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依托大學生科研訓練與工程實踐,詳細討論了數據通信網絡技術相關理論及熱點技術。全書共分10章,第1章概述了數據通信網絡基礎;第2章探討了數據鏈路層與網路層協議;第3章研究了傳輸層協議;第4章總結了計算網絡相關應用;第5章闡述了固定電話網、數字數據網、排隊論等常規通信網技術;第6章分析了智能網技術;第7章討論了防火墻、病毒、加密等網絡安全技術;第8章研究了計算機網絡編程技術;第9~10章,結合工程實際探討了通信網OPNET仿真技術,并重點討論了基于OPNET的排隊模型及無線建模。
曹林,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第1章 數據通信基礎
1.1 數據通信網發展歷史
1.1.1 數據通信網的發展過程
1.1.2 中國數據通信網的發展
1.2 數據通信網的分類
1.3 數據通信網的拓撲結構
1.3.1 總線型拓撲結構
1.3.2 星型拓撲結構
1.3.3 環型拓撲結構
1.3.4 樹型拓撲結構
1.3.5 網狀型拓撲結構
1.3.6 混合型拓撲結構
1.3.7 蜂窩型拓撲結構
1.4 網絡體系結構
1.4.1 網絡協議與網絡體系結構
1.4.2 OSI模型
1.4.3 TCP/IP模型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
2.1 數據鏈路層
2.1.1 數據鏈路和幀
2.1.2 3個基本問題
2.1.3 數據鏈路控制
2.1.4 數據鏈路控制協議舉例
2.2 網絡層
2.2.1 網際協議
2.2.2 路由協議
2.2.3 虛擬專用網和網絡地址轉換
2.2.4 下一代網際協議IPv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傳輸層
3.1 傳輸層簡介
3.1.1 傳輸層的端-端通信及與QoS的關系
3.1.2 傳輸層協議簡介
3.1.3 傳輸服務與QoS
3.2 UDP
3.2.1 UDP報文的格式
3.2.2 UDP的封裝與協議的分層
3.2.3 UDP的復用、分解與端口
3.2.4 UDP的可靠性
3.3 TCP
3.3.1 TCP簡介
3.3.2 TCP的編號與確認
3.3.3 TCP報文段
3.3.4 TCP連接管理
3.3.5 TCP狀態機
3.3.6 TCP重傳機制
3.3.7 TCP流量控制
3.3.8 TCP擁塞控制簡介
3.3.9 TCP差錯控制
3.3.10 TCP的計時器
3.3.11 TCP的安全
3.3.12 TCP的主要特點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應用層
4.1 應用層簡介
4.1.1 應用層協議及其與低層協議的關系
4.1.2 網絡應用進程交互的C/S模式
4.1.3 進程通信中C/S模式的實現方法
4.2 InternetDNS簡介
4.2.1 DNS原理
4.2.2 域名的分級
4.2.3 InternetDNS
4.2.4 域名和地址映射
4.3 文件傳輸協議
4.3.1 文件傳輸協議
4.3.2 鏡像系統
4.4 遠程登錄協議
4.5 電子郵件協議
4.5.1 電子郵件簡介
4.5.2 電子郵箱和地址
4.5.3 電子郵件的格式
4.5.4 SMTP簡介
4.6 萬維網
4.6.1 萬維網的工作原理
4.6.2 統一資源定位符(URL)
4.6.3 超文本傳送協議(HTTP)
4.6.4 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
4.6.5 動態Web文檔技術
4.6.6 活動Web文檔技術
小結
第5章 網絡安全
5.1 防火墻
5.1.1 防火墻簡介
5.1.2 防火墻技術
5.2 信息加密
5.2.1 信息加密簡介
5.2.2 數據加密標準DES與IDEA算法
5.2.3 病毒防護公開密鑰算法
5.2.4 密鑰管理和交換技術
5.2.5 密碼分析與攻擊
5.3 病毒防護
5.3.1 病毒簡介
5.3.2 病毒原理
小結
第6章 通信網
6.1 固定電話網
6.1.1 固定電話網的起源
6.1.2 固定電話網的組成
6.1.3 固定電話網的特點
6.1.4 固定電話網組網
6.1.5 固定電話網編號
6.2 X.25分組網
6.3 數字數據網DDN
6.4 幀中繼FR網
6.5 VoIP技術
6.6 接入網
6.6.1 接入網簡介
6.6.2 有線接入網
6.6.3 無線接入技術
6.7 排隊論基礎
6.7.1 排隊模型基本概念
6.7.2 泊松過程
6.7.3 M/M/1排隊模型
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智能網
7.1 智能網概述
7.1.1 什么是智能網
7.1.2 智能網的基本特點
7.1.3 智能網和其他業務網的關系
7.1.4 智能網的概念模型
7.2 智能網的結構
7.2.1 業務交換點
7.2.2 業務控制點
7.2.3 智能外設
7.2.4 業務管理點
7.2.5 業務生成環境
7.3 移動網與智能網的結合
7.3.1 CAMEL結構、協議及業務
7.3.2 CAMEL網絡結構
7.3.3 CAMEL協議
7.4 寬帶智能網
7.4.1 智能網與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的互連
7.4.2 寬帶智能網的體系結構與呼叫模型
7.5 智能網與因特網互連
7.5.1 IN與Internet的互連方案
7.5.2 IN/Internet互連的安全問題
7.6 智能網與電信管理網
7.6.1 TMN的產生和發展
7.6.2 TMN的基本概念
7.7 智能網的發展趨勢
7.7.1 現有智能網技術的缺陷
7.7.2 下一代智能網的重要特征
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計算機網絡編程基礎
8.1 線程同步與異步套接字編程
8.1.1 事件對象
8.1.2 關鍵代碼段及其應用
8.1.3 基于消息的異步套接字
8.2 進程間通信
8.2.1 匿名管道
8.2.2 命名管道
小結
第9章 通信網編程——OPNET
9.1 仿真技術
9.1.1 仿真的定義
9.1.2 仿真的分類
9.1.3 網絡仿真
9.1.4 仿真工具
9.2 OPNET概述
9.2.1 OPNET歷史和現狀
9.2.2 OPNET的系列產品
9.2.3 OPNET Modeler仿真平臺
9.3 OPNET Modeler運行環境
9.3.1 系統需求
9.3.2 OPNET Modeler安裝
9.3.3 OPNET Modeler開發環境
9.4 OPNET Modeler編程基礎
9.4.1 Modeler編程概述
9.4.2 Modeler文件操作
9.4.3 實例:建立簡單星型網絡
9.5 OPNET程序調試
9.5.1 查看OPNET日志文件
9.5.2 使用OPNET Debugger調試
9.5.3 OPNET與Visual C++聯合調試
9.5.4 ODB常見錯誤及問題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 綜合案例——OPENT編程
10.1 排隊模型
10.2 無線建模
參考文獻
前言
數據通信網絡技術是21世紀發展最快、影響最深遠的技術,其影響已深入到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近年來,我國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網絡傳輸的效率大大提升,基于網絡環境中的互聯網設備朝著集成化及智能化的方向完善,數據通信網絡技術從以下方面發展。
(1)移動、聯通、電信公司將朝著5G方向發展,從而滿足用戶的信息交流及信息資源共享需求。
(2)寬帶無線接入技術進一步完善,隨著WiFi熱點的逐漸變大,使我國寬帶局域網的發展進一步加大,在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技術充分融合的背景下,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將進一步得到完善。
(3)光通信將獲得巨大發展前景,包括ASON能夠獲得充分有效的利用以及帶寬資源的管理力度將加大,從而使光通信技術更具實用價值。
本書討論了數據通信網絡技術相關理論及熱點技術,包括TCP/IP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等協議;防火墻、病毒、加密等網絡安全技術;固定電話網、數字數據網、排隊論等常規通信網技術,以及寬帶智能網技術。此外本書結合工程實踐,探討了計算機網絡編程技術及通信網OPNET仿真技術,并重點討論了基于OPNET的排隊模型及無線建模。本書共分10章,其中第2、3、4、5、8章由曹林撰寫,第1、6、7、9、10由張月霞撰寫,全書由曹林統稿。本書所涉及的主要內容來源于數據通信網絡技術相關實踐,同時廣泛參考了國內外同行的研究成果。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北京市教委本科生培養-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號:PXM2014-014224000079)、北京市屬高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劃(項目號:CIT&TCD201304119、CIT&TCD20150405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項目號:51334003)、人才培養項目—學科與研究生教育水平提高項目(項目號:5111524100)等科研項目的資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時間倉促,書中難免存在不足,歡迎讀者對本書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