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結合當前國內外物流理論研究最新成果和物流產業發展趨勢,在總結物流學課程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集體編寫而成。本書共13章,系統闡述了物流基本活動中的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與電子商務物流等各個作業環節的基本原理及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力求使學生能全面深入地掌握物流學基礎理論,熟悉物流管理基本流程和作業方法,了解國內外物流產業發展趨勢。
王曉光,博士研究生學歷,三級教授職稱。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上海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專業博士后出站,分別獲管理學博士學位、交通運輸工程專業博士后,現任上海金融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第1章 現代物流概論1
1.1 現代物流的產生與發展2
1.1.1 現代物流活動的市場表現2
1.1.2 各國現代物流活動的發展狀況5
1.1.3 現代物流活動的發展趨勢8
1.2 現代物流的概念、職能與類型12
1.2.1 現代物流的概念12
1.2.2 現代物流的職能14
1.2.3 現代物流的分類15
1.3 現代物流的性質與作用19
1.3.1 現代物流的性質19
1.3.2 現代物流的作用20
1.4 現代物流學的基本理論24
1.4.1 現代物流學的學科性質與理論
體系24
1.4.2 現代物流學的研究對象、目的
與方法25
1.4.3 現代物流學的相關理論和學說27
課后練習29
思考題30
第2章 物流系統分析31
2.1 物流系統概述32
2.1.1 系統與物流系統的含義與特征32
2.1.2 物流系統的構成要素和功能要素35
2.1.3 物流系統的目標與模式36
2.2 物流系統分析的步驟與方法37
2.2.1 物流系統分析的含義37
2.2.2 物流系統分析的步驟和原則38
2.2.3 物流系統分析的技術與方法39
2.3 物流系統評價與仿真40
2.3.1 物流系統評價40
2.3.2 物流系統仿真43
課后練習47
思考題48
第3章 運輸作業與管理49
3.1 運輸與運輸管理概述50
3.1.1 運輸的概念、功能與作用50
3.1.2 運輸管理的概念、原理與原則52
3.2 運輸方式的選擇與決策53
3.2.1 運輸的基本方式53
3.2.2 各種運輸方式的技術經濟特征58
3.2.3 各種運輸方式的選擇與決策59
3.3 綜合運輸體系與運輸合理化61
3.3.1 綜合運輸體系61
3.3.2 運輸合理化63
3.4 集裝箱國際多式聯運66
3.4.1 集裝箱運輸概述66
3.4.2 集裝箱運輸實務67
3.4.3 集裝箱國際多式聯運的組織管理70
課后練習71
思考題73
第4章 倉儲作業與管理74
4.1 倉庫概述76
4.1.1 倉庫的概念與技術參數76
4.1.2 倉庫的類型與功能77
4.1.3 倉庫作業管理79
4.2 儲存管理81
4.2.1 儲存的概念、地位與作用81
4.2.2 儲存的分類82
4.2.3 儲存合理化83
4.2.4 現代物流儲存技術84
4.3 庫存控制與管理91
4.3.1 庫存控制概述91
4.3.2 庫存控制技術93
4.3.3 庫存商品的分類管理100
課后練習103
思考題104
第5章 裝卸搬運作業與管理105
5.1 裝卸搬運作業概述106
5.1.1 裝卸搬運的概念、地位與作用106
5.1.2 裝卸搬運作業的內容與特點107
5.1.3 裝卸搬運作業的分類108
5.2 裝卸搬運機械與設備110
5.2.1 裝卸搬運機械與設備系統110
5.2.2 裝卸搬運機械設備的選擇與配套114
5.3 裝卸搬運合理化管理116
5.3.1 裝卸搬運合理化的目標與原則116
5.3.2 裝卸搬運合理化的具體措施117
5.4 散裝貨物的裝卸搬運120
5.4.1 散裝貨物的種類與特征120
5.4.2 散裝貨物的專用搬運設備121
5.4.3 散裝貨物的裝卸方法設計122
5.5 集裝箱貨物的裝卸搬運123
5.5.1 集裝箱裝卸搬運方式123
5.5.2 集裝箱裝卸搬運機械123
5.5.3 集裝箱裝卸搬運工藝方案126
課后練習127
思考題128
第6章 包裝作業與管理129
6.1 包裝概述130
6.1.1 包裝的含義130
6.1.2 包裝的功能130
6.1.3 包裝的分類131
6.1.4 包裝與流通環境132
6.2 包裝材料與包裝容器133
6.2.1 包裝材料133
6.2.2 包裝容器135
6.3 包裝技術與包裝標志137
6.3.1 包裝操作技術137
6.3.2 包裝防護技術138
6.3.3 包裝集裝技術141
6.3.4 包裝標志144
6.4 綠色包裝與包裝合理化150
6.4.1 綠色包裝150
6.4.2 包裝合理化151
課后練習153
思考題154
第7章 配送作業與管理155
7.1 物流配送概述157
7.1.1 配送的概念157
7.1.2 配送的作用157
7.1.3 配送的分類158
7.1.4 配送的基本環節和流程159
7.1.5 配送的模式159
7.1.6 配送合理化160
7.1.7 配送的現代化發展趨勢161
7.2 配送中心管理162
7.2.1 配送中心的概念162
7.2.2 配送中心的分類162
7.2.3 配送中心的功能163
7.2.4 配送中心的規劃與設計164
7.2.5 配送中心的業務流程165
7.3 配送路線優化166
7.3.1 配送計劃的制訂166
7.3.2 配送線路的選擇與優化168
課后練習170
思考題172
第8章 流通加工作業與管理173
8.1 流通加工概述174
8.1.1 流通加工的概念174
8.1.2 流通加工產生的原因175
8.1.3 流通加工與生產加工的區別176
8.1.4 流通加工的類型176
8.1.5 流通加工的作用178
8.2 流通加工管理179
8.2.1 流通加工管理概述179
8.2.2 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若干形式180
8.2.3 流通加工合理化建議181
8.3 生鮮食品流通加工方法183
8.3.1 生鮮食品的一般流通加工方法183
8.3.2 生鮮食品的流通特征和流通
過程184
8.3.3 生鮮食品的流通管理方法184
課后練習187
思考題188
第9章 物流信息系統與技術189
9.1 物流信息化190
9.1.1 物流信息概述190
9.1.2 物流信息的作用191
9.1.3 物流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192
9.2 物流信息系統193
9.2.1 物流信息系統的概念193
9.2.2 物流信息系統的類型和作用193
9.2.3 物流信息系統開發方法194
9.3 物流信息技術199
9.3.1 條形碼系統199
9.3.2 電子數據交換系統201
9.3.3 全球定位系統203
9.3.4 地理信息系統205
9.3.5 物聯網技術205
9.3.6 無線射頻標識技術208
9.3.7 云計算機技術211
課后練習212
思考題214
第10章 物流成本管理215
10.1 物流成本概述216
10.1.1 物流成本的界定216
10.1.2 物流成本的分類217
10.1.3 關于物流成本的若干理論219
10.2 物流成本形態與本量利分析221
10.2.1 物流成本形態分析221
10.2.2 物流系統的本量利分析222
10.2.3 單項物流服務項目的本量利
分析223
10.2.4 多項物流服務項目的本量利
分析225
10.3 物流成本核算與管理226
10.3.1 物流成本核算與管理系統226
10.3.2 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230
10.4 物流成本預算與控制235
10.4.1 物流成本預算235
10.4.2 物流成本控制的原則與方法239
10.4.3 基于物流過程的物流成本控制241
課后練習244
思考題245
第11章 物流績效管理246
11.1 物流績效管理概述247
11.1.1 物流績效的概念247
11.1.2 物流績效管理的概念248
11.1.3 物流績效管理的作用248
11.1.4 物流績效管理的要求249
11.2 物流績效管理方法251
11.2.1 建立績效管理指標體系251
11.2.2 物流績效管理的實施252
11.3 物流活動績效評價255
11.3.1 績效評價的概念255
11.3.2 物流績效評價的主要標準255
11.3.3 績效評價的原則和方法256
11.3.4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物流績
效評價實例257
課后練習259
思考題261
第12章 電子商務物流與運營262
12.1 電子商務物流概述263
12.1.1 電子商務的概念263
12.1.2 電子商務的運行模式265
12.1.3 電子商務物流的概念及特征267
12.1.4 電子商務與物流的關系268
12.2 電子商務物流運作流程和模式273
12.2.1 電子商務物流運作流程273
12.2.2 電子商務物流運營模式273
12.3 電子商務物流發展趨勢276
12.3.1 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業總體
發展276
12.3.2 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
趨勢278
課后練習278
思考題280
第13章 物流金融管理281
13.1 物流金融管理概述283
13.1.1 物流金融產生的背景、發展
現狀與趨勢283
13.1.2 物流金融的內涵與產生動因284
13.2 物流金融的學科屬性286
13.2.1 物流金融的科學內涵286
13.2.2 物流金融的學科
2.黑暗大陸學說
1962年,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在《財富》雜志上發表了題為“經濟的黑暗大陸”一文。在這篇文章中,他指出“流通是經濟領域的黑暗大陸”,而將物流比作“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強調應高度重視流通及流通過程中的物流管理。德魯克泛指的是流通,但由于流通領域中物流活動的模糊性特別突出,它是流通領域中人們認識不清的領域,所以“黑暗大陸”學說主要針對物流活動而言。
“黑暗大陸”學說主要是指尚未認識、尚未了解,在黑暗大陸中,如果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照亮了這塊黑大陸,那么擺在人們面前的可能是一片不毛之地,也可能是一片寶藏之地。“黑暗大陸”學說是對20世紀中經濟學界存在的愚昧認識的一種批駁和反對,指出在市場經濟繁榮和發達的情況下,無論是科學技術還是經濟發展,都沒有止境。“黑暗大陸”學說也是對物流本身的正確評價,即這個領域未知的東西還很多,理論與實踐皆不成熟。而正是這一學說的提出極大地推動了人們對現代物流科學的關注和研究。
3.物流冰山學說
一般來說,企業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費用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大頭是企業內部發生的各種物流費用。基于這個現實,日本物流成本計算的權威——早稻田大學教授西澤修先生提出了“物流冰山”學說。冰山的特點大部分沉在水面之下,而露出水面的僅是冰山一角。物流成本就像一座冰山,沉在水面以下的是看不到的,而看到的不過只是全部物流成本的一部分。這是因為通常在財務會計中把生產經營費用大致劃分為生產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營業費用,然后再把營業費用按各種支付形態進行分類。而這只能反映企業實際物流成本的一部分,不能正確地反映物流成本的全部內容。
4.效益背反學說
“效益背反”是指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間,存在著損益的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得到優化和利潤產生的同時,必然會存在著另一個或幾個功能要素利益的損失。“效益背反”這種現象雖然在許多領域中都是存在的,但物流領域中,似乎尤其嚴重。它既是物流領域中很經常的很普遍的現象,也是這一領域中內部矛盾的集中反映和表現。
效益背反學說有許多有力的實證予以支持。例如,包裝問題,在產品銷售市場和銷售價格皆不變的前提下,假定其他成本因素也不變,那么包裝方面每少花一分錢,這一分錢就必然轉到收益上來,包裝越節約,利潤則越高。但是,一旦商品進入流通之后,如果節省的包裝降低了產品的防護效果,造成了大量損失,就會造成儲存、裝卸、運輸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大減。顯然,包裝活動的效益是以其他損失為代價的。我國流通領域每年因包裝不善出現的上百億元的商品損失,就是這種效益背反的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