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根據高職教育的要求和目標,面向企業職業工作崗位,基于會計工作過程,融入職業標準,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以真實會計工作案例為任務載體,在原教材《新編會計信息化實訓教程(用友ERP¬-U8 8.50版)》的基礎上進行修訂,根據用友ERP¬-U8.72版本會計軟件編寫。
本教材簡略介紹會計軟件的功能結構、模塊間數據關聯、用友ERP¬-U8.72版會計軟件系統運行環境、安裝方法;教學內容安排“系統應用基礎、總賬系統管理、UFO報表系統管理、工資系統管理、固定資產系統管理、采購與應付款系統管理、銷售與應收款系統管理、庫存管理與存貨核算系統管理”八個學習任務,每個學習任務分別引入任務實例和任務知識,對每個任務實例進行任務分析、任務處理和任務測評,便于學生在學習任務知識的同時完成會計崗位工作。
本教材既可作為職業技術院校財經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教材,也適合有一定財務基礎知識的人員進行會計電算化學習。
本教材還配有電子教學參考資料包,詳見前言。
前言
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強化實際訓練和實際操作。“會計電算化”課程是高職會計專業技能課程,必須強化會計職業崗位技能訓練,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更加全面、深刻地領會和理解財務軟件各主要子系統的基本原理及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掌握各子系統具體業務的操作方法,貼近實際,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盡快適應企業工作崗位的需要。
為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突出技能操作,強化實際應用,培養學生會計電算化崗位綜合能力,特根據高職教育的要求和目標,面向企業職業工作崗位,基于會計工作過程,融入職業標準,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以真實會計工作案例為任務載體,以用友ERP-U8.72版為藍本,編寫了本教材。本教材主要介紹用友ERP-U8.72版財務管理軟件各子系統的主要功能與應用方法,供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踐教學使用。
1.教材內容設計思想
以適應“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設置教材內容。在“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中,日常授課可以不再區分理論課與實踐課,將會計電算化基本理論與任務處理知識融入會計軟件應用技術的闡述過程,強調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課堂教學采用“人手一機,同步操作,邊講邊練,講練結合”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式。
根據教學課時和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基礎,課程教學可以根據本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案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
方案一,總賬系統管理→UFO報表系統管理;
方案二,總賬系統管理→工資系統管理→固定資產系統管理→UFO報表系統管理;
方案三,總賬系統管理→工資系統管理→固定資產系統管理→采購與應付款系統管理→銷售與應收款系統管理→庫存管理與存貨核算系統管理→UFO報表系統管理。
2.教材特色
職業性和實踐性。面向企業職業崗位,基于會計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理念和思路,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將真實會計工作任務轉換成學習任務,體現會計職業特點;學習任務以兩個核算主體的實際業務流程為主線,學習任務1~5進行角色模擬,一名學生分別扮演不同角色進行基本會計業務處理,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學習任務6~8設另一個會計核算主體,分崗位處理購銷存業務及相應的往來核算和存貨核算,培養學生的會計崗位職業能力。
適用性和階段性。任務處理根據其具體要求詳細說明其操作步驟,以此為對照,學生便可以按部就班地獨立完成工作任務,體現了較強的可操作性;根據崗位需求、實踐任務可以進行“動態組合”。學生可以根據專業要求和自己的能力水平分階段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第一階段完成“系統應用基礎、總賬處理、工資處理、固定資產處理、報表處理”必備的技能訓練,第二階段完成“采購與應付款處理、銷售與應收款處理、庫存管理與存貨核算處理”拓展技能訓練。
獨立性和數據關聯性。考慮到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和教學目標,在“任務處理”模塊,可以將總賬、工資、報表和固定資產進行組合,每個模塊都可以利用學習任務2中的基礎設置進行單獨處理;也可以按照業務發生的先后順序(如總賬—工資—固定資產—報表)進行連續處理;將采購與應付、銷售與應收、庫存與存貨進行組合,并將其處理產生的原始憑證直接傳送到應付、應收與存貨系統進行實時會計核算,實現財務業務一體化處理,為財務管理、審計、企業管理信息化處理奠定基礎。
3.教學建議
如果該課程一個學期設64課時(一個星期設4課時),則需完成系統應用基礎、總賬系統管理、工資系統管理、固定資產系統管理、UFO報表系統管理這五個學習任務,使學生掌握基礎模塊的操作技能;如果該課程一個學期設96課時(一個星期設6課時)或有實訓任務,則在完成上述任務的基礎上,完成采購與應付款管理、銷售與應收款管理、庫存管理與存貨核算三個學習任務,以熟練掌握財務業務一體化的操作技能。
教師可根據以下步驟進行教學:第一步,引入任務實例;第二步,進行任務分析,分析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同時融入相關知識;第三步,任務處理,教師演示任務處理操作步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工作任務;第四步,任務測評,教材提供任務處理結果,學生可以對比分析自己的任務完成情況。
為了使該教材適用于不同教學條件下的教學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為教師提供以下教學課時分配供參考。以每課時標準為40分鐘計算,每個任務所需課時如下表所示。
實訓教學課時分配一覽表
學習任務技能目標學訓課時
學習任務1系統應用基礎能夠進行軟件的選取、安裝;學會系統環境參數與系統運行要素的設置;能夠錄入初始數據,掌握備份、恢復的原理與方法
學習任務2總賬系統管理會輸入、修改、審核憑證,登記賬簿,進行各種輔助核算;會設置并生成自動轉賬憑證;會進行期末業務處理18
學習任務3UFO報表系統管理會報表格式設置;能定義報表的計算公式、審核公式和舍位平衡公式;能定義報表關鍵字并計算產生報表;能利用報表模板產生資產負債表、利潤表
學習任務4工資系統管理會建立工資賬套及相應的基礎信息設置;能定義工資項目和公式設置;能進行工資分攤設置和工資數據查詢統計;能對工資系統進行期末處理
學習任務5固定資產系統管理會建立固定資產子賬套及相應的基礎設置;能進行固定資產增加與減少、變動的處理,同時能輸入或修改固定資產卡片;會計提折舊、制單、對賬與結賬處理
學習任務6采購與應付款系統管理會建立供應鏈基礎賬套及相應的基礎設置;會采購訂單、采購入庫單、采購發票與應付單據的處理、付款結算并制單處理;會進行采購與應付款的期末結賬
學習任務7銷售與應收款系統管理能進行該模塊的基礎信息設置和期初數據錄入;能進行銷售訂單、銷售出庫單、銷售發票與應收單據的處理、收款結算并制單處理;能進行應收款的轉賬處理、壞賬的計提與核銷;會進行銷售與應收款的期末結賬
學習任務8庫存管理與存貨核算系統管理能建立存貨檔案和期初數據錄入與記賬;掌握出入庫單填制技巧;能進行單據記賬和生成憑證;能進行存貨盤點與調整、對賬與結賬
總計
本教材根據高等職業教育“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特點與教學需要,組織多所高職院校教師、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和金華正元計算機工程有限公司聯合編寫,既可作為職業技術院校財經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教材,也適合有一定財務基礎知識的人員進行會計電算化學習。實踐課時可以根據具體學習對象進行調整。
此外,為了方便技能訓練,本教材還提供課程標準、電子教案、任務處理準備賬套、單元考核試卷及答案、用友ERP認證模擬試卷及答案,有此需要的教師可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www.hxedu.com.cn)免費下載。
本教材由夏秀娟擔任主編,高燕、李伊泠、龍志偉擔任副主編。各學習任務編寫分工如下:學習任務1~4由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夏秀娟編寫,學習任務5由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張靜編寫,學習任務6由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高燕編寫,學習任務7由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李伊泠編寫,學習任務8由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龍志偉編寫;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趙麗艷和金華正元計算機工程有限公司郭雄偉擔任教材主審;金華正元計算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用友ERP-U8.72版管理軟件和相關的技術支持;在提取和修改任務實例的過程中得到了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劉宗全和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朱寒的幫助,在此深表謝意。
由于計算機及會計軟件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發展較快,任務處理數據關聯性強,操作準確性要求較高,書中錯誤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對本書提出批評和建議。
編者
學習任務1 系統應用基礎
1.1 會計軟件選擇
1.1.1 會計軟件的概念
1.1.2 會計軟件的主要功能
1.1.3 功能模塊間的數據關聯
1.1.4 會計軟件的選擇
1.2 會計軟件安裝
1.2.1 系統運行環境
1.2.2 系統安裝指南
1.3 系統平臺
1.3.1 系統管理
1.3.2 基礎設置
任務實例1 系統管理和基礎設置
學習任務2 總賬系統管理
2.1 系統概述
2.1.1 總賬管理功能
2.1.2 總賬系統與其他子系統的關系
2.1.3 總賬系統的業務處理流程
2.2 總賬系統初始設置
2.2.1 設置基礎參數
2.2.2 設置會計科目
2.2.3 設置憑證類別
2.2.4 定義外幣及匯率
2.2.5 設置項目目錄
2.2.6 設置結算方式
2.2.7 錄入期初余額
2.3 憑證管理
2.3.1 填制記賬憑證
2.3.2 審核記賬憑證
2.3.3 憑證記賬
2.3.4 憑證匯總
2.4 出納管理
2.4.1 出納簽字
2.4.2 日記賬及資金日報表
2.4.3 支票登記簿
2.4.4 銀行對賬
2.5 賬簿管理
2.6 期末處理
2.6.1 定義自動轉賬憑證
2.6.2 生成轉賬憑證
2.6.3 對賬與結賬
任務實例2 總賬系統初始設置
任務實例3 總賬系統日常業務處理
任務實例4 總賬系統期末處理
學習任務3 UFO報表系統管理
3.1 系統概述
3.1.1 報表管理功能
3.1.2 UFO報表管理系統與其他子系統的主要關系
3.1.3 UFO報表管理系統的數據處理流程
3.2 報表管理
3.2.1 自定義報表
3.2.2 報表模板
3.2.3 報表數據處理
3.2.4 表頁管理及報表輸出
任務實例5 UFO報表系統處理
學習任務4 工資系統管理
4.1 系統概述
4.1.1 工資管理功能
4.1.2 工資管理系統與其他子系統的關系
4.1.3 工資管理系統的業務處理流程
4.2 工資管理初始設置
4.2.1 啟用并注冊工資管理系統
4.2.2 建立工資賬套
4.2.3 設置工資類別
4.2.4 設置人員附加信息
4.2.5 設置人員類別
4.2.6 設置工資項目
4.2.7 設置銀行名稱
4.2.8 設置人員檔案
4.2.9 設置計算公式
4.3 日常業務處理
4.3.1 工資變動
4.3.2 扣繳所得稅
4.3.3 銀行代發
4.3.4 工資分攤
4.3.5 期末處理
4.4 統計分析
4.4.1 工資表
4.4.2 工資分析表
4.4.3 工資類別匯總
任務實例6 工資系統處理
學習任務5 固定資產系統管理
5.1 系統概述
5.1.1 固定資產管理功能
5.1.2 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與其他子系統的關系
5.1.3 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的業務處理流程
5.2 固定資產初始設置
5.2.1 建立固定資產子賬套
5.2.2 基礎設置
5.2.3 固定資產卡片錄入
5.3 日常業務處理
5.3.1 固定資產卡片管理
5.3.2 固定資產增減管理
5.3.3 固定資產變動管理
5.3.4 資產評估
5.4 期末業務處理
5.4.1 計提減值準備
5.4.2 計提折舊
5.4.3 資產盤點
5.4.4 制單處理
5.4.5 對賬與結賬處理
5.5 賬表管理
任務實例7 固定資產系統處理
學習任務6 采購與應付款系統管理
6.1 系統概述
6.1.1 采購與應付款管理功能
6.1.2 采購與應付款系統的業務流程
6.1.3 采購、應付款管理系統與其他系統的主要關系
6.2 初始設置
6.3 日常業務處理
6.3.1 采購訂單錄入
6.3.2 采購入庫單錄入
6.3.3 采購發票錄入
6.3.4 付款結算
6.3.5 生成記賬憑證
6.3.6 轉賬處理
6.3.7 采購結算與應付賬款核銷處理
6.4 期末處理
6.4.1 賬表管理
6.4.2 月末結賬和取消結賬
任務實例8 采購與應付業務處理
學習任務7 銷售與應收款系統管理
7.1 系統概述
7.1.1 銷售與應收款管理功能
7.1.2 銷售與應收款系統的業務流程
7.1.3 銷售與應收款管理系統與其他子系統的主要關系
7.2 初始設置
7.3 日常業務處理
7.3.1 銷售訂單錄入
7.3.2 發貨單錄入
7.3.3 銷售發票錄入
7.3.4 應收單處理
7.3.5 轉賬處理
7.3.6 壞賬處理
7.3.7 生成記賬憑證
7.4 期末處理
7.4.1 賬表管理
7.4.2 月末結賬
任務實例9 銷售與應收業務處理
學習任務8 庫存管理與存貨核算系統管理
8.1 系統概述
8.1.1 庫存管理與存貨核算管理功能
8.1.2 庫存管理與存貨核算系統的業務流程
8.1.3 庫存管理與存貨核算系統和其他子系統的關系
8.2 初始設置
8.3 日常庫存業務處理
8.3.1 入庫業務處理
8.3.2 出庫業務處理
8.4 其他庫存業務
8.5 存貨核算
8.5.1 存貨核算系統日常業務處理
8.5.2 期末處理
任務實例10 庫存管理與存貨核算業務處理
附錄A 單元考核試卷
試卷1:總賬管理系統單元考核試卷
試卷2:報表管理系統單元考核試卷
試卷3:工資管理系統單元考核試卷
試卷4: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單元考核試卷
試卷5:應收/應付系統單元考核試卷
試卷6:總賬與其他模塊單元考核試卷
1.1.2 會計軟件的主要功能 會計軟件的功能是指一個會計軟件必須具備的能力和運用這些能力的基本步驟,包括具備相對獨立地完成會計數據輸入、處理、輸出和安全功能的各個方面。各會計軟件必須符合財政部《財務軟件基本功能規范》要求,具有會計數據輸入、會計數據處理、會計數據輸出、會計數據存儲及會計數據安全維護等方面的功能。1.會計數據的輸入功能 在電算化會計系統中,會計數據的輸入方式有以下幾種。(1)直接輸入方式 直接輸入方式是指會計人員根據原始憑證(如銷售發票、出差單據等)或記賬憑證,通過鍵盤、屏幕將數據直接送入計算機存入憑證文件的一種方式。由于人工憑證輸入時可通過屏幕監測,加上系統對輸入和編輯數據的檢測功能的配合,所以能有效控制數據輸入錯誤,提高輸入數據的質量。(2)間接輸入方式 間接輸入方式是指先將會計數據錄制在磁介質上,或由其他系統將數據導出到存儲媒介,然后再將其轉換成計算機所能接受的憑證,并保存在憑證文件中。比如,連鎖店通過掃描裝置將當日的銷售數據錄制到磁盤或當地的計算機中,通過遠程網絡將數據傳送到總店,總店再根據這些數據生成規范的憑證。(3)自動輸入方式 自動輸入方式是指計算機自動編制憑證,并保存在憑證文件中。這種方式生成的憑證稱為機制憑證,包括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由各子系統處理業務后自動編制的機制憑證,如固定資產子系統傳遞過來的計提折舊的憑證;另一種是通過用戶設置而由系統自動生成的機制憑證,如月末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結轉、各種待攤費用的攤銷等。所以,自動輸入方式能使憑證處理變得及時、準確和高效。2.會計數據的處理功能 在會計軟件系統中,會計數據處理工作都是由計算機自動完成的。目前最常見的會計數據處理方式有成批處理和實時處理兩種。(1)成批處理 成批處理是指定期收集會計數據,按組或按批進行處理的方式。例如,輸入并審核了一天或一周的憑證后,要求計算機對一天或一周的憑證進行記賬,計算機就會自動、準確、高速地將這些數據分別登記在總賬、明細賬、日記賬等電子賬簿中。成批處理是會計信息系統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處理方式。在處理過程中,人和計算機不發生任何交互作用,會計人員一般不需要介入其中。(2)實時處理 實時處理是指當某一數據或系統有一次處理要求時,計算機就立即進行處理的方式。例如,材料核算采用先進先出法,當收到或發出一筆材料時,便要求計算機立即進行數據處理,更改材料結存數據。及時處理方式要求計算機必須隨時接受處理要求,及時予以響應。因此,對系統的響應時間、可靠性、安全性等要求都比較高。3.會計數據的輸出功能 會計數據的輸出方式包括屏幕查詢輸出、打印輸出、通過軟盤輸出和利用網絡線路傳輸輸出幾種形式。其中,軟盤輸出多用于數據的備份或上報數據(尤其是會計報表)的輸出;網絡線路傳輸輸出更多用于分支機構向總公司報賬、報表的輸出。查詢和打印則是會計數據最基本的輸出形式。(1)屏幕查詢輸出 由于電算化條件下不可能每天將會計賬務數據打印輸出,平時一般采用屏幕輸出方式。因此,會計軟件提供最基本的對機內會計數據的查詢功能。對數據的查詢功能沒有統一的格式和內容要求,總的要求是滿足用戶對會計數據的日常需求,包括查詢機內各級會計科目的編碼、名稱、年初余額、期初余額、本期發生額、累計發生額和余額等項目,查詢本期已經輸入的包括已登賬和未登賬的機內記賬憑證、原始憑證;查詢機內本期和以前各期的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查詢往來賬款等輔助賬資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