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教程 第4版》在第3版的基礎上,對計算機網絡知識進行重新歸納、整理、修改和完善。全書共9章內容,包括計算機網絡基礎、數據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系統結構、計算機網絡硬件、局域網技術、通信網絡基礎、因特網技術、網絡安全與管理,以及移動互聯網與物聯網。與第3版相比,本版更注重內容的正確性、連貫性和邏輯性,對計算機網絡所涉及的概念都有詳細介紹。此外,本版相對于前一版,增加了許多前沿的網絡技術以及網絡實際應用的內容。
《計算機網絡教程 第4版》可作為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適讀人群 :計算機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規劃項目。
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本原理和當前常用的先進網絡技術,以及網絡的實際應用技能。
近年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對科學、技術、經濟、產業及人類的生活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計算機網絡”已成為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及相關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
本書是在《計算機網絡教程第3版》(榮獲北京市精品教材)的基礎上,對計算機網絡知識進行重新歸納、整理、修改和完善。與第3版相比,本版教材刪除了部分過時知識,增加了一些前沿的網絡技術知識。
本書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本原理和當前常用的先進網絡技術,以及網絡的實際應用技能。全書體系結構合理、概念清晰,原理講述清楚,既強調基本原理和技術,又突出實際應用。
全書共分9章,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絡基礎、數據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系統結構、計算機網絡硬件、局域網技術、通信網絡基礎、因特網技術、網絡安全與管理,以及移動互聯網與物聯網。
第1章介紹計算機網絡的產生與發展、計算機網絡的概念,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組成與基本結構等方面的內容。
第2章介紹數據通信技術的有關概念和原理,包括數據傳輸的基本形式、數據編碼與信號調制技術、數據傳輸方式、數據交換技術,以及差錯控制和檢測方法等。
第3章介紹網絡體系結構知識,其內容包含網絡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OSI參考模型,以及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及用途等。
第4章介紹計算機網絡硬件系統的基本結構和計算機網絡中常見的一些重要的硬件設備。
第5章系統介紹局域網的有關知識,包括局域網的基礎知識、典型局域網的結構和技術標準,以及局域網的應用技術等。
第6章介紹通信網的基礎知識以及幾種典型的通信網絡,包括電話撥號網、X..25網、ISDN網、幀中繼網、ATM網、B.ISDN網以及寬帶接入技術等。
第7章介紹因特網的基礎及應用知識,包括因特網概述、TCP/IP等因特網常用協議、因特網基本服務以及因特網應用技術等。
第8章介紹網絡安全與管理的知識,包括網絡安全怪獸、網絡安全保障體系與安全基本模型、保密技術、認證技術、防火墻技術、網絡管理概述、網絡安全管理標準與管理功能以及簡單網絡管理協議SNMP等。
第9章介紹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方面的知識,包括無線移動互聯網系統、常用無線通信技術、異構網絡互聯、物聯網體系結構等。
本書不僅適合計算機及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適合部分大專學生使用。此外,本書還可作為相關專業自考考生的參考用書。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清華大學侯炳輝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陳禹教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盛定宇教授等有關專家學者以及其他同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謹對各位專家學者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
編者
目 錄
前言
第1 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 1
。. 1 計算機網絡的產生與發展 1
。. 1. 1 計算機與通信技術 1
1. 1. 2 計算機網絡的形成與發展 2
。. 2 計算機網絡的概念 4
。. 2. 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4
1. 2. 2 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功能 7
。. 2. 3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0
1. 3 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基本組成與結構 13
。. 3. 1 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基本組成 13
。. 3. 2 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基本結構 14
。. 3. 3 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拓撲結構 15
1. 3. 4 協議與網絡體系結構 17
。. 4 習題 20
第2 章 數據通信技術 21
。. 1 基礎知識 21
。. 1. 1 信號、信息與數據 21
。. 1. 2 數字數據與模擬數據 21
。. 1. 3 數據通信的主要指標 22
2. 1. 4 帶寬與信道容量 24
。. 2 通信系統與數據通信系統 27
。. 2. 1 通信系統 27
2. 2. 2 數據通信與數據通信系統 29
。. 2. 3 數據電路基本連接方式 32
。. 2. 4 數字通信系統與模擬通信系統 33
。. 3 數據傳輸的基本形式 33
。. 3. 1 模擬傳輸與數字傳輸 33
。. 3. 2 基帶傳輸與頻帶傳輸 34
。. 3. 3 寬帶傳輸 35
。. 4 數據編碼與信號調制技術 35
2. 4. 1 數字數據的數字信號編碼 35
。. 4. 2 數字數據的模擬信號編碼 37
。. 4. 3 模擬數據的數字信號編碼 40
2. 5 數據傳輸方式 41
。. 5. 1 并行傳輸與串行傳輸 41
。. 5. 2 同步傳輸 41
。. 5. 3 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通信 43
。. 5. 4 多路復用傳輸 44
。. 6 數據交換技術 47
。. 6. 1 電路交換 47
。. 6. 2 報文交換方式 48
。. 6. 3 報文分組交換 49
2. 6. 4。粒裕 交換與幀中繼交換 49
2. 6. 5。停校蹋 交換 52
。. 6. 6 軟交換 53
。. 6. 7 光交換 55
2. 7 差錯控制與差錯檢測方法 56
2. 7. 1 差錯與差錯控制 56
。. 7. 2 差錯控制方法 57
。. 7. 3 奇偶校驗碼 60
。. 7. 4 循環冗余碼 61
。. 7. 5 海明碼 63
。. 8 習題 64
第3 章 計算機網絡系統結構 65
。. 1 ISO/ OSI 模型概述 65
3. 1. 1 ISO/ OSI 模型 65
。. 1. 2。桑樱希 OSI 模型劃分的基本原則 65
3. 2 物理層 66
3. 2. 1 物理層的概念 66
。. 2. 2 物理層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功能 66
3. 2. 3 物理層的標準 68
3. 2. 4 物理層的特性 68
。. 2. 5 幾種常用的物理層標準 70
。. 3 數據鏈路層 74
3. 3. 1 數據鏈路層概述 75
3. 3. 2 數據鏈路層的基本功能 78
3. 3. 3 幀同步 79
。. 3. 4 流量控制與滑動窗口機制 80
3. 3. 5 通信控制規程 82
3. 3. 6。龋模蹋 協議 84
。. 3. 7 BSC 協議 88
。. 4 網絡層 90
。. 4. 1 網絡層概述 90
3. 4. 2 數據報與虛電路服務 90
。. 4. 3 路徑選擇 93
3. 4. 4 阻塞控制 98
。. 4. 5 網絡層協議 101
3. 5 運輸層 102
Ⅴ
。. 5. 1 運輸層的概念 102
。. 5. 2 運輸層協議的分類 103
。. 5. 3 運輸層服務 104
。. 5. 4 傳輸控制協議 104
。. 6 高層 105
。. 6. 1 會話層 105
。. 6. 2 表示層 106
。. 6. 3 應用層 108
。. 7 習題 109
第4 章 計算機網絡硬件 111
。. 1 通信媒體 111
。. 1. 1 雙絞線 111
4. 1. 2 同軸電纜 113
。. 1. 3 光纜 113
4. 1. 4 無線通信媒體 115
。. 2 通信子網設備 116
4. 2. 1 通信控制設備 116
。. 2. 2 分組裝/拆設備及其交換設備 119
。. 2. 3 多路復用器和集中器 120
。. 2. 4 調制解調器 122
。. 3 服務器與工作站 124
。. 3. 1 局域網服務器與工作站 124
。. 3. 2 工作站 126
4. 4 網卡 126
。. 4. 1 網卡的概念和功能 126
。. 4. 2 網卡的分類 127
。. 4. 3 網卡連接方法 129
。. 5 聯網設備 129
4. 5. 1 中繼器 129
。. 5. 2 集線器 130
。. 5. 3 網橋 134
。. 5. 4 交換機 136
4. 5. 5 路由器 139
4. 5. 6 網關 141
。. 6 習題 141
第5 章 局域網技術 142
5. 1 局域網概述 142
5. 1. 1 局域網與計算機局域網 142
。. 1. 2 局域網硬件的基本組成 142
。. 1. 3 局域網軟件的基本組成 143
。. 1. 4 局域網類型 143
5. 2 局域網參考模型與局域網標準 145
。. 2. 1 局域網參考模型 145
5. 2. 2。桑牛牛 802 標準系列 146
。. 2. 3。疲模模 標準 146
。. 3 媒體訪問控制策略與方法 148
。. 3. 1 媒體訪問控制策略 148
。. 3. 2 媒體訪問控制方法 149
。. 3. 3。桑牛牛 802 標準與局域網 151
5. 4 典型局域網 153
。. 4. 1 以太網介紹 153
。. 4. 2 共享媒體局域網 160
。. 4. 3 交換局域網 161
。. 4. 4 虛擬局域網 162
5. 4. 5 無線局域網 164
5. 5 局域網操作系統 167
。. 5. 1 網絡操作系統的概念 167
5. 5. 2 網絡操作系統的功能和特點 168
。. 5. 3 網絡操作系統的基本組成 169
。. 6 局域網的容錯技術 170
5. 7 客戶機/服務器技術 171
。. 7. 1 專用服務器結構 172
。. 7. 2 客戶機/服務器結構 172
。. 8 智能大廈與結構化布線 174
。. 8. 1 智能大廈的概念 174
。. 8. 2 智能大廈的基本組成 176
。. 8. 3 結構化布線 176
5. 9 習題 178
第6 章 通信網絡基礎 179
。. 1 通信網概述 179
。. 1. 1 電話通信網 180
。. 1. 2 移動通信網 183
。. 1. 3 衛星通信網 189
6. 1. 4 數字數據網 191
。. 2 電話撥號網、X. 25 網與ISDN 網 193
6. 2. 1 電話撥號網 193
。. 2. 2。. 25 網 194
。. 2. 3 ISDN 網 195
。. 3 幀中繼網、ATM 網與B.ISDN 網 201
6. 3. 1 幀中繼網 202
6. 3. 2。粒裕 網 203
。. 3. 3。.ISDN 網 205
。. 4 寬帶接入技術 206
6. 4. 1 任意數字用戶線路xDSL 206
。. 4. 2。龋疲 與Cable Modem 207
。. 4. 3 無線接入 208
。. 4. 4 FTTH 接入 209
6. 5 習題 210
第7 章 因特網技術 211
。. 1 網絡互聯 211
Ⅵ
。. 1. 1 網絡互聯的概念 211
7. 1. 2 網絡互聯的特性與要求 211
7. 1. 3 網絡互聯方案 212
7. 2 因特網(Internet) 概述 213
7. 2. 1 因特網概念與結構 213
7. 2. 2 因特網關鍵技術和需要解決的
問題 215
。. 2. 3 因特網管理機構 216
7. 2. 4 因特網協議———TCP/ IP
協議簇 216
7. 3。桑 與ICMP 218
。. 3. 1 IP 地址原理 218
7. 3. 2 子網與子網掩碼 219
。. 3. 3 地址解析與域名系統 221
。. 3. 4 構造超網 222
。. 3. 5。桑茫停 222
7. 4 RIP、OSPF 和BGP 協議 223
。. 4. 1。遥桑 223
。. 4. 2。希樱校 協議 223
。. 4. 3。拢牵 224
7. 5。桑 多播與IGMP 224
7. 5. 1。桑 多播 224
。. 5. 2。桑牵停 226
。. 5. 3 隧道技術 226
。. 6。桑校觯 227
。. 6. 1 IPv6 數據報格式 227
。. 6. 2。桑校觯 地址空間 228
。. 6. 3。桑校觯 與IPv6 229
。. 7。裕茫 與UDP 230
7. 7. 1。裕茫 230
。. 7. 2。眨模 231
。. 8 因特網基本服務 231
。. 8. 1 遠程登錄Telnet 231
。. 8. 2 文件傳輸FTP 232
。. 8. 3 電子郵件E.mail 233
。. 8. 4 WWW 超文本鏈接 236
。. 9 因特網接入方法 237
。. 10 因特網應用技術 239
。. 10. 1。拢 S 結構 239
。. 10. 2 虛擬專用網VPN 242
7. 10. 3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與電子商務
系統 242
。. 10. 4 視頻和多媒體網絡系統 245
7. 10. 5。桑 電話系統 245
7. 11 習題 246
第8 章 網絡安全與管理 247
。. 1 網絡安全概述 247
。. 1. 1 網絡安全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247
。. 1. 2 網絡安全等級 249
。. 1. 3 網絡威脅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