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流海平、顧永靜主編的《創新思維:原理 ·技法·實訓/普通高等院校精品課教材》從創新教育實踐出發,在內容設置方面,充分考慮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用性。主要內容包括:創新基本理論、創新思維定勢及突破、創新思維原理運用、創新思維技法操作、創新思維能力訓練等。在兼顧創新原理與創造技法的同時,注重原理與技法的融合,形成了“ 案例先導、理論打夯、技法拓展、實訓強化”的鮮明特色。結合創新案例的示范效應,通過創新原理基本訓練、技法拓展訓練及戶外創新演練三層次實訓體系,實現對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訓練的目標。
《創新思維:原理·技法·實訓/普通高等院校精品課教材》作為創新教育的教材和參考書籍,適用于經管類、理工類、外語類等各學科,也可供所有對創新知識有興趣的人士參考。
第一篇 基礎篇
第一講 創新與創新能力
1 創新的含義
1.1 廣義上的創新
1.2 狹義上的創新
2 創新相關概念比較
2.1 發現
2.2 發明
2.3 創造
3 創新的分類
3.1 按內容分類
3.2 按創新程度和創新中自我知識產權的比重分類
3.3 按創新過程分類
4 創新能力
4.1 創新能力的內涵 第一篇 基礎篇
第一講 創新與創新能力
1 創新的含義
1.1 廣義上的創新
1.2 狹義上的創新
2 創新相關概念比較
2.1 發現
2.2 發明
2.3 創造
3 創新的分類
3.1 按內容分類
3.2 按創新程度和創新中自我知識產權的比重分類
3.3 按創新過程分類
4 創新能力
4.1 創新能力的內涵
4.2 培養創新能力的三寶
4.3 如何培養創新能力
第二講 創新基本理論
1 “創造五層次”理論
1.1 表露式的創造
1.2 技術性的創造
1.3 發明式的創造
1.4 革新式的創造
1.5 突現式的創造
2 創造力匯合理論
2.1 創造個人
2.2 創造產品
2.3 創造過程
2.4 創造環境
第三講 從創造到創造學
1 創造學的發展簡史
1.1 孕育階段(遠古至中古時期)——史前階段或朦朧階段
1.2 萌芽階段(18-20世紀初)——文科階段
1.3 形成階段(20世紀30-50年代)——工科階段
1.4 成熟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來)——理性階段或成熟階段
2 創造學學科概況
3 創造學基本內涵和研究對象
3.1 創造學的含義
3.2 創造學研究對象
4 創造工程學
4.1 創造工程學科的形成
4.2 創造工程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
第四講 自我認知及創新能力測評
1 試試你的想象力
1.1 蛋殼里有什么
1.2 黃鼠狼為什么給雞拜年
2 試試你的發散力
2.1 如何把木梳大批量賣給和尚
2.2 新龜兔賽跑
3 創造力
3.1 創造力
3.2 創造力測試
第二篇 思維篇
第一講 思維與思維能力
1 思維
1.1 思維含義
1.2 思維的腦機制
1.3 思維的基本構成
1.4 思維分類
1.5 思維特性
第三篇 原理篇
第四篇 技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