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十二五”應用型經管規劃教材·財會系列: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是財務管理、財務會計專業的專業必修課,該門課程是在會計學(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的基礎上開設的,主要是針對企業一些特殊經濟業務以及特殊組織的經濟業務等進行確認和計量,并進行會計核算。隨著我國經濟體制進一步深入改革,企業合并等一些特殊業務會頻繁地出現,高級財務會計就是講述對這些業務該如何進行規范。
《高等學校“十二五”應用型經管規劃教材·財會系列:高級財務會計》的編寫主要針對獨立學院等應用型本科學生的特點,強調會計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會計核算方法的應用。
大多數從事財務會計教學工作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普遍認為,財務會計應分為初級財務會計、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三部分。初級財務會計主要講述會計要素的基本內容、會計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及會計計量屬性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并圍繞這些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達到審核經濟業務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與總賬以及編制財務會計報表的目的,同時將會計核算方法貫穿于這些具體內容的始終。中級財務會計是在初級財務會計的基礎上,對一般企業日常經濟業務進行的確認、計量、披露與報告。
高級財務會計是以初級財務會計和中級財務會計為理論基礎的,但對于高級財務會計教材中應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各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目前已經出版的高級財務會計教材版本很多,各個版本包括的內容也各不相同。我們認為,高級財務會計應該包括一些企業日常經濟活動中不常見的業務,主要應核算以下一些經濟事項。
第一,對于一些特殊企業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如涉及記賬本位幣與實際收付貨幣不一致,需要進行兌換的業務;企業集團期末需要編制合并財務報表,需要抵銷內部交易事項等的業務。
第二,對于一些特殊的經濟事項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遵循一些特殊的規定進行核算,如企業之間的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借款費用、租賃業務、所得稅調整事項及或有事項等業務的核算。
第三,對于企業在日常會計核算中所遵循的原則、基礎及所采用的具體會計方法的改變等,對于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所作出判斷的改變等,需要遵循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等規定。
因此,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以《企業會計準則》為基本理論依據,立足為我國企業會計實踐服務,力爭做到通俗、易懂、易教和易學。本教材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注重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的編寫,為學生日后從事實際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第二,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于教材中的例題,特別是一些圖表等,我們做了精心的設計,非常便于學生學習。第三,注重對學生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各章中不僅配有自測練習題,我們還編寫了案例分析題,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提高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
本教材由李佩、連紅奇、陸娟共同完成。第1、2、10章由李佩和陸娟編寫;第3~7章由李佩編寫;第8、9章由連紅奇編寫。全書由李佩負責統稿。希望本教材能夠對讀者有所幫助。由于我們的水平有限,教材編寫中的不妥之處,懇請讀者指正。
第1章 借款費用
1.1 借款費用概述
1.2 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的確定與計量
自測題
第2章 債務重組
2.1 債務重組概述
2.2 債務企業以現金資產清償債務時債務重組的會計核算
2.3 債務企業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時債務重組的會計核算
2.4 將債務轉為資本時債務重組的會計核算
2.5 修改其他債務條件時債務重組的會計核算
2.6 混合性重組時債務重組的會計核算
自測題
第3章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3.1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概述
3.2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判斷和計量
3.3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確認和計量的原則
3.2 以賬面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自測題
第4章 或有事項
4.1 或有事項的含義及特征
4.2 或有事項的確認與計量
4.3 或有事項的核算
自測題
第5章 外幣折算
5.1 外幣業務概述
5.2 外幣交易的會計核算
5.3 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自測題
第6章 所得稅會計
6.1 所得稅會計概述
6.2 暫時性差異
6.3 計稅基礎
6.4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核算
6.5 所得稅會計的核算
自測題
第7章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7.1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概述
7.2 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會計核算
7.3 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的會計核算
自測題
第8章 租賃會計
8.1 租賃會計概述
8.2 承租人的會計核算
8.3 出租人的會計核算
8.4 售后租回交易的會計核算
自測題
第9章 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9.1 會計政策及其變更
9.2 會計估計及其變更
9.3 前期差錯更正
自測題
第10章 合并財務報表
10.1 合并財務報表概述
10.2 合并資產負債表
10.3 編制合并資產負債表時應抵銷的內部交易事項
10.4 合并利潤表
自測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