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LabVIEW簡介
1.1 LabVIEW概述
1.1.1 虛擬儀器技術
1.1.2 LabVIEW開發系統
1.1.3 LabVIEW幫助選項
1.1.4 LabVIEW選板
1.2 軟件環境
1.2.1 系統環境
1.2.2 編程環境
1.2.3 VI服務器
1.2.4 Web服務器
1.3 VI屬性設置
1.3.1 基本屬性
1.3.2 窗口屬性
1.3.3 執行屬性
1.3.4 前面板設置
1.3.5 運行菜單設置
1.3.6 自定義控件
1.4 其他工具
1.4.1 數據日志
1.4.2 源代碼控制
1.4.3 LLB管理
1.5 LabVIEW 2011新特性
1.6 提示與建議
習題
第2章 LabVIEW程序設計模式
2.1 面向對象設計模式
2.1.1 作用
2.1.2 要素
2.2 LabVIEW程序設計模式
2.2.1 應用程序的基本框架
2.2.2 圖形化數據流編程
2.2.3 設計模式分類
2.3 狀態機模式
2.3.1 狀態機
2.3.2 枚舉類型
2.3.3 順序型狀態機模式
2.3.4 改進的順序型狀態機模式
2.3.5 測試流程型狀態機
2.4 消息隊列處理模式
2.4.1 消息隊列
2.4.2 隊列方式
2.4.3 使用數組處理消息隊列
2.4.4 使用隊列函數處理消息隊列
2.5 用戶界面事件模式
2.5.1 事件框架
2.5.2 用戶界面事件
2.5.3 用戶自定義事件
2.5.4 事件注冊
2.5.5 用戶界面事件示例
2.6 狀態機-用戶界面事件混合模式
2.6.1 狀態機與用戶界面事件的結合
2.6.2 狀態機-用戶界面事件示例
2.7 其他模式
2.7.1 主從線程模式
2.7.2 生產消費模式
2.7.3 后臺服務模式
2.7.4 應用程序啟動模式
2.7.5 代理模式
2.8 提示與建議
習題
第3章 LabVIEW與多線程
3.1 多線程技術
3.1.1 基本概念
3.1.2 線程調度
3.1.3 線程通信與同步
3.2 LabVIEW多線程環境
3.2.1 執行系統
3.2.2 線程數量設置
3.2.3 VI優先級
3.2.4 優先級問題
3.2.5 子程序優先級
3.2.6 多線程程序的優勢
3.3 LabVIEW多線程程序設計
3.3.1 線程優化
3.3.2 超線程程序
3.3.3 可重入技術
3.4 LabVIEW線程通信與同步
3.4.1 局部變量
3.4.2 全局變量
3.4.3 事件發生
3.4.4 通知
3.4.5 隊列
3.4.6 信號量
3.4.7 集合點
3.5 提示與建議
習題
第4章 LabVIEW程序調試與異常處理
4.1 概述
4.1.1 程序調試
4.1.2 異常處理
4.2 LabVIEW錯誤信息
4.2.1 錯誤簇
4.2.2 錯誤代碼
4.2.3 I/O錯誤
4.2.4 邏輯錯誤
4.2.5 自定義錯誤
4.3 內置異常處理工具
4.3.1 簡易錯誤處理器
4.3.2 通用錯誤處理器
4.4 LabVIEW異常處理過程
4.4.1 異常處理時機
4.4.2 一般處理模式
4.4.3 循環處理模式
4.4.4 條件結構處理模式
4.4.5 狀態機處理模式
4.4.6 錯誤日志
4.4.7 錯誤退出
4.4.8 外部錯誤管理
4.4.9 錯誤優先順序
4.4.10 錯誤處理技巧
4.4.11 實例
4.5 LabVIEW程序調試技術
4.5.1 錯誤列表
4.5.2 高亮執行
4.5.3 單步執行
4.5.4 探針工具
4.5.5 保存連線值工具
4.5.6 斷點工具
4.5.7 掛起執行
4.5.8 使能部分程序框圖
4.6 提示與建議
習題
第5章 LabVIEW程序動態運行
5.1 動態運行基礎
5.1.1 VI Server技術
5.1.2 Refnum控件
5.2 動態運行功能
5.2.1 相關函數
5.2.2 編程步驟
5.2.3 屬性控制
5.2.4 方法調用
5.2.5 屬性特征
5.2.6 動態調用
5.2.7 遠程訪問
5.3 動態注冊事件
5.3.1 相關函數
5.3.2 功能擴展
5.3.3 編程步驟
5.4 動態運行編程實例
5.4.1 屬性設置和方法調用
5.4.2 動態調用
5.4.3 類型操作
5.4.4 遠程調用
5.4.5 拖放應用
5.4.6 代碼優化
5.5 遞歸調用
5.5.1 動態調用實現遞歸
5.5.2 直接遞歸調用
5.5.3 遞歸文件列表
5.5.4 遞歸效率分析
5.6 提示與建議
習題
第6章 LabVIEW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6.1 面向對象
6.1.1 對象與類
6.1.2 屬性與方法
6.1.3 三要素
6.2 LabVIEW與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6.2.1 術語
6.2.2 繼承
6.2.3 封裝
6.2.4 多態
6.3 LabVIEW對象基本實現
6.3.1 創建類
6.3.2 設置繼承
6.3.3 創建方法
6.3.4 使用類
6.4 LabVIEW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高級技巧
6.4.1 構造函數與析構函數
6.4.2 內存分布
6.4.3 動態分配
6.4.4 XControl
6.4.5 多態技術
6.4.6 鎖定與探針
6.4.7 未實現的技術
6.5 實例介紹
6.5.1 測試要求
6.5.2 解決方案
6.5.3 面向對象的優勢
6.5.4 總結
6.6 提示與建議
習題
第7章 LabVIEW調用操作系統
功能
7.1 讀/寫電子表格文件
7.1.1 寫操作
7.1.2 讀操作
7.2 讀/寫XML文件
7.2.1 寫操作
7.2.2 讀操作
7.3 讀/寫配置文件
7.3.1 寫操作
7.3.2 讀操作
7.4 讀/寫系統注冊表
7.4.1 寫操作
7.4.2 讀操作
7.4.3 刪除操作
7.4.4 自動配置ODBC數據源
7.5 輸入設備控制
7.6 調用動態鏈接庫(DLL)
7.6.1 動態鏈接庫簡介
7.6.2 DLL與API
7.6.3 調用DLL
7.6.4 參數配置
7.6.5 調用Windows API
7.7 ActiveX
7.7.1 ActiveX自動化
7.7.2 ActiveX容器
7.7.3 ActiveX事件
7.7.4 應用實例
7.8 執行系統命令
7.9 提示與建議
習題
第8章 LabVIEW程序生成規范
8.1 概述
8.2 使用程序生成規范
8.2.1 創建源代碼發布
8.2.2 創建獨立應用程序(EXE)
8.2.3 創建共享庫(DLL)
8.2.4 創建Zip壓縮文件
8.2.5 創建Windows安裝程序
8.2.6 創建.NET互操作程序集
8.2.7 創建Web服務(RESTful)
8.3 提示與建議
習題
第9章 LabVIEW應用工程管理
9.1 LabVIEW自動測試測量系統的層次結構1
9.1.1 測試管理軟件
9.1.2 測試開發軟件
9.1.3 系統服務與驅動程序
9.1.4 處理總線平臺
9.1.5 模塊化I/O與儀器控制
9.2 LabVIEW軟件工程
9.2.1 軟件生命周期
9.2.2 軟件開發模型
9.3 LabVIEW工程項目管理
9.3.1 LabVIEW的工程應用特點
9.3.2 LabVIEW實用項目管理方法
9.4 LabVIEW設備驅動
9.4.1 LabVIEW工程應用與設備
9.4.2 SCPI指令系統
9.4.3 LabVIEW設備驅動編寫
9.5 使用LabVIEW控制儀器
9.5.1 儀器驅動的結構
9.5.2 儀器驅動的類型
9.5.3 LabVIEW中的VISA模塊
9.5.4 使用LabVIEW創建典型的VISA應用
9.6 使用LabVIEW控制DAQ
9.6.1 信號源
9.6.2 信號調理
9.6.3 信號采樣
9.6.4 觸發
9.6.5 信號分析
9.6.6 測量直流電壓
9.6.7 測量交流電壓
9.6.8 測量電流
9.6.9 測量電阻
9.6.10 產生電壓信號
9.6.11 使用LabVIEW創建典型的DAQ應用
9.7 LabVIEW工程應用實例
9.7.1 系統需求分析
9.7.2 系統軟件開發
9.7.3 系統脫機調試
9.7.4 系統上機調試
9.7.5 項目售后服務
9.8 提示與建議
習題
第10章 LabVIEW常用工具包
10.1 LabVIEW Office報表生成工具包
10.1.1 Excel報表生成
10.1.2 Word報表生成
10.1.3 基于模板的報表生成方式
10.1.4 報表生成相關例程
10.2 LabVIEW數據庫連接工具包
10.2.1 數據庫簡介
10.2.2 建立數據源
10.2.3 數據庫基本操作
10.2.4 數據庫高級操作
10.3 OpenG工具包
10.3.1 VIPM安裝和使用
10.3.2 OpenG數值工具、布爾工具和比較工具
10.3.3 OpenG數組工具
10.3.4 OpenG應用程序控制工具
10.4 MGI工具包
10.4.1 MGI工具包簡介及安裝
10.4.2 MGI數組工具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