第一節 抽樣推斷基本原理
一、抽樣推斷的概念和特點
二、抽樣推斷的基本范疇
三、抽樣推斷的數理基礎
第二節 抽樣誤差
一、抽樣誤差的概念及影響因素
二、抽樣平均誤差
三、抽樣極限誤差
第三節 抽樣估計和推斷
一、抽樣估計的概念和特點
二、抽樣估計的優良標準
三、抽樣估計方法
第四節 抽樣方案設計
一、抽樣調查程序
二、必要樣本容量的確定
三、抽樣調查的組織方式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九章 統計預測
第一節 統計預測概述
一、統計預測的概念和作用
二、統計預測的原則和步驟
三、統計預測的主要分類
第二節 定性預測法
一、指標法
二、綜合意見法
三、專家預測法
第三節 定量預測法
一、趨勢預測
二、回歸預測
三、季節預測
第四節 預測誤差分析
一、預測誤差分析的意義
二、預測誤差分析指標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十章 統計決策
第一節 統計決策概述
一、統計決策的概念和特點
二、統計決策的基本要素
三、統計決策的分類
四、統計決策的基本步驟和條件
第二節 確定型決策
一、微分極值法
二、盈虧平衡分析法
三、線性規劃法
第三節 非確定型決策
一、樂觀法
二、悲觀法
三、等可能法
四、折中決策法
五、后悔值法
六、風險型決策方法的選擇
第四節 風險型決策
一、期望損益分析法
二、邊際分析法
三、決策樹法
第五節 貝葉斯決策
一、貝葉斯決策的含義
二、貝葉斯決策的基本方法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十一章 國民經濟統計主要分類
第一節 國民經濟統計主要分類
一、按生產領域分類
二、按行業分類
三、按機構部門分類
四、三次產業分類
第二節 國民經濟統計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國民經濟統計主要指標
一、國內生產總值(GDP)
二、國內生產凈值(NDP)
三、國民生產總值(GNP)
四、國民生產凈值(NNP)
五、國民收入(NI)
六、個人收入(PI)
七、個人可支配收入(DPI)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十二章 假設檢驗
第一節 假設檢驗的基本問題
一、假設檢驗的概念和分類
二、原假設和備擇假設
三、顯著性水平和拒絕域
四、假設檢驗的基本步驟
第二節 幾種常見的假設檢驗
一、總體均值的檢驗
二、兩個總體均值之差的檢驗
三、總體比例的檢驗
四、兩個總體比例之差的檢驗
五、總體方差的檢驗
六、兩個總體方差之比的檢驗
七、假設檢驗與區間估計的關系
第三節 假設檢驗的兩類錯誤與功效
一、假設檢驗的兩類錯誤
二、假設檢驗的功效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十三章 方差分析
第一節 方差分析的一般問題
一、方差分析的意義
二、方差分析的類型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第二節 單因素方差分析
一、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樣本均值計算
二、單因素方差分析的離差平方和分解
三、單因素方差分析的顯著性檢驗
第三節 兩因素方差分析
一、兩因素方差分析的數據模型
二、無交互作用的兩因素方差分析的離差平方和分解
三、無交互作用的兩因素方差分析的顯著性檢驗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附錄A 習題參考答案
附錄B 常用統計數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