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供應鏈管理》共10個模塊,詳細闡述了供應鏈管理的內容,從 走進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的設計、供應鏈管理策略的選擇與應用、供應鏈合作關系管理,到供應鏈各個環節的管理,如采購、生產、庫存、客戶關系等,再到供應鏈管理中的業務流程重組和供應鏈績效的評估。在結構上緊密結合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打破傳統的教學固 定思路。各個模塊配以大量的案例教學,從案例導入到案例作業分析,從 供應鏈管理游戲實訓到供應鏈管理方法與策略的選擇與應用實訓,能結合 當前市場環境和企業經營狀況分析供應鏈管理中的理論和方法,讓學生在 學中做、做中學,大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缎戮幑⿷湽芾怼房勺鳛楦呗毟邔=洕⒐芾眍惣跋嚓P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高職高專非經濟類專業的選學教材,還可作為社會從業人士的 參考讀物。
《新編供應鏈管理》遵循教育部對職業教育的要求,系統介紹了供應鏈管理所應掌握的相關知識,突出了案例教學與項目實訓兩大特色。本書共10個模塊,各個模塊通過精選的導入案例及設置的相關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企業實踐案例作業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精心設計了難度適中、實踐性強的實訓項目,從供應鏈管理游戲實訓到供應鏈管理方法與策略的選擇與應用實訓,能結合當前市場環境和企業經營狀況分析供應鏈管理中的理論和方法,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大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模塊1 走進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
1.1 供應鏈概述
1.1.1 供應鏈的含義與特征
1.1.2 供應鏈的結構模型
1.1.3 供應鏈的類型
1.2 供應鏈管理概述
1.2.1 供應鏈管理的含義
1.2.2 供應鏈管理思想的產生和發展
1.2.3 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理念
1.2.4 供應鏈管理涉及的主要問題
1.2.5 供應鏈管理的目標
1.2.6 供應鏈管理的實施步驟
復習思考題
案例研討
模塊2 供應鏈設計
2.1 供應鏈設計概述
2.1.1 供應鏈的設計過程
2.1.2 供應鏈設計的主要原則
2.1.3 供應鏈的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2.1.4 供應鏈設計策略
2.1.5 供應鏈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及相關數據
2.1.6 供應鏈設計的評價指標
2.2 基于產品的供應鏈設計
2.2.1 兩種不同類型的產品
2.2.2 兩種不同功能的供應鏈
2.2.3 供應鏈設計應當與產品特點相匹配
2.2.4 基于產品的供應鏈設計步驟
2.3 推拉式供應鏈的設計與選擇
2.3.1 推動式和拉動式供應鏈的含義
2.3.2 推動式和拉動式供應鏈戰略的特點
2.3.3 推動式和拉動式供應鏈戰略的選擇
2.3.4 推-拉組合戰略的選擇
復習思考題
案例研討
模塊3 供應鏈管理策略的選擇與應用
3.1 快速反應(QR)
3.1.1 QR的含義及產生背景
3.1.2 QR的實施步驟
3.1.3 實施QR成功的前提
3.2 有效客戶反應(ECR)
3.2.1 ECR的含義、產生背景及特點
3.2.2 ECR的發展戰略
3.2.3 實現ECR模式的“4R”革命
3.2.4 ECR的實施原則和階段
3.2.5 ECR系統構建技術
3.3 協同規劃、預測和連續補貨(CPFR)
3.3.1 CPFR出現的背景
3.3.2 CPFR的本質特點
3.3.3 CPFR供應鏈的實施
3.3.4 CPFR實施過程中應當關注的因素
3.4 企業資源計劃(ERP)
3.4.1 ERP概述
3.4.2 ERP的管理理念
3.4.3 ERP的主要模塊
3.4.4 如何成功實施ERP系統
復習思考題
案例研討
模塊4 供應鏈合作關系管理
4.1 供應鏈合作關系概述
4.1.1 供應鏈合作關系定義
4.1.2 建立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驅動力
4.1.3 供應鏈合作關系的形成及其制約因素
4.1.4 建立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優勢和風險
4.1.5 核心企業在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中的作用
4.2 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
4.2.1 選擇供應鏈合作伙伴的流程
4.2.2 選擇供應鏈合作伙伴應注意的問題
4.2.3 供應鏈合作伙伴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復習思考題
案例研討
模塊5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采購管理
5.1 采購管理概述
5.1.1 采購的定義和采購的重要性
5.1.2 傳統的采購管理特點
5.1.3 供應鏈環境下企業采購管理模式與傳統采購管理模式的比較
5.2 準時制采購
5.2.1 準時制采購的含義
5.2.2 準時制采購的特點
5.2.3 準時制采購的實施步驟
5.2.4 準時制采購在實施中的主要問題
5.2.5 實施準時制采購的策略
5.3 供應商管理
5.3.1 供應商選擇的重要性
5.3.2 供應商選擇的準則
5.3.3 供應商選擇的方法
5.3.4 供應商關系管理
復習思考題
案例研討
模塊6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生產計劃與控制
6.1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企業生產計劃
6.1.1 生產計劃的含義
6.1.2 生產計劃的構成
6.1.3 傳統的企業生產計劃和供應鏈管理下的生產計劃的差距
6.2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生產計劃編制方法
6.2.1 甘特圖法
6.2.2 滾動計劃法
6.2.3 分層編制法
6.2.4 最優生產技術(OPT)
6.2.5 企業資源計劃(ERP)
6.2.6 準時化生產(JIT)
6.3 生產計劃管理與控制的內容與策略
6.3.1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生產計劃管理與控制的內容
6.3.2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生產計劃管理與控制策略
復習思考題
案例研討
模塊7 供應鏈庫存管理
7.1 庫存概述
7.1.1 庫存的含義
7.1.2 庫存的基本類型及利弊分析
7.1.3 兩種不同性質庫存
7.1.4 庫存成本
7.1.5 庫存控制的基本方式
7.2 供應鏈庫存管理策略
7.2.1 供應商管理庫存
7.2.2 聯合庫存管理
7.2.3 利用第三方物流供應商來管理庫存
復習思考題
案例研討
模塊8 供應鏈客戶關系管理
8.1 客戶關系管理概述
8.1.1 客戶關系管理的含義
8.1.2 客戶關系管理的核心思想
8.1.3 客戶關系管理的運作流程
8.1.4 客戶關系管理(CRM)系統
8.2 客戶關系管理的主要內容
8.2.1 客戶識別
8.2.2 客戶關系的建立
8.2.3 客戶保持
8.2.4 客戶流失和客戶挽留
8.3 客戶關系管理戰略
8.3.1 客戶關系管理戰略分析
8.3.2 客戶增長矩陣與客戶關系戰略
8.3.3 客戶聯盟
復習思考題
案例研討
模塊9 供應鏈管理中的業務流程重組
9.1 業務流程重組理論(BPR)概述
9.1.1 業務流程重組的內涵
9.1.2 BPR與其他相關理論
9.1.3 企業業務流程重組理論出現的必然性
9.2 企業業務流程與組織結構重組
9.2.1 流程描述與分析的一般方法
9.2.2 流程簡化
9.2.3 組織結構的調整與重組
9.3 企業業務流程重組與供應鏈優化
9.3.1 企業業務流程的重組實質上是企業供應鏈的優化
9.3.2 供應鏈的變化必然推動企業業務流程重組
9.3.3 企業供應鏈優化的目標與企業業務流程重組的原則
9.3.4 供應鏈優化策略與企業業務流程重組
9.3.5 總結與啟示
復習思考題
案例研討
模塊10 供應鏈績效評價
10.1 供應鏈績效評價概述
10.1.1 供應鏈績效評價的含義
10.1.2 供應鏈績效評價的原則
10.2 供應鏈績效評價方法
10.2.1 標桿法(Benchmarking)
10.2.2 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SCOR)
10.2.3 平衡計分法
10.3 供應鏈評價指標體系
10.3.1 基于SCOR模型的供應鏈績效關鍵評價指標(KPI)
10.3.2 基于平衡計分法的企業供應鏈的績效指標
復習思考題
案例研討
供應鏈管理項目實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