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專業)概論》第1版出版已有五年多,多次重印,受到廣大讀者的關注和厚愛。隨著我國工程造價專業和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社會對工程造價專業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以及《高等學校工程造價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5年版)的正式發布,編者深感教材內容已略顯陳舊,不能完全適應我國工程造價專業的教學需要。因此,修訂出版第2版就成了必然。
本書在整個修訂過程中,堅持“緊跟時代、吐故納新、完善內容、貼近教學、突出實用”的指導思想,使教材內容更加符合當前工程造價專業的發展和教學要求。本書再版主要修訂了以下內容:
1)更新了我國近幾年的工程實例,增加了著名工程、超級工程紀錄片的觀看網址。
2)根據《高等學校工程造價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5年版),對我國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培養方案以及課程體系進行了修訂。
3)根據章節重點,每章后面增加了習題。
4)針對工程造價領域的人才需求,為工程造價專業畢業的學生提出了更多的擇業建議。
5)在保持原版教材風格的基礎上,對語言和內容進行了錘煉,使內容更加充實精練、貼近教學。
全書共8章,包括工程與工程建設、土木工程、工程造價及其管理、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大學學習原理與專業學習方法、工程造價專業人士制度、工程造價專業人才需求與擇業導向等內容。
全書由長安大學李建峰教授策劃,李建峰、趙健、王淑芳、房偉、孟樂、張艷、徐麗嬌、勾利娜等編著。
本書由山東建筑大學陳起俊教授擔任主審。陳教授為本書提供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在此深表謝意。
本書的再版基于我們教學研究團隊的努力,也有歷屆讀者、同行的中肯建議,更有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另外,在修訂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文獻和資料,在此對這些文獻的作者和所有關心本書的同行、使用者、支持者深表謝意。
由于諸多原因,本書仍會存在一些不足,懇請各位讀者不吝賜教,我們將不勝感激。
編著者
序一1996年,建設部和人事部聯合發布了《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工程造價行業期盼多年的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和工程造價咨詢制度在我國正式建立。該制度實施以來,我國工程造價行業取得了三個方面的主要成就:
一是形成了獨立執業的工程造價咨詢產業。通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和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以下簡稱中價協),以及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和工程造價咨詢制度得以順利實施。目前,我國已擁有注冊造價工程師近11萬人,甲級工程造價咨詢企業1923家,年產值近300億元,進而形成了一個社會廣泛認同獨立執業的工程造價咨詢產業。該產業的形成不僅為工程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也使工程造價專業人員的地位得到了顯著提高。
二是工程造價管理的業務范圍得到了較大的拓展。通過大家的努力,工程造價專業從傳統的工程計價發展為工程造價管理,該管理貫穿于建設項目的全過程、全要素,甚至項目的全壽命周期。造價工程師的地位之所以得以迅速提高就在于我們的業務范圍沒有僅僅停留在傳統的工程計價上,是與我們提出的建設項目全過程、全要素和全壽命周期管理理念得到很好的貫徹分不開的。目前,部分工程造價咨詢企業已經通過他們的工作成就,得到了業主的充分肯定,在工程建設中發揮著工程管理的核心作用。
三是通過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制度實現了建設產品價格屬性從政府指導價向市場調節價的過渡。計劃經濟體制下實行的是預算定額計價,顯然其價格的屬性就是政府定價;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階段,仍然沿用預算定額計價,同時提出了“固定量、指導價、競爭費”的計價指導原則,其價格的屬性具有政府指導價的顯著特征。2003年《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實施后,我們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方式,該計價方式不僅是計價模式形式上的改變,更重要的是通過“企業自主報價”改變了建設產品的價格屬性,它標志著我們成功地實現了建設產品價格屬性從政府指導價向市場調節價的過渡。
盡管取得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就,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的主要業務范圍仍然相對單一、狹小,具有系統管理理論和技能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仍很匱乏,學歷教育的知識體系還不能適應行業發展的要求,傳統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部分已經不能適應構建我國法律框架和業務發展要求的工程造價管理的發展要求。這就要求我們重新審視工程造價管理的內涵和任務、工程造價行業發展戰略和工程造價管理體系等核心問題。就上述三個問題筆者認為:
1工程造價管理的內涵和任務。工程造價管理是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建設工程技術為基礎,綜合運用管理學、經濟學和相關的法律知識與技能,為建設項目的工程造價的確定、建設方案的比選和優化、投資控制與管理提供智力服務。工程造價管理的任務是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對建設工程實施以工程造價管理為核心的全面項目管理,重點做好工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建設方案的優化、投資風險的控制,進而縮小投資偏差,以滿足建設項目投資期望的實現。工程造價管理應以工程造價的相關合同管理為前提,以事前控制為重點,以準確工程計量與計價為基礎,并通過優化設計、風險控制和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實現工程造價控制的整體目標。
2工程造價行業發展戰略。一是在工程造價的形成機制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規范秩序,企業自主報價,市場形成價格,監管行之有效”的工程價格的形成機制。二是在工程造價管理體系方面,構建以工程造價管理法律、法規為前提,以工程造價管理標準和工程計價定額為核心,以工程計價信息為支撐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三是在工程造價咨詢業發展方面,要在“加強政府的指導與監督,完善行業的自律管理,促進市場的規范與競爭,實現企業的公正與誠信”的原則下,鼓勵工程造價咨詢行業“做大做強,做專做精”,促進工程造價咨詢業可持續發展。
序一··3工程造價管理體系。工程造價管理體系是指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的法律法規、標準、定額、信息等相互聯系且可以科學劃分的整體。制訂和完善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體系的目的是指導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法制建設和制度設計,依法進行建設項目的工程造價管理與監督。規范建設項目投資估算、設計概算、工程量清單、招標控制價和工程結算等各類工程計價文件的編制。明確各類工程造價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定額、信息的作用、表現形式以及體系框架,避免各類工程計價依據之間不協調、不配套,甚至互相重復和矛盾的現象。最終通過建立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體系,提高我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的水平,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工程造價管理體系的總體架構應圍繞四個部分進行完善,即工程造價管理的法規體系、工程造價管理標準體系、工程計價定額體系以及工程計價信息體系。前兩項是以工程造價管理為目的,需要法規和行政授權加以支撐,要將過去以紅頭文件形式發布的規定、方法、規則等以法規和標準的形式加以表現;后兩項是服務于微觀的工程計價業務,應由國家或地方授權的專業機構進行編制和管理,作為政府服務的內容。
我國從1996年開始實施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天津理工大學在全國率先開設工程造價本科專業,2003年才獲得教育部的批準。但是,工程造價專業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工程造價業務從傳統概預算計價業務發展到工程造價管理。盡管如此,目前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還不夠完善,專業發展正在建設和變革之中,這就急需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并積極把有關內容貫徹到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中。
2010年4月,筆者參加了2010年度“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工程造價類專業協作組會議”,會上通過了尹貽林教授提出的成立“普通高等教育工程造價類專業系列規劃教材”編審委員會的議題。我認為,這是工程造價專業發展的一件大好事,也是工程造價專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該套系列教材是在中價協下達的“造價工程師知識結構和能力標準”的課題研究基礎上規劃的,符合中價協對工程造價知識結構的基本要求,可以作為普通高等院校工程造價專業或工程管理專業(工程造價方向)的本科教材。2011年4月中價協在天津召開了理事長會議,會議決定在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工程造價專業或工程管理專業(工程造價方向)試點,推行雙證書(即畢業證書和造價員證書)制度,我想該系列教材將成為對認證院校評估標準中課程設置的重要參考。
該套教材體系完善,科目齊全,筆者雖未能逐一拜讀各位老師的新作,進而加以評論,但是,我確信這將又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它將打造一個工程造價專業本科學歷教育的完整結構,故筆者應尹貽林教授和機械工業出版社的要求,欣然命筆,寫下對工程造價專業發展的一些個人看法,勉為其序。
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秘書長吳佐民序二進入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界逐漸承認了工程造價專業的地位。這是出自以下考慮:首先,我國三十余年改革開放的過程主要是靠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經濟的迅猛增長,導致對計量計價和進行投資控制的工程造價人員的巨大需求,客觀上需要在高校辦一個相應的本科專業來滿足這種需求。其次,高等教育界的專家、領導也逐漸意識到一味追求寬口徑的通才培養不能適用于所有高等教育形式,開始分化,即重點大學著重加強對學生的人力資源投資通用性的投入以追求“一流”,而對于大多數的一般大學則著力加強對學生的人力資源投資專用性的投入以形成特色。工程造價專業則較好地體現了這種專用性,它是一個活躍而精準滿足上述要求的小型專業。第三,大學也需要有一個不斷創新的培養模式,既不能泥古不化,也不能隨市場需求而頻繁轉變。達成上述共識后,高等教育界開始容忍一些需求大,但適應面較窄的專業。在十余年的辦學歷程中,工程造價專業周圍逐漸聚攏了一個學術共同體,以“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工程造價類專業教學協作組”的形式存在著,每年開一次會議,共同商討在教學和專業建設中遇到的難題,目前已有幾十所高校的專業負責人參加了這個學術共同體,日顯人氣旺盛。
在這個學術共同體中,大家認識到,各高校應因地制宜,創出自己的培養特色。但也要有一些核心課程來維系這個專業的正統和根基。我們把這個根基定為與大學生的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基本能力是各高校基礎課程應完成的任務,對應一些公共基礎理論課程;而核心能力則是今后工程造價專業適應行業要求的培養目標,對應一些高校自行設置、各有特色的工程造價核心專業課程。這兩類能力和其對應的課程各校均已達成共識,從而形成了這套“普通高等教育工程造價類專業系列規劃教材”。以后的任務則是要在發展能力這個層次上設置各校特色各異又有一定共識的課程和教材,從英國工程造價(QS)專業的經驗看,這類用于培養學生的發展能力的課程或教材至少應該有項目融資及財務規劃、價值管理與設計方案優化、LCC及設施管理等。這是我們協作組今后的任務,可能要到“十三五”才能實現。
那么,高等教育工程造價專業的培養對象,即我們的學生應如何看待并使用這套教材呢?我想,學生應首先從工程造價專業的能力標準體系入手,真正了解自己為適應工程造價咨詢行業或業主方、承包商方工程計量計價及投資控制的需要而應當具備的三個能力層次體系,即從成為工程造價專業人士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發展能力入手,了解為適應這三類能力的培養而設置的課程,并檢查自己的學習是否掌握了這幾種能力。如此循環往復,與教師及各高校的教學計劃互動,才能實現所謂的“教學相長”。
工程造價專業從一代宗師徐大圖教授在天津大學開設的專科專業并在技術經濟專業植入工程造價方向以來,在21世紀初,由天津理工大學率先獲得教育部批準正式開設目錄外專業,到本次教育部調整高校專業目錄獲得全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全體委員投票贊成保留,歷時二十余載,已日臻成熟。期間徐大圖教授創立的工程造價管理理論體系至今仍為后人沿襲,而后十余年間又經天津理工大學公共項目及工程造價研究所研究團隊及開設工程造價專業的高校同行共同努力,已形成堅實的教學體系及理論基礎,在工程造價這個學術共同體中聚集了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精品課、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等一系列國家教學質量工程中的頂級成果,對我國工程造價咨詢業和建筑業的發展形成強烈支持,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得到了高等工程教育界的認同,也獲得了世界同行的矚目。可以想見,經過進一步規劃和建設,我國高等工程造價專業教育必將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序二··天津理工大學公共項目與工程造價研究所(IPPCE)所長尹貽林博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