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雷達原理、雷達系統、雷達兵戰術三部分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主要介紹雷達原理、技術、系統以及雷達兵戰術方面的基礎知識。全書共分7章,涉及內容有:概述、雷達的基本組成、目標的發現、目標參數的測量、典型雷達系統與技術、典型雷達裝備、雷達兵戰術概論等。本書的特點是:內容全面,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圖文并茂。此外還配備了豐富的習題及教學課件供學生攻固知識和教學參考。
王雪松,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學科領域為信息與通信工程,研究興趣為雷達信號處理和雷達目標識別。出版著作《雷達極化信息處理及其應用》《雷達對抗試驗替代等效推算原理與方法》《雷達電子戰系統數學仿真與評估》等。
第1章 概述
1.1 雷達的基本概念和發展簡史
1.1.1 雷達基本概念
1.1.2 雷達原理的發現和早期雷達
1.1.3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雷達
1.1.4 戰后雷達的發展
1.2 雷達的工作原理
1.2.1 雷達的基本組成
1.2.2 目標的雷達截面積
1.2.3 雷達對目標的發現
1.2.4 目標位置的測量
1.2.5 目標速度和其他特征參數的測量
1.3 雷達的頻段和戰術技術指標
1.3.1 雷達的工作頻率
1.3.2 雷達的主要戰術指標 第1章 概述
1.1 雷達的基本概念和發展簡史
1.1.1 雷達基本概念
1.1.2 雷達原理的發現和早期雷達
1.1.3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雷達
1.1.4 戰后雷達的發展
1.2 雷達的工作原理
1.2.1 雷達的基本組成
1.2.2 目標的雷達截面積
1.2.3 雷達對目標的發現
1.2.4 目標位置的測量
1.2.5 目標速度和其他特征參數的測量
1.3 雷達的頻段和戰術技術指標
1.3.1 雷達的工作頻率
1.3.2 雷達的主要戰術指標
1.3.3 雷達的主要技術指標
1.4 雷達的應用和分類
1.4.1 軍用雷達
1.4.2 民用雷達
1.4.3 雷達的分類
1.5 雷達的生存與對抗
1.5.1 雷達抗干擾技術
1.5.2 雷達抗反輻射導彈技術
1.5.3 雷達反低空入侵技術
1.5.4 雷達反隱身技術
附錄A 雷達命名規范
第2章 雷達的基本組成
2.1 雷達發射機
2.1.1 雷達發射機的基本功能
2.1.2 雷達發射機的主要質量指標
2.1.3 雷達發射機基本形式
2.1.4 固態雷達發射機
2.2 雷達接收機
2.2.1 雷達接收機的基本組成與工作原理
2.2.2 雷達接收機的主要技術參數
2.2.3 接收機噪聲系數和靈敏度
2.2.4 接收機動態范圍與增益控制
2.3 雷達天線
2.3.1 天線的方向性和增益
2.3.2 波束形狀和掃描方法
2.3.3 典型的雷達天線
2.4 雷達顯示器
2.4.1 距離顯示器
2.4.2 B型顯示器
2.4.3 E型顯示器
2.4.4 平面位置顯示器
2.4.5 情況顯示器和綜合顯示器
附錄B 雷達信號表示方法
第3章 目標的發現
3.1 雷達目標特性
3.1.1 目標類型
3.1.2 目標特性
3.1.3 雜波特性
3.2 雷達方程
3.2.1 基本雷達方程
3.2.2 雷達方程的作用
3.3 雷達對目標的發現
3.3.1 最小可檢測信噪比
3.3.2 門限檢測
3.3.3 檢測性能與信噪比
3.3.4 脈沖積累對目標發現能力的影響
3.3.5 目標RCS起伏對發現能力的影響
3.4 系統損耗及傳播過程對雷達作用距離的影響
3.4.1 雷達系統損耗
3.4.2 傳播過程中各種因素影響
第4章 目標參數的測量
4.1 目標距離的測量
4.1.1 脈沖雷達測距原理
4.1.2 距離分辨力和測距范圍
4.1.3 解距離模糊的方法
4.1.4 距離跟蹤原理
4.2 目標角度的測量
4.2.1 相位法測角
4.2.2 振幅法測角
4.2.3 角度跟蹤原理
4.3 目標高度的測量
4.4 目標速度的測量
4.4.1 速度測量原理
4.4.2 連續波雷達測速
4.4.3 脈沖雷達測速
第5章 典型雷達系統與技術
5.1 脈沖壓縮技術
5.1.1 線性調頻脈沖壓縮
5.1.2 相位編碼脈沖壓縮
5.2 動目標顯示技術
5.2.1 用于測量多普勒頻率的雷達信號特點
5.2.2 多普勒信息的提取
5.2.3 動目標顯示原理
5.2.4 動目標顯示雷達的質量指標
5.3 脈沖多普勒雷達
5.3.1 PD雷達基本概念
5.3.2 脈沖多普勒雷達的雜波
5.3.3 脈沖重復頻率的選擇
5.3.4 脈沖多普勒雷達信號處理
5.4 相控陣雷達
5.4.1 相控陣天線基本原理
5.4.2 相控陣雷達的基本組成
5.4.3 相位掃描系統的基本組成
5.4.4 相控陣雷達的優缺點
5.5 合成孔徑雷達
5.5.1 合成孔徑基本原理
5.5.2 合成孔徑原理的另一種解釋
5.6 雷達抗干擾技術
5.6.1 雷達抗干擾基本思想
5.6.2 抗干擾雷達信號設計
5.6.3 頻域對抗
5.6.4 空域對抗
第6章 典型雷達裝備
6.1 監視雷達
6.1.1 兩坐標監視雷達
6.1.2 三坐標監視引導雷達
6.1.3 低空補盲雷達
6.1.4 目標指示雷達
6.2 跟蹤雷達
6.2.1 跟蹤雷達的特點和組成
6.2.2 跟蹤雷達的應用和分類
6.2.3 單脈沖精密測量雷達
6.2.4 相控陣跟蹤測量雷達
6.3 機載雷達
6.3.1 機載預警雷達
6.3.2 機載火控雷達
6.3.3 機載戰場監視雷達
6.3.4 直升機載雷達
6.3.5 人機載雷達
第7章 雷達兵戰術概論
7.1 作戰環境和戰斗基本方法
7.1.1 電子戰環境
7.1.2 空中目標環境
7.1.3 地面戰場環境
7.1.4 戰斗基本方法
7.2 雷達兵兵力部署
7.2.1 兵力部署的基本依據與要求
7.2.2 兵力部署的基本形式及其構組方法
7.2.3 遂行不同任務時的部署
7.2.4 非常規雷達的部署
7.3 雷達的電子防御
7.3.1 雷達反電子偵察的戰術手段
7.3.2 雷達反電子干擾的戰術手段
7.3.3 抗反輻射導彈的技戰術措施
7.3.4 抗隱身飛機的技戰術措施
習題
參考文獻
第二版前言
人類對雷達原理的發現和研究始于19世紀末期,而雷達開始作為一種軍事裝備服務
于人類則是20世紀30年代的事情。問世以來,雷達在人類戰爭中一直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歷經70多年的發展,雷達始終保持著方興未艾、蓬勃發展的態勢。在現代信息化戰爭條件下,雷達作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戰場傳感器,正在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國防和軍事應用中,雷達應用領域十分廣泛,主要有戰略預警、防空反導、空間監視、戰場偵察、火力控制等,雷達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獲取戰場軍事情報。雷達可以全天時、全天候工作,是現代戰爭中最重要的戰場傳感器之一,能夠為作戰指揮系統實時、主動地獲取戰場信息,這方面的典型應用主要有導彈預警、對空對海警戒、戰場偵察等。二是為武器系統打擊目標提供引導指示信息。雷達已經成為現代各類武器系統特別是精確打擊武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武器系統的作戰中發揮著目標指示、截獲、瞄準、武器制導等關鍵作用,是武器系統發揮作戰效能的有力保證,這方面的典型應用主要有火力控制、導彈制導等。三是發展各類先進武器系統過程中的重要測量評估手段,典型應用包括靶場精密跟蹤、目標特性測量等。此外,在民用方面,雷達還廣泛應用于遙感、測繪、氣象、天文、空中交通管制與飛行安全、公路安全、地下物穿透探測等諸多領域。鑒于此,可以說,在現代信息化戰爭條件下,雷達技術和系統的基本概念和相關知識已經成為軍事指揮人員必須了解甚至熟練掌握的基礎知識。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雷達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也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雷達技術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十分龐大的知識體系,對一個初學者而言,要想在較短的時間里對現代雷達的原理、技術、系統和應用建立起一個比較全面、準確的認識,肯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對于我們的學歷教育合訓學員這樣一類特殊的學習者而言,難度無疑會更大。那么,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呢?
我們編寫這本教材的目的,就是配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及軍隊院校教學改革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特點,為他們提供一個雷達原理、技術與系統方面的基礎教程,讓他們能夠利用60個學時的學習時間,比較全面、系統地了解和掌握雷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技術和系統。國內外關于雷達方面的優秀教材和參考資料很多,但大多是面向專業技術人員使用的,直接拿過來用于培養學歷教育合訓學員這些未來的軍事指揮人員顯然不能適用。但是我們也不能把這本教材編寫成雷達科普讀物,因為這在根本上不符合部隊院校應用型人才(學歷教育合訓學員)未來軍事生涯的發展需求,換句話說,我們絕對不能簡單地認為他們所需要的是一個雷達技術簡易讀本,事實上恰恰相反,他們所需要的是對雷達技術、系統特別是雷達軍事應用的更為深刻和準確的理解和把握,因為這些概念和認識的建立對他們在未來軍事生涯中深刻理解和熟練駕馭信息化戰爭無疑是有極大幫助的。
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我們在校、院兩級領導和機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編寫了《雷達技術與系統》教材,經過幾屆合訓學員及本科學員的試用,以及全國相關學校的使用,得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該教材于2013年被評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在此基礎上,吸納了有關專家、相關院校的教師及使用本教材學生的建議和意見,我們再次修訂了本教材。在此,對各級領導、專家、老師及同學們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我們自身的局限,教材難免存在疏漏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