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帶通信系統與網絡測量技術
定 價:¥45
中 教 價:¥34.65 (7.70折)
庫 存 數: 0
叢 書 名: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規劃教材
《寬帶通信系統與網絡測量技術》內容主要由“通信系統測量”與“網絡測量”兩大部分組成。通信系統測量部分除討論通信系統模型、指標,信號頻譜、誤碼率、功率測量技術外,重點探討了寬帶移動通信系統信道測量,以及光纖通信系統性能測量技術;在網絡測量部分中,主要討論網絡測量基礎知識,網絡性能和網絡設備指標測量,網絡拓撲發現方法與可視化,入侵檢測與脆弱性分析,網絡流量測量與建模,非合作探測的方法以及黑客、木馬等技術。本書最后較詳細地介紹了物聯網的概念、RFID系統和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測量方法。本書各章后配有習題與思考題,并提供免費電子課件。
第1章 通信系統測量概述1.1 通信系統組成1.1.1 通信系統基本組成1.1.2 模擬通信系統組成1.1.3 模擬通信系統傳輸指標1.2 數字通信系統組成1.2.1 數字通信系統基本組成1.2.2 數字通信主要特點1.2.3 數字通信系統傳輸指標1.3 光纖通信系統1.3.1 光纖通信系統基本組成1.3.2 光纖通信系統特點1.3.3 光纖通信系統傳輸指標1.4 通信系統測量1.4.1 通信系統測量指標和方法1.4.2 通信系統測量的常用儀器1.4.3 測量誤差及分析習題與思考題第2章 通信系統典型指標測量2.1 通信信號頻譜測量2.1.1 多通道濾波器型頻譜測量2.1.2 快速傅里葉變換(FFT)型頻譜測量2.1.3 顯示掃頻型頻譜測量2.1.4 調諧濾波器型頻譜測量2.1.5 掃頻超外差型頻譜測量2.1.6 通信系統的帶寬2.2 誤碼率測量2.2.1 誤碼率的定義與產生原因2.2.2 電信業務對誤碼性能的要求2.2.3 誤碼特性的評定方法與性能參數2.2.4 誤碼率的測量2.3 功率測量2.3.1 功率的基本概念2.3.2 平均功率的測量方法2.3.3 脈沖峰值功率測量方法2.3.4 功率計習題與思考題第3章 寬帶無線通信系統信道測量3.1 無線通信系統電波傳播信道參數3.1.1 傳播損耗3.1.2 時延3.1.3 多普勒頻移3.1.4 離開角和到達角3.2 移動通信系統電波傳播模型3.2.1 無線信道傳播模型3.2.2 MIMO信道模型3.3 移動通信信道測量3.3.1 基于時分的信道測量3.3.2 基于頻分的信道測量3.3.3 基于碼分的信道測量3.3.4 基于MIMO-OFDM的信道測量3.3.5 各種信道測量方法對比3.4 基于時分的MIMO系統信道測量3.4.1 測量系統組成3.4.2 同步方案3.4.3 其他測量方法3.5 分布式MIMO系統的信道測量3.5.1 分布式MIMO系統概述3.5.2 分布式MIMO系統信道模型3.5.3 分布式MIMO信道測量3.6 信道特性估計算法3.6.1 SAGE算法3.6.2 基于SAGE算法的MIMO信道參數估計習題與思考題第4章 光纖通信系統測量4.1 光纖數字通信系統測量概述4.1.1 假設數字參考連接4.1.2 系統性能指標4.1.3 系統的可靠性指標4.2 光發射機性能參數及測試4.2.1 平均發送光功率4.2.2 消光比4.3 光接收機性能參數及測量4.3.1 光接收機基本組成4.3.2 光接收機的主要參數及其測量4.4 光纖通信系統性能測試4.4.1 光端機收發自環測試4.4.2 抖動和漂移測試4.4.3 眼圖4.5 光纖、光纜及其測量4.5.1 光纖傳輸特性4.5.2 光纖及光纜測試4.6 光網絡的測量4.6.1 SDH光傳送網的測量4.6.2 WDM系統的測量習題與思考題第5章 網絡測量概論5.1 網絡測量概述5.1.1 什么是網絡測量5.1.2 網絡測量的意義5.1.3 網絡測量與網絡行為學5.2 網絡測量體系結構5.2.1 網絡測量的分層架構5.2.2 網絡測量的指標體系5.3 網絡測量的方法、協議與關鍵技術5.3.1 網絡測量方法5.3.2 網絡測量協議5.3.3 網絡測量的關鍵技術5.4 TCP/IP協議簡介5.4.1 鏈路層5.4.2 網絡層5.4.3 傳輸層5.4.4 應用層5.5 網絡測量工具5.5.1 最基本的工具軟件5.5.2 其他常用工具5.6 網絡編程的實現5.6.1 網絡通信的工作方式5.6.2 典型的異步通信方式5.6.3 原始套接字習題與思考題第6章 網絡端到端性能測量6.1 概述6.2 端到端時延測量6.2.1 時延的概念6.2.2 時延測量方法6.2.3 時鐘同步方法6.3 網絡端到端帶寬測量6.3.1 端到端帶寬測量的用途、方法和工具6.3.2 端到端瓶頸帶寬測量6.3.3 端到端可用帶寬測量6.4 丟包率測量6.4.1 丟包率的基本概念6.4.2 丟包率的測量方法習題與思考題第7章 網絡拓撲發現7.1 概述7.2 基于網絡管理協議的拓撲發現7.2.1 基于SNMP的網絡層拓撲發現7.2.2 基于交換表信息的鏈路層拓撲發現7.3 基于主動探測的拓撲發現7.3.1 基于ICMP的拓撲發現7.3.2 基于端到端性能測試的拓撲推算7.4 無線網絡的拓撲發現7.5 基于ICMP和UDP的拓撲發現實例7.5.1 算法的幾個關鍵技術7.5.2 拓撲發現算法7.5.3 算法性能分析7.6 組播網拓撲發現實例7.6.1 模型描述和丟包率推算7.6.2 二叉丟包樹(BLT)的拓撲發現算法7.7 拓撲可視化7.8 P2P應用層拓撲發現及流量控制7.8.1 P2P技術簡介7.8.2 P2P流量識別7.8.3 P2P流量識別模塊的設計7.8.4 基于可視化拓撲的P2P流量優化策略習題與思考題第8章 網絡流量測量與建模8.1 概述8.2 網絡流量測量方法8.2.1 Winpcap工作機理8.2.2 以太網中數據包的捕獲8.3 高速網絡中流量的抽樣8.3.1 抽樣技術的特點及演進8.3.2 報文抽樣分類8.3.3 報文抽樣技術的應用及發展趨勢8.4 網絡流量的模型8.4.1 網絡流量模型8.4.2 網絡業務量的自相似性8.4.3 流量的一般特性習題與思考題第9章 網絡設備指標測量9.1 相關標準、參數與測量儀表9.1.1 相關標準9.1.2 測量參數9.1.3 網絡設備測量儀表9.2 路由器的性能測量9.2.1 路由器的主要性能指標9.2.2 路由器測量9.3 交換機性能指標測量9.3.1 交換機的主要性能指標9.3.2 交換機性能指標的測量方法9.4 Web服務器測量9.4.1 Web服務器的基礎架構9.4.2 Web服務器測量習題與思考題第10章 入侵檢測與脆弱性分析10.1 入侵檢測10.1.1 入侵檢測的概念10.1.2 入侵檢測的方法10.1.3 入侵檢測系統10.1.4 入侵與入侵檢測技術的發展10.2 脆弱性分析10.2.1 脆弱性分析10.2.2 脆弱性分析實現習題與思考題第11章 非合作探測11.1 網絡掃描技術11.1.1 基本概念和原理11.1.2 網絡掃描技術11.1.3 IP網絡掃描器設計11.2 操作系統識別技術11.2.1 操作系統識別的基本方法11.2.2 操作系統識別實例11.3 黑客及其攻擊技術11.3.1 黑客概述11.3.2 特洛伊木馬11.3.3 木馬的隱藏11.3.4 木馬設計實例習題與思考題第12章 物聯網及其測量技術12.1 概述12.1.1 什么是物聯網12.1.2 物聯網的架構12.1.3 物聯網的標準化12.2 射頻識別技術及其標準化12.2.1 射頻識別技術(RFID)12.2.2 RFID技術標準12.3 RFID通信系統測量12.3.1 系統測量總體框架12.3.2 測量要求與儀器選擇12.3.3 使用實時頻譜分析儀測量RFID系統12.4 傳感器網絡及其測量12.4.1 傳感器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