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依據最新發布的會計準則和稅收政策有關規定,按照高職高專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及要求,參照國家初級會計資格的職業標準,以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構建內容體系。全書由會計要素確認和計量的基本理論、會計六大要素的確認和計量、會計確認和計量結果的報告、事業單位會計基礎等4部分內容組成。全書共10章,各章均設有學習目標、鏈接、提示、思考、檢測、考情分析、同步訓練等項目,方便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或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測試。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推進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相銜接!半p證書”是指學生在畢業時能同時獲得證明其學歷的畢業證書和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高職教育是培養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雙證書”是技能型人才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的體現和證明,特別是職業資格證書,是高職畢業生能夠直接從事某種職業或崗位群工作的憑證。因此,實行“雙證書”制度是高職教育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高職會計專業將繼《基礎會計》之后開設的《財務會計實務》課程分設為《初級財務會計》和《中級財務會計》兩門課程,是將高職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教育相銜接的一種探索和實踐。即根據會計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國家的會計職業資格標準,重構其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把國家對會計職業資格的知識和技能要求融入有關課程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畢業時在取得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相應的會計職業資格證書。建設適合“雙證書”教育的特色教材,是編寫本教材的主要目的。因此,本教材在內容和編排方面具有以下特點。
1以會計確認和計量構建教材內容體系。按照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規定,依據高職會計專業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和要求,參照國家的初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推進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相銜接!半p證書”是指學生在畢業時能同時獲得證明其學歷的畢業證書和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高職教育是培養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雙證書”是技能型人才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的體現和證明,特別是職業資格證書,是高職畢業生能夠直接從事某種職業或崗位群工作的憑證。因此,實行“雙證書”制度是高職教育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高職會計專業將繼《基礎會計》之后開設的《財務會計實務》課程分設為《初級財務會計》和《中級財務會計》兩門課程,是將高職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教育相銜接的一種探索和實踐。即根據會計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國家的會計職業資格標準,重構其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把國家對會計職業資格的知識和技能要求融入有關課程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畢業時在取得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相應的會計職業資格證書。建設適合“雙證書”教育的特色教材,是編寫本教材的主要目的。因此,本教材在內容和編排方面具有以下特點。
1以會計確認和計量構建教材內容體系。按照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規定,依據高職會計專業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和要求,參照國家的初級會計資格職業標準,以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為主線構建教材內容體系。
2課程教學與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相融合。教材內容既符合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也融入了國家初級會計資格考試的內容,將《初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與初級會計資格考試輔導相融合,將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與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相銜接。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國家“初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中的“產品成本核算”和“產品成本計算與分析”等內容,根據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的一般要求,將融入“成本會計”課程,不列入本教材內容。
3體現會計與稅制改革完善的最新變化。繼2006年發布企業會計準則體系——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之后,2014年財政部修訂了基本準則和長期股權投資、職工薪酬、財務報表列報、合并財務報表、金融工具列報等5項具體準則,新發布了公允價值計量、合營安排、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等3項具體準則;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財政部發布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企業會計處理規定》;2012年財政部修訂了《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同時,近幾年來國家對初級會計資格的考試內容及考試方式也有了較大的調整和變化。教材內容適時體現了這些新的變化和發展。
4充分考慮教學需要及學生的學習特點。編寫風格立足于學生,每一章中設有“學習目標”、“鏈接”、“提示”、“思考”、“檢測”等項目,為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或相關知識點檢測提供條件;每一章后配有“考情分析”(全國初級會計資格考試題型、題量及試題分數)、“同步訓練”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不定項選擇題、計算分析題或綜合題),便于學生在學習中明確重點并自我測試各章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檢測題和同步訓練題中客觀題的題型及要求與全國初級會計資格考試題相吻合。
本教材由何和平擔任主編,葉佳、劉曉菊、郭素勤、何濤、李賀擔任副主編。具體編寫分工為:第一、三、九、十章由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何和平編寫;第二、七章由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劉曉菊編寫;第四、五章由四川職業技術學院何濤編寫;第六章由樂山職業技術學院郭素勤編寫;第八章由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葉佳編寫。全書由何和平老師負責擬定寫作提綱、統稿和補充修改;由黑龍江職業學院石倩擔任主審。
本教材主要供高職高專院校的會計專業使用,也可供成人高校(大專)的會計專業使用,還可作為會計從業人員參加國家初級會計資格考試的參考用書。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借鑒和吸收了國內外專家和學者的大量研究成果,本教材的出版得到了電子工業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和經驗有限,若書中存在疏漏和錯誤之處,懇請讀者和同行批評指正。
編者
請注意:本書有配套的教學資源,為保證教學秩序,選用此書的學校,請仔細閱讀書后所附教學資源索取表;通過網站和書店零購的讀者,請提供購書憑證——發票、購買地點等購書的詳細信息索取。
何和平,副教授,金華市會計學會會員,畢業于安徽財貿學院,從1998年至今執教于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是我國會計標準體系及其建設問題研究的負責人,并在浙江省哲學和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中擔任主研人。
第一章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
第一節會計要素的確認
第二節會計要素的計量
考情分析
同步訓練
第二章流動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第一節貨幣資金
第二節應收及預付款項
第三節交易性金融資產
第四節存貨
考情分析
同步訓練
第三章非流動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第一節長期股權投資
第二節固定資產 第一章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
第一節會計要素的確認
第二節會計要素的計量
考情分析
同步訓練
第二章流動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第一節貨幣資金
第二節應收及預付款項
第三節交易性金融資產
第四節存貨
考情分析
同步訓練
第三章非流動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第一節長期股權投資
第二節固定資產
第三節無形資產
第四節投資性房地產
第五節持有至到期投資
第六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第七節長期待攤費用
考情分析
同步訓練
第四章負債的確認和計量
第一節流動負債
第二節非流動負債
考情分析
同步訓練
第五章所有者權益的確認和計量
第一節實收資本
第二節資本公積
第三節其他綜合收益
第三節留存收益
考情分析
同步訓練
第六章收入的確認和計量
第一節銷售商品收入
第二節提供勞務收入
第三節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
考情分析
同步訓練
第七章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第一節營業成本
第二節營業稅金及附加
第三節期間費用
考情分析
同步訓練
第八章利潤的確認和計量
第一節營業外收入
第二節營業外支出
第三節所得稅費用
第四節本年利潤
考情分析
同步訓練
第九章會計確認和計量結果的報
告
第一節財務報告概述
第二節資產負債表
第三節利潤表
第四節現金流量表
第五節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第六節附注
考情分析
同步訓練
第十章事業單位會計基礎
第一節事業單位會計概述
第二節資產和負債
第三節凈資產
第四節收入和支出
第五節財務會計報告
考情分析
同步訓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