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規劃教材:光纖通信原理與應用(第2版)》共8章,系統地闡述了光纖通信的原理、特性、組成及應用。主要內容包括:光纖的基本結構、傳光原理、特性參數和連接方式;光發送設備和光接收設備的基本組成及實現方式;WDM光纖數字通信系統的實現、光纖數字通信系統的SDH制式;光纖接入網、光纖局域網、光纖城域網、光纖廣域網、光傳送網和全光網。每章結尾均提供了豐富的習題,便于讀者自學并掌握各章的要點。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規劃教材:光纖通信原理與應用(第2版)》概念準確,內容新穎,圖文并茂,深入淺出,突出實用性、系統性和先進性,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光電技術等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和工程技術人員學習與參考。
光纖通信以其獨特的優越性,已經成為現代通信發展的主流方向,現在世界上絕大部分的通信業務都是采用光纖通信方式傳送的。特別是,以光纖作為主要傳輸介質的互聯網已遍布全球各地,沒有光纖通信,就沒有今天因特網(Internet)的巨大規模,現代信息社會的發展也就不可能這樣快速。
本書第1版(2008年7月,電子工業出版社)是在作者多年從事光纖通信教學和科研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編著出版的。幾年來,本書被國內許多高等院校選用作為教材,承蒙這些院校同行教師們的支持和肯定,給本書第2版的修訂注入了動力,使修訂的方向進一步明確。
本書第2版修訂的主要內容是:補充新的技術內容和新的技術指標;合理調整部分章節的結構;對文句進行精益求精的修改。其中,改動較多的是2.2.3節、2.3.5節、3.2.2節、3.2.7節(新增)、5.2節、5.3.6(移自8.2.3節),其余大多數章節也有程度不等的修改。本書在修訂過程中注重反映光纖通信領域的新成果,以滿足光纖通信課程的教學需要,使教學內容盡可能貼近實際、貼近新技術、貼近新應用。本書此次修訂后,除繼續保持第1版所具有的特色外,在內容準確性、論述精練性和文句可讀性方面有望跨上一個新臺階,使本書更臻完美。
本書的主要特色如下:
1.一個抓住,即抓住主干內容
光纖通信的主干內容是光纖、光端機、WDM(波分復用)和SDH(同步數字系列)。缺少這四個內容中的任何一個,就談不上是真實的光纖通信。所以,本書用6章的篇幅來闡述這四個主干內容,力求講清楚、講透徹。這是本書不同于一些同類書籍的最主要特點。
2.三個突出,即突出實用性、系統性和先進性
實用性本書中光端機以國內主流產品為依據來進行闡述,使讀者掌握實用的知識與技術,從而在面對實際問題時不會生疏無策;在光纖和傳輸規范等內容中較多介紹了ITU-T等標準,以增進讀者的標準化意識;對重要而復雜的數學推導舍棄了繁難的推導過程,但給出清晰的推導步驟,讓讀者掌握重要的物理概念和有用的結論。
系統性本書對光纖通信四個主干內容相互之間的關聯、以及對每一個主干內容自身的機理都做了詳細的闡述,真實地反映了現代光纖通信系統的特點,使讀者能夠掌握光纖通信完整的知識。
先進性本書注重介紹新型光纖和光器件技術的發展成果,同時較詳細地介紹了近幾年推出的光纖通信的熱門新技術,如A/BPON、EPON和GPON接入技術、MSTP傳送技術、MPLS和MPλ/LS交換技術等,這些新技術有很好的開發應用前景。讀者從本書深入淺出的介紹中容易了解這些新技術,體驗到光纖通信的飛速發展。
本書共8章,系統地闡述了光纖通信的原理、特性、組成及應用。
第1章簡要闡述光纖通信的基本概念,使讀者從閱讀本書一開始就對光纖通信系統有一個明晰的認識,為學習后面各章節奠定基礎。
第2章清晰地介紹光纖的基本結構、傳光原理和特性參數,使讀者掌握光纖的基本理論和各種實用知識。其中,光纖導波模式的理論分析,論述有序,概念清晰,具有新意。
第3章和第4章系統地介紹光端機(光發送設備和光接收設備)的基本構成及其實現方式,使讀者掌握端到端信息傳輸的過程及碼元的具體形式,熟悉光端機與電端機和光纖之間的連接特點,從而對光纖通信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性的認識,而不是零散的、局部的認識。
第5章和第6章介紹WDM光纖數字通信系統的實現、光纖數字通信系統的SDH制式等。本書SDH內容精練但不失完整性,而且分析與舉例結合,易讀好懂,讀者從中容易學到從一般資料中難于得到的有用知識。
第7章和第8章介紹光纖接入網、光纖局域網、光纖城域網、光纖廣域網、光傳送網和全光網。讀者從中可以清楚了解到光纖通信的許多新技術。
以上8章構成本書的統一體,但各章又有一定的獨立性,讀者可以根據需要選學或調換順序學習。
本教材的建議授課學時數為54~72學時。為方便教學,本教材為任課教師提供免費電子教學課件,可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注冊下載或發送電子郵件至davidzhu@phei.com.cn索取,歡迎任課教師及時反饋授課心得和建議。
本書第2版由方志豪和朱秋萍統稿。在修訂過程中,作者參閱了許多新的文獻資料,得到了武漢大學和武漢東湖學院的大力支持,同時得助于電子工業出版社竺南直編輯認真高效和耐心細致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者
2012年12月
第1章 概述
1.1 光纖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 光纖通信的定義
1.1.2 光纖通信發展過程
1.1.3 光纖通信的優點
1.2 光纖通信系統的構成及分類
1.2.1 光纖通信系統的基本構成
1.2.2 光纖通信系統分類
1.3 數字話路基礎知識
1.3.1 語音信號的PCM數字化
1.3.2 話路的時分復用(TDM)
1.3.3 數字復接系列
習題1
第2章 光纖
2.1 光纖的基本概念
2.1.1 光纖基本結構
2.1.2 光纖分類
2.1.3 光纖制造簡述
2.1.4 光纜結構及類型
2.1.5 光纜(光纖)型號命名方法
2.2 光纖傳光原理
2.2.1 光的射線理論及光纖傳光分析
2.2.2 光纖導波模式的粗糙解(射線分析方法)
2.2.3 光纖導波模式的精確解(電磁場分析方法)
2.3 光纖特性參數
2.3.1 數值孔徑
2.3.2 衰減特性
2.3.3 截止波長
2.3.4 帶寬與色散
2.3.5 模場直徑
2.4 光纖連接方式
2.5 光纖在通信領域中的應用
2.5.1 通信中使用的光纖及光波段劃分
2.5.2 光纖(光纜)應用概況
習題2
第3章 光發送設備
3.1 光端機的基本概念
3.1.1 光端機的功能
3.1.2 光端機基本框圖
3.2 光發送電路
3.2.1 基本組成和主要性能指標
3.2.2 激光二極管(LD)
3.2.3 發光二極管(LED)
3.2.4 驅動電路
3.2.5 自動功率控制(APC)電路
3.2.6 自動溫度控制(ATC)電路
3.2.7 光源(LD和LED)與光纖的耦合
3.3 輸入電路
3.3.1 基本概念
3.3.2 光纖通信的碼型
3.3.3 HDB3碼輸入電路
3.3.4 CMI碼輸入電路
習題3
第4章 光接收設備
4.1 光接收電路
4.1.1 基本構成和主要性能指標
4.1.2 光檢測器件(PIN和APD)
4.1.3 前置放大器
4.1.4 主放大器
4.1.5 均衡器
4.1.6 基線恢復
4.1.7 幅度判決
4.1.8 非線性處理
4.1.9 時鐘提取
4.1.10 限幅移相
4.1.11 定時判決
4.2 輸出電路
4.2.1 基本概念
4.2.2 碼型反變換電路
4.2.3 輸出接口電路
習題4
第5章 波分復用光纖通信系統
5.1 光纖通信系統新技術簡述
5.2 波分復用(WDM)技術
5.2.1 基本概念
5.2.2 波分復用系統的組成
5.2.3 光纖耦合型波分復用器件
5.2.4 角度色散型波分復用器件
5.2.5 干涉型波分復用器件
5.2.6 波分復用系統對光纖的新要求
5.3 光中繼器
5.3.1 光電轉換型中繼器
5.3.2 全光型中繼器概述
5.3.3 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
5.3.4 光纖拉曼放大器(FRA)
5.3.5 光纖布里淵放大器(FBA)
5.3.6 半導體光放大器(SOA)
習題5
第6章 光纖數字通信系統的傳輸規范
6.1 光纖數字通信系統的兩種主要傳輸制式
6.1.1 準同步數字系列(PDH)
6.1.2 同步數字系列(SDH)
6.1.3 SDH承載PDH的方式
6.1.4 SDH承載PDH之應用
6.1.5 SDH復用及交換的主要設備
6.1.6 SDH傳送網
6.2 光纖數字通信系統的基本質量指標
6.2.1 評價誤碼性能的方法
6.2.2 數字話路通道的誤碼特性
6.2.3 基群及其以上速率通道的誤碼特性
6.2.4 抖動特性
6.2.5 可靠性
6.3 光纖數字通信系統的基本設計
6.3.1 系統設計的一般步驟
6.3.2 中繼距離估算
6.3.3 誤碼率估算
6.4 光纖數字通信系統的測量
6.4.1 電性能的主要指標測量
6.4.2 光性能的主要指標測量
習題6
第7章 現代光纖網絡
7.1 光纖通信在現代信息網絡中的重要地位
7.1.1 現代信息網絡的基本特點
7.1.2 光纖通信在現代信息網絡中的應用概況
7.2 光纖接入網
7.2.1 基本概念
7.2.2 FTTx接入網
7.2.3 FTTH的基本拓撲結構
7.2.4 FTTH 的實現技術:xPON接入技術
7.2.5 各類PON接入技術的比較
7.2.6 HFC接入網
7.3 光纖局域網
7.3.1 局域網(LAN)的基本概念
7.3.2 光纖總線形/星形局域網
7.3.3 光纖令牌環局域網
7.3.4 光纖ATM局域網
7.4 光纖城域網和廣域網
7.4.1 光纖城域網(MAN)
7.4.2 基于SDH的多業務傳送平臺(MSTP)
7.4.3 光纖廣域網(WAN)
習題7
第8章 未來的全光網絡
8.1 全光網絡(AON)的基本概念
8.1.1 通信網發展過程
8.1.2 全光通信網的基本特點
8.1.3 全光通信網關鍵技術概述
8.2 光交叉連接器(OXC)
8.2.1 光交叉連接器的基本概念
8.2.2 光交換技術
8.2.3 波長變換技術
8.3 光分插復用器(OADM)
8.3.1 光分插復用器基本概念
8.3.2 分波/合波器+光開關組合
8.3.3 多層介質膜濾波器+光開關+光環行器組合
8.3.4 光纖光柵+光環行器+分波/合波器組合
8.4 光傳送網(OTN)的基本形式
8.4.1 光傳送網的分層體系結構
8.4.2 光層的基本拓撲結構
8.4.3 光傳送網的應用——IP光網
8.5 全光網絡的進展
習題8
附錄A 英漢對照名詞索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