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按照教育部新制定的《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教學大綱》編寫。書中詳細講授了新多媒體微機各種部件的分類、性能、選購及組裝方法,軟件的安裝和常見故障的維護、維修技術,包括:主機、存儲設備、多媒體設備、網絡設備、輸入設備、輸出設備等硬件的組裝和BIOS設置,軟件的安裝和設置,微機系統的檢修與維護等內容。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是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指定推薦教材,本教材與作為學生的實訓指導的另一配套教材《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實訓》(ISBN 978-7-111-55334-2)結合使用,將會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中職國規教材,新改版,軟硬件均進行了更新按照計算機的組成結構來組織章節,圖文并茂同類書銷量前茅。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是教育部推薦的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的教材,內容按照教育部最新頒發的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教學大綱》編寫。
本書詳細講授最新多媒體微機各種部件的分類、性能、選購及組裝方法,軟件的安裝和常見故障的維護及檢修技術。主要內容包括:微型計算機概述、主機、存儲設備、多媒體設備、網絡設備、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微機硬件的組裝和BIOS設置、微機軟件的安裝與設置、微機系統的檢修與維護。
本教材按照計算機的組成結構來組織章節,從微機的硬件結構入手,詳細講解最新微機的各個組成部件及常用外部設備(如Intel Core i系列第1~6代CPU、AMD A系列第1~6代APU等最新CPU內容,Intel的100系列芯片組、AMD A系列芯片組,DDR3、DDR4,最新顯示卡GPU及參數、高清視頻解碼技術、HDMI、DisplayPort接口等,LCD,硬盤,DVD,鍵盤,鼠標,電源,機箱等)的分類、結構、參數,硬件的選購和安裝,BIOS參數設置,Windows 7的安裝,設備驅動程序的安裝和設置,微機的維護及常見故障的判斷和排除等內容。每章均安排有實訓,以方便學生練習。
本書內容新穎,覆蓋PC中的硬件及基礎軟件,講解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層次分明,以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為主導,以目前最新的硬件產品為實例,理論聯系實際,循序漸進地介紹了微機的選購、組裝及維護等內容。
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可具有根據需求選擇計算機系統配件的能力,熟練組裝微機并能進行必要測試的能力,熟練安裝計算機操作系統和常用應用軟件的能力,初步診斷計算機系統常見故障并進行簡單的板卡級維修的能力。
本書由劉瑞新主編,其中劉瑞新編寫第1、2、3章,吳豐編寫第5、10章,郭璐青編寫第4、7章,劉克純編寫第6、8章,繆麗麗、翟麗娟、崔瑛瑛、駱秋容、孫洪玲、徐云林、莊建新、劉大學、戚春蘭、徐維維、孫明建、胡峰、李美嫦、丁新旺、岳愛英編寫第9、11章及課件制作、圖片拍攝、處理等。全書由劉瑞新統編定稿。由于微機硬件技術發展速度很快,書中不足和遺漏之處,懇請教師、同學及讀者朋友們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本教材的配套教材《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實訓(第5版)》(ISBN 978-7-111-55334-2)也是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之一,按照教育部新制定的《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實訓課程教學大綱》編寫。
為了配合教學,機械工業出版社為讀者提供了電子教案,讀者可在www.cmpedu.com上下載。
書中部分內容參考了網上部分資料,由于參考內容來源廣泛,篇幅有限,恕不一一列出,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劉瑞新教授,從事計算機教學30余年,見證和經歷了微型計算機在中國的發展歷程,至今仍從事教學,他編寫的教材來源于教學實踐,是教學實踐的升華。自1993年開始創作編寫計算機教材至今,他一直進行不倦的探索和創新,研究教學方法,并把這些改革和創新應用到所編寫的教材中,使教材理論與實踐結合得恰到好處,具有鮮明的特色,非常適合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其多部著作獲評“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及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他在2013年全國計算機教材核心作者中獲排名前列(刊于《現代閱讀——教育與出版》2013年第9期),成為當今計算機著作上創作豐碩、具有活力和探索精神的作者之一。
第1章 微型計算機概述
1.1 微機系統的組成
1.2 微機的硬件結構
1.3 微型計算機的分類
1.3.1 按微機的結構形式分類
1.3.2 按微機的流派分類
1.3.3 按品牌機與組裝機分類
1.3.4 按微機的應用和價格分類
1.4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主機
2.1 CPU
2.1.1 CPU的分類、結構、主要參數和主流產品
2.1.2 CPU散熱器的分類、結構和主要參數
2.1.3 CPU的選購和安裝
2.1.4 查看CPU參數
2.2 主板
2.2.1 主板的分類
2.2.2 主板的結構
2.2.3 主流芯片組
2.2.4 主板的選購、安裝及拆卸方法
2.3 內存儲器
2.3.1 內存條的分類
2.3.2 DDR3 SDRAM內存條的結構
2.3.3 內存條的技術標準
2.3.4 內存的時間參數
2.3.5 內存條的選購、安裝及拆卸方法
2.3.6 查看內存默認頻率及默認SPD參數
2.4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外部存儲設備
3.1 硬盤驅動器
3.1.1 硬盤驅動器的分類
3.1.2 硬盤驅動器的結構
3.1.3 硬盤驅動器的主要參數
3.1.4 硬盤驅動器的選購
3.1.5 硬盤驅動器的安裝
3.2 移動存儲設備的分類及接口
3.2.1 移動存儲設備的分類
3.2.2 USB接口簡介
3.3 USB閃存盤
3.3.1 USB閃存盤的結構
3.3.2 USB閃存盤的主要參數
3.4 移動硬盤
3.4.1 移動硬盤和移動硬盤盒的結構
3.4.2 移動硬盤盒的主要參數
3.4.3 移動硬盤的選購
3.5 USB接口設備的使用
3.6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多媒體設備
4.1 光盤驅動器
4.1.1 光盤驅動器的類型
4.1.2 CD-ROM驅動器
4.1.3 CD-RW驅動器
4.1.4 DVD-ROM驅動器
4.1.5 Combo驅動器
4.1.6 DVD刻錄機
4.1.7 藍光DVD和HD-DVD
4.1.8 光盤驅動器的選購和安裝
4.2 光盤
4.2.1 光盤的規范
4.2.2 光盤的選擇方法
4.3 聲卡
4.3.1 聲卡的分類
4.3.2 聲卡的結構
4.3.3 AC'97標準
4.3.4 板載聲卡
4.3.5 聲卡的主要參數
4.3.6 聲卡的選購及安裝
4.4 音箱
4.4.1 音箱的類型和性能指標
4.4.2 音箱的選購及安裝
4.5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輸 入 設 備
5.1 鍵盤
5.1.1 鍵盤的分類
5.2.2 鍵盤的結構
5.1.2 鍵盤的主要參數
5.1.3 鍵盤的選購和安裝
5.2 鼠標
5.2.1 鼠標的分類
5.2.2 光學鼠標的結構
5.2.3 鼠標的主要參數
5.2.4 鼠標的選購和安裝方法
5.3 掃描儀
5.3.1 掃描儀的分類和主要參數
5.3.2 掃描儀的選購及安裝
5.4 思考與練習
第6章 輸出設備
6.1 顯示卡
6.1.1 顯示卡的分類
6.1.2 顯示卡的基本結構和主要參數
6.1.3 主流顯示芯片
6.1.4 核心顯示卡
6.1.5 高清視頻解碼技術
6.1.6 顯示卡的選購、安裝及查看參數
6.2 液晶顯示器
6.2.1 顯示器的分類
6.2.2 液晶面板的分類
6.2.3 液晶顯示器的主要參數
6.2.4 液晶顯示器的選購及安裝
6.3 打印機
6.3.1 激光打印機
6.3.2 噴墨打印機
6.3.3 針式打印機
6.3.4 選購打印機時應考慮的問題
6.3.5 打印機與主機的連接
6.4 思考與練習
第7章 電源和機箱
7.1 電源
7.1.1 電源的分類
7.1.2 ATX電源的標準
7.1.3 電源的結構
7.1.4 ATX電源的主要參數
7.1.5 電源的選購原則
7.2 機箱
7.2.1 機箱的分類
7.2.2 機箱的結構
7.2.3 機箱的選購原則
7.3 電源、機箱的安裝
7.3.1 電源的安裝
7.3.2 機箱的安裝
7.4 思考與練習
第8章 微機硬件的組裝
8.1 硬件安裝步驟及初步調試方法
8.1.1 硬件安裝步驟
8.1.2 初步調試方法
8.2 思考與練習
第9章 BIOS參數設置
9.1 Award BIOS設置
9.2 BIOS設置口令遺忘的處理方法
9.3 思考與練習
第10章 微機系統軟件的安裝和設置
10.1 分區魔術師(PartitionMagic)
10.1.1 安裝和啟動PartitionMagic
10.1.2 PartitionMagic的基本功能
10.2 安裝Windows 7
10.2.1 安裝Windows 7前的準備
10.2.2 使用光盤安裝Windows 7
10.2.3 使用U盤安裝Windows 7
10.3 Windows 7的常用配置
10.3.1 快速連接網絡
10.3.2 “公用文件夾”與“家庭組”
10.3.3 Windows 7防火墻的通信設置
10.3.4 設置自動關機
10.4 寬帶連接
10.4.1 Windows 7環境下的寬帶連接
10.4.2 Windows 7環境下配置路由器共享上網
10.5 思考與練習
第11章 微機系統的檢修與維護
11.1 微機系統故障的產生原因
11.2 微機系統常見故障現象的分類
11.3 微機系統故障的檢查診斷步驟和原則
11.3.1 微機系統故障的檢查診斷步驟
11.3.2 微機故障的檢測原則
11.4 思考與練習
附錄: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規劃教材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教學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