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闡釋了產業經濟學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等基礎知識,對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政策、產業發展等產業經濟學的基本內容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介紹。教材的編寫充分借鑒了國內外學者在產業經濟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既把握國際學術前沿,又緊密結合中國產業發展的實踐和現實背景,力求概念準確,觀點鮮明,邏輯清晰,層次分明,框架合理,突出系統性、完整性、通俗性和實用性。書后附有復習思考題,供學習之后檢驗學習效果之用。另外,本書配有電子課件,可供教學參考使用。
本書既能適應高等學校經濟學、管理學門類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需要,同時也可供企業管理人員、政府部門經濟決策人員學習參考和社會讀者閱讀。
本教材充分借鑒了國內外學者在產業經濟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既把握國際學術前沿,又緊密結合中國產業發展的實踐和現實背景,力求概念準確,觀點鮮明,邏輯清晰,層次分明,框架合理,突出系統性、完整性、通俗性和實用性。
王雙進,現任河北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黨委書記,“河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其主持的“西方經濟學”被評為2009年度河北省精品課程;其所承擔的課題“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與城鎮化建設戰略研究”被評為河北農業大學社科優秀成果獎。
第1章 產業經濟學導論 1
1.1 產業的含義與分類 1
1.1.1 產業的含義 1
1.1.2 產業的一般分類方法 3
1.1.3 產業的其他分類方法 8
1.2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領域 10
1.2.1 什么是產業經濟學 10
1.2.2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領域 11
1.2.3 產業經濟學的學科性質 13
1.3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意義與研究方法 13
1.3.1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意義 13
1.3.2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4
復習思考題 17
第2章 產業組織理論的演進 18
2.1 產業組織的理論淵源 18 第1章 產業經濟學導論 1
1.1 產業的含義與分類 1
1.1.1 產業的含義 1
1.1.2 產業的一般分類方法 3
1.1.3 產業的其他分類方法 8
1.2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領域 10
1.2.1 什么是產業經濟學 10
1.2.2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領域 11
1.2.3 產業經濟學的學科性質 13
1.3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意義與研究方法 13
1.3.1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意義 13
1.3.2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4
復習思考題 17
第2章 產業組織理論的演進 18
2.1 產業組織的理論淵源 18
2.1.1 產業組織的定義 18
2.1.2 市場與競爭 19
2.1.3 不完全競爭與“馬歇爾沖突” 20
2.2 產業組織理論的形成 21
2.2.1 產業組織理論體系的建立 21
2.2.2 哈佛學派的SCP分析框架 23
2.3 產業組織理論的發展 24
2.3.1 產業組織理論的芝加哥學派 25
2.3.2 可競爭市場理論 26
2.3.3 產業組織理論的新奧地利學派 27
2.3.4 博弈論在產業組織理論中的應用 28
2.3.5 產業組織理論在中國的引進和發展 29
復習思考題 30
第3章 企業理論 31
3.1 新古典企業理論及其挑戰 31
3.1.1 新古典企業理論 31
3.1.2 新古典企業理論早期遇到的挑戰 34
3.2 西方現代企業理論——契約理論 38
3.2.1 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論 38
3.2.2 委托代理理論 43
3.3 企業在產業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47
3.3.1 企業的地位 47
3.3.2 企業的作用 48
復習思考題 49
第4章 市場理論 50
4.1 市場結構 50
4.1.1 市場結構的含義和基本類型 50
4.1.2 決定市場結構的主要因素 53
4.2 市場行為 61
4.2.1 市場行為的含義 61
4.2.2 市場競爭行為 61
4.2.3 市場協調行為 66
4.3 市場績效 69
4.3.1 市場績效的含義 69
4.3.2 市場績效指標 69
4.3.3 市場績效的綜合評價 71
復習思考題 75
第5章 產業結構理論 76
5.1 產業結構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76
5.1.1 產業結構的含義 76
5.1.2 產業結構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77
5.1.3 產業結構理論的研究對象及其理論體系 81
5.2 產業結構的演變規律 82
5.2.1 產業結構演變與經濟增長的內在聯系 82
5.2.2 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趨勢 84
5.2.3 產業結構演變規律的理論考察 86
5.3 產業結構演變的影響因素 89
5.3.1 供給因素 89
5.3.2 需求因素 90
5.3.3 國際貿易與國際分工 91
5.3.4 國際投資 92
5.3.5 產業政策 92
復習思考題 94
第6章 產業關聯 95
6.1 產業關聯概述 95
6.1.1 產業關聯的含義 95
6.1.2 產業關聯方式 95
6.1.3 產業關聯效應 97
6.2 產業關聯分析的基本工具 99
6.2.1 投入產出表 99
6.2.2 投入產出模型 102
6.2.3 投入產出分析的主要內容 105
復習思考題 108
第7章 產業結構優化 109
7.1 產業結構的優化 109
7.1.1 產業結構優化的含義 109
7.1.2 產業結構優化的對象 109
7.1.3 產業結構優化的作用機理 110
7.2 產業結構合理化 113
7.2.1 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含義 113
7.2.2 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基準 115
7.2.3 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協調 116
7.3 產業結構高度化 117
7.3.1 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含義與衡量 117
7.3.2 產業結構高度化的機制 119
7.3.3 主導產業的選擇 120
7.4 地區產業結構優化 123
7.4.1 地區產業結構的含義及其特征 123
7.4.2 地區產業結構的影響因素 125
7.4.3 地區產業結構優化的原則 126
7.4.4 地區產業結構分析的經濟指標 128
復習思考題 130
第8章 產業布局 131
8.1 產業布局的理論基礎 131
8.1.1 產業布局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131
8.1.2 產業布局理論的研究內容 134
8.2 產業布局的影響因素 135
8.2.1 地理位置因素 135
8.2.2 自然因素 135
8.2.3 人口因素 136
8.2.4 社會經濟因素 136
8.2.5 科學技術因素 137
8.3 產業布局的實踐 138
8.3.1 國際分工與國際產業轉移 138
8.3.2 全國性產業布局 140
8.3.3 地區性產業布局 141
8.3.4 中國產業布局的實踐 143
復習思考題 144
第9章 產業政策 145
9.1 產業政策概述 145
9.1.1 產業政策的含義 145
9.1.2 產業政策的理論依據 146
9.1.3 產業政策的一般特征 146
9.1.4 產業政策的種類和手段 147
9.2 產業組織政策 149
9.2.1 產業組織政策概述 149
9.2.2 反壟斷政策 150
9.2.3 中小企業發展政策 152
9.3 產業結構政策 154
9.3.1 產業結構政策概述 154
9.3.2 戰略產業的扶植培育政策 155
9.3.3 衰退產業的調整政策 156
9.4 產業布局政策 157
9.4.1 產業布局政策概述 157
9.4.2 發達國家的產業布局政策 157
9.4.3 中國的產業布局政策 158
9.5 產業技術政策 159
9.5.1 產業技術政策概述 159
9.5.2 產業技術政策的重要性 160
9.5.3 我國的產業技術政策 160
復習思考題 161
第10章 產業規制 162
10.1 產業規制模式 162
10.1.1 產業規制的概念 162
10.1.2 當代西方產業規制的三種模式 164
10.1.3 對當代西方三種產業規制模式的評價與借鑒 167
10.2 政府規制 167
10.2.1 政府規制的含義、種類和原因 167
10.2.2 法律規制 169
10.2.3 行政規制 171
10.3 自然壟斷產業的放松規制 173
10.3.1 自然壟斷產業放松規制的原因 173
10.3.2 英國電信產業進入規制的放松 174
10.3.3 美國航空等產業的放松規制 175
10.3.4 中國自然壟斷產業進入規制和價格規制的放松 176
10.4 行業管理 179
10.4.1 行業管理概述 179
10.4.2 行業協會 180
10.4.3 中國行業管理的總體構想 182
復習思考題 183
第11章 產業發展 184
11.1 產業發展理論 184
11.1.1 產業發展的含義 184
11.1.2 產業發展的生命周期理論 185
11.1.3 影響產業發展的因素 186
11.2 產業集群化 188
11.2.1 產業集群的基本特征 188
11.2.2 產業集群的形成類型 189
11.2.3 我國的產業集群發展 190
11.3 產業融合 191
11.3.1 產業融合的內涵 191
11.3.2 產業融合的特征 192
11.3.3 產業融合對產業績效的影響 193
11.3.4 我國的“三網融合” 194
11.4 產業生態化 195
11.4.1 產業生態化的內涵 195
11.4.2 產業生態系統的特征 196
11.4.3 產業生態化的途徑選擇 196
復習思考題 197
參考文獻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