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根據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機械專業)”,結合編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精心編寫而成的,內容遵循機械制圖的教學規律,采用最新的《技術制圖》、《機械制圖》國家標準。學生在開始學習之前就有一個具體的學習目標載體,帶著疑問、思考來學習這門課程,極大地調動學習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在選材上,以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側重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基本能力的訓練,通過典型教學載體,將各個學習項目及任務串聯起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知識逐漸系統化。全書的主要知識點包括制圖的國家標準,正投影理論,點、線、面、基本體、組合體投影,軸測圖,機件的表達方法,標準件、常用件,零件圖上各種技術要求,零件圖,裝配圖。
詳細介紹組合體的畫圖和讀圖,重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許云飛,高級制圖員,長期從事圖學教育,對圖學及制圖內容改革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多項研究成果。發表《運用SolidWorks和AutoCAD改革機械制圖教學方法》等論文10多篇;主編、編著圖書、教材約12本;主持《工程制圖網絡教學系統的研究與開發》的課題已結題;取得《一種切絲機垂直喂料系統》專利20多項;2011年榮獲教育部第六屆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CAD機械設計項目最佳指導老師稱號;榮獲2012年華東區二維機械制圖大賽一等獎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緒論 1 br/
項目一機械制圖基礎知識 3 br/
任務1-1制圖基本規定的學習 3 br/
任務要求 3 br/
相關知識 4 br/
一、圖紙幅面和格式(GB/T14689—2008) br/
二、標題欄(GB/T106091—2008) 6 br/
三、比例(GB/T14690—1993) 8 br/
四、字體(GB/T14691—1993) 9 br/
五、圖線(GB/T17450—1998、GB/T44574—2002) 11 br/
任務實施 14 br/
思考與練習 15 br/
任務1-2 常見幾何圖形的繪制 15 br/
任務要求 15 br/
相關知識 16 br/ 緒論 1<br/>
項目一機械制圖基礎知識 3<br/>
任務1-1制圖基本規定的學習 3<br/>
任務要求 3<br/>
相關知識 4<br/>
一、圖紙幅面和格式(GB/T14689—2008)<br/>
二、標題欄(GB/T106091—2008) 6<br/>
三、比例(GB/T14690—1993) 8<br/>
四、字體(GB/T14691—1993) 9<br/>
五、圖線(GB/T17450—1998、GB/T44574—2002) 11<br/>
任務實施 14<br/>
思考與練習 15<br/>
任務1-2 常見幾何圖形的繪制 15<br/>
任務要求 15<br/>
相關知識 16<br/>
一、手工繪圖工具、儀器 16<br/>
二、繪圖用品 18<br/>
三、等分已知線段 20<br/>
四、等分圓周及作正多邊形 21<br/>
五、斜度和錐度 22<br/>
六、橢圓的畫法 24<br/>
七、圓的漸開線的畫法 24<br/>
任務實施 25<br/>
思考與練習25<br/>
任務1-3常見平面圖形的尺寸標注26<br/>
任務要求26<br/>
相關知識26<br/>
一、尺寸標注(GB/T44584—2003)27<br/>
二、常見結構的尺寸注法28<br/>
三、標注尺寸的符號31<br/>
四、常見平面圖形的尺寸注法31<br/>
任務實施32<br/>
思考與練習33<br/>
任務1-4繪制平面圖形33<br/>
任務要求34<br/>
相關知識34<br/>
一、圓弧連接的作圖原理34<br/>
二、圓弧連接的作圖示例35<br/>
三、用繪圖工具和儀器繪制圖樣36<br/>
四、平面圖形的尺寸分析和線段<br/>
分析37<br/>
五、徒手繪圖的方法38<br/>
任務實施40<br/>
思考與練習41<br/>
項目二投影基礎43<br/>
任務2-1點的投影43<br/>
任務要求43<br/>
相關知識43<br/>
一、投影法知識43<br/>
二、三視圖46<br/>
三、點的投影48<br/>
任務實施51<br/>
思考與練習52<br/>
任務2-2直線的投影53<br/>
任務要求53<br/>
相關知識54<br/>
一、直線的投影54<br/>
二、各種位置直線的投影特性54<br/>
任務實施59<br/>
思考與練習59<br/>
任務2-3平面的投影60<br/>
任務要求60<br/>
相關知識60<br/>
一、面的表示法60<br/>
二、各種位置平面的投影61<br/>
三、平面上的直線63<br/>
任務實施65<br/>
思考與練習65<br/>
項目三基本立體及其表面交線投影<br/>
作圖66<br/>
任務3-1基本立體的投影分析66<br/>
任務要求66<br/>
相關知識66<br/>
一、平面立體的投影66<br/>
二、回轉體投影71<br/>
任務實施76<br/>
思考與練習76<br/>
任務3-2截交線、相貫線的分析與求作78<br/>
任務要求78<br/>
相關知識78<br/>
一、平面與立體相交——截交線78<br/>
二、兩回轉體相交——相貫線85<br/>
任務實施90<br/>
思考與練習91<br/>
項目四軸測圖92<br/>
任務4-1正等軸測圖92<br/>
任務要求92<br/>
相關知識93<br/>
一、軸測圖的形成原理93<br/>
二、軸測圖的種類93<br/>
三、正等測圖的形成與參數93<br/>
四、軸測圖的基本性質94<br/>
五、平面立體正等測圖的畫法94<br/>
六、圓的正等測圖的畫法96<br/>
七、曲面立體正等測圖的畫法98<br/>
八、組合體軸測圖的畫法99<br/>
任務實施102<br/>
思考與練習102<br/>
任務4-2斜二測圖103<br/>
任務要求103<br/>
相關知識103<br/>
一、斜二測圖的形成及參數103<br/>
二、斜二測圖的畫法舉例104<br/>
三、斜二測圖的畫法舉例106<br/>
四、軸測剖視圖的剖切方法106<br/>
五、軸測剖視圖的畫法108<br/>
任務實施109<br/>
思考與練習109<br/>
項目五組合體零件 110<br/>
任務5-1畫組合體零件三視圖110<br/>
任務要求110<br/>
相關知識110<br/>
一、組合體零件的組合形式110<br/>
二、組合體表面連接關系111<br/>
任務實施115<br/>
思考與練習116<br/>
任務5-2組合體的尺寸標注117<br/>
任務要求117<br/>
相關知識117<br/>
一、組合體尺寸標注的基準及種類117<br/>
二、組合體尺寸標注的基本要求120<br/>
任務實施124<br/>
思考與練習126<br/>
任務5-3根據已知視圖補畫第三視圖127<br/>
任務要求127<br/>
相關知識127<br/>
一、讀組合體視圖的方法127<br/>
二、讀組合體零件視圖的方法和<br/>
步驟128<br/>
三、已知兩個視圖補畫第三視圖133<br/>
任務實施137<br/>
思考與練習138<br/>
項目六圖樣的基本表達方法140<br/>
任務6-1外部形狀的表達及應用140<br/>
任務要求140<br/>
相關知識140<br/>
一、基本視圖140<br/>
二、向視圖142<br/>
三、局部視圖142<br/>
四、斜視圖143<br/>
任務實施145<br/>
思考與練習146<br/>
任務6-2機件內部形狀的表達及應用146<br/>
任務要求146<br/>
相關知識147<br/>
一、剖視圖的形成147<br/>
二、剖視圖的種類149<br/>
三、剖切面種類及其應用151<br/>
任務實施155<br/>
思考與練習155<br/>
任務6-3斷面圖156<br/>
任務要求156<br/>
相關知識156<br/>
一、斷面圖的概念156<br/>
二、移出斷面圖157<br/>
三、重合斷面圖的畫法、標注及<br/>
應用159<br/>
任務實施160<br/>
思考與練習161<br/>
任務6-4機件其他表達方法的應用161<br/>
任務要求161<br/>
相關知識162<br/>
一、局部放大圖的畫法、標注及<br/>
應用162<br/>
二、常用簡化畫法162<br/>
任務實施167<br/>
思考與練習167<br/>
任務6-5圖樣表達方法的綜合應用和<br/>
第三角畫法168<br/>
任務要求168<br/>
相關知識168<br/>
一、圖樣表達總結168<br/>
二、圖樣表達方法的綜合應用169<br/>
三、將外形視圖改為剖視圖170<br/>
四、第三角投影172<br/>
五、第一角投影與第三角投影的<br/>
區別173<br/>
任務實施174<br/>
思考與練習175<br/>
項目七標準件與常用件的繪制176<br/>
任務7-1螺紋連接的繪制176<br/>
任務要求176<br/>
相關知識177<br/>
一、螺紋的形成177<br/>
二、螺紋的基本要素177<br/>
三、螺紋的規定畫法180<br/>
四、常用螺紋種類和標注183<br/>
任務實施186<br/>
思考與練習187<br/>
任務7-2螺紋緊固件的繪制187<br/>
任務要求187<br/>
相關知識188<br/>
一、常用的螺紋緊固件及其標記188<br/>
二、螺紋緊固件的畫法190<br/>
三、螺紋緊固件的連接畫法192<br/>
任務實施197<br/>
思考與練習197<br/>
任務7-3齒輪的繪制198<br/>
任務要求198<br/>
相關知識198<br/>
一、圓柱齒輪199<br/>
二、直齒圓錐齒輪203<br/>
三、蝸桿蝸輪204<br/>
任務實施206<br/>
思考與練習206<br/>
任務7-4鍵、銷、花鍵連接的繪制207<br/>
任務要求207<br/>
相關知識208<br/>
一、鍵及其標記208<br/>
二、平鍵和半圓鍵的畫法209<br/>
三、鉤頭楔鍵的畫法210<br/>
四、花鍵連接211<br/>
五、鍵連接的類型及其結構形式211<br/>
六、銷及其標記212<br/>
七、銷的畫法213<br/>
八、銷連接的畫法213<br/>
任務實施213<br/>
思考與練習215<br/>
任務7-5滾動軸承的繪制215<br/>
任務要求215<br/>
相關知識216<br/>
一、滾動軸承的結構及類型217<br/>
二、滾動軸承的代號217<br/>
三、滾動軸承的畫法219<br/>
四、滾動軸承的選擇220<br/>
任務實施221<br/>
思考與練習222<br/>
任務7-6彈簧的繪制222<br/>
任務要求222<br/>
相關知識222<br/>
一、彈簧的用途、特點和分類222<br/>
二、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畫法(GB/T44594—2003) 224<br/>
三、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標記(GB/T44594—2003) 226<br/>
四、其他彈簧的畫法226<br/>
任務實施228<br/>
思考與練習228<br/>
項目八零件圖的技術要求229<br/>
任務8-1標注尺寸公差229<br/>
任務要求229<br/>
相關知識229<br/>
一、公差與配合及其注法229<br/>
二、標準公差與基本偏差231<br/>
三、配合233<br/>
四、公差與配合的標注239<br/>
任務實施241<br/>
思考與練習242<br/>
任務8-2標注幾何公差243<br/>
任務要求243<br/>
相關知識244<br/>
一、基本術語244<br/>
二、公差特征項目及符號244<br/>
三、幾何公差的標注246<br/>
任務實施250<br/>
思考與練習251<br/>
任務8-3標注零件表面結構要求251<br/>
任務要求252<br/>
相關知識252<br/>
一、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及<br/>
術語252<br/>
二、表面粗糧度的符號及其畫法254<br/>
三、表面粗糙度的標注256<br/>
四、表面粗糙度的選用260<br/>
任務實施261<br/>
思考與練習262<br/>
項目九零件圖263<br/>
任務9-1繪制軸類零件圖263<br/>
任務要求263<br/>
相關知識263<br/>
一、零件圖的作用263<br/>
二、零件圖的內容263<br/>
三、零件的視圖選擇265<br/>
四、機械加工工藝對零件結構的<br/>
要求266<br/>
五、尺寸基準的選擇268<br/>
六、零件的尺寸標注形式269<br/>
七、軸套類零件結構形狀的表達270<br/>
任務實施272<br/>
思考與練習273<br/>
任務9-2繪制端蓋零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機械專業)”,結合編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精心編寫而成的。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力求反映高職高專的教學特點,以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需求為出發點,根據高職高專的培養目標、教學要求和教育特點,結合制圖教學改革實踐經驗,重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遵循“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對傳統的畫法幾何內容進行了大量的刪減,并對組合體的畫圖和讀圖,常用的視圖、剖視圖、斷面圖等表達方法進行了較為詳盡的介紹。本書遵循機械制圖的教學規律,采用了最新的《技術制圖》、《機械制圖》國家標準。學生在開始學習之前就有一個具體的學習目標載體,帶著疑問、思考來學習這門課程,極大地調動學習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在教材內容選擇上,以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側重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基本能力的訓練,通過典型教學載體,將各個學習項目及任務串聯起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知識逐漸系統化,制圖的核心能力即識圖、繪圖能力逐漸提升。全書主要知識點包括制圖的國家標準,正投影理論,點、線、面、基本體、組合體投影,軸測圖,機件的表達方法,標準件、常用件,零件圖上各種技術要求,零件圖、裝配圖。本書參編人員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組成。許云飛、楊巍巍為主編,負責全書的統稿和定稿;李宏為主審,負責全書的審稿工作;李偉、任豐蘭、劉承信參與了本書的編寫。其中項目一、項目二、項目七、項目八、項目九、項目十由許云飛編寫,項目四、項目五由楊巍巍編寫,項目三由任豐蘭編寫,項目六由李偉編寫,劉承信負責全書的附錄及習題編寫。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參照了部分同行的書籍,得到了單位領導的關心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謝。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本書編寫時雖力爭嚴謹完善,但疏漏欠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以便進一步修改,編者郵箱:jssky@139com。
編 者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