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本書是根據教育部制定的《高職高專T程制圖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機械類專業)》,在廣泛吸納高職院校制圖教學改革實踐經驗,以及《機械制圖》第1版所積累的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
本書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高職院校畢業生職后教育現狀及策略研究”(課題編號EJA150381,課題主持人富國亮)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書多媒體課件榮獲第十九屆全國教育教學信息化大獎賽一等獎,第十i屆、第十六屆二等獎;本書編寫組研究成果“機械零部件測繪教學平臺”榮獲河北省教育教學成果獎勵三等獎。
本書針對當前職業教育學情特點,以掌握概念、注重應用、培養能力為主旨,應用最新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設學習情境,精選任務實例,在注重專業基礎的前提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貼近生產實踐。
本書的主要特點如下:
1.以讀圖能力為核心,“讀、畫、注、思”相結合本書的修訂T作依托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在借鑒職業教育最新研究成果,充分考慮學情變化和需求的前提下,以讀圖能力培養為核心,兼顧畫圖基本功訓練,努力做到學科體系完整,基礎理論“必需、夠用”,實踐技能“實用、適用”。在具體內容設置上,精選貼近生產實踐的任務實例,貫徹“讀、畫、注(標注尺寸)、思(構思形體)”
相結合的原則,滿足現代制圖能力培養需要。
2.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深度融合現代教育技術對職業教育課程的影響日益顯著。本書十分注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以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的深度融合作為重要努力方向,推動課程改革創新。針對課程重點難點,本書設計了大量i維實體動畫,并配備了全程繪圖視頻;面向職業技能培養,開發了虛擬仿真實訓軟件——機械零部件測繪教學平臺,以多樣化的教育教學形式,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3.貫徹最新國家標準,強化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本書采用最新制圖國家標準《技術制圖》與《機械制圖》,凡在定稿前頒行的最新國家標準,均在書中予以貫徹。另外,本書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在繼承發揚傳統制圖教材優秀理論體系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了整合;在強調專業能力培養的基礎上,融入了職業道德、團隊精神、責任意識、創新能力、勞動紀律等綜合職業能力內容。
參加本書編寫T作的有: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富國亮(第七、八章及附錄)、劉魁敏(第一章)、張林(第三、六章)、相磊(第四、五章)、武秋俊(第九章)、邢臺職業技術學院許麗華(第二章)。全書南富國亮任主編,劉魁敏、張林任副主編。本書南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張兆隆教授、胡占軍教授擔任主審。
由于編者的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錯漏之處,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第1版前言本書是根據教育部制定的《高職高專T程制圖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機械類專業)》和在廣泛吸納高職院校制圖教學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本書適用于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高等工程專科學校以及成人高等院校機械類各專業的制圖教學,也可供其他相近專業使用或參考。
本書的主要特點:
1.突出畫圖、讀圖能力的培養這是編寫本書的核心所在,為此堅持以掌握概念、注重應用、培養能力為主線。在課程體系和編排次序上,做到重點突m,循序漸進,符合認知規律,方便教與學;對基礎理論以“必需、夠用”為指導,強化“空間——平面”之間的相互轉化,突出職教特色;在章節內容的設置上,貫徹“畫、讀、注(標注尺寸)、思(構思形體)”相結合,著力體現制圖能力和基本功訓練的連續性。
2.采用最新制圖國家標準《技術制圖》與《機械制圖》,凡在定稿前搜集到的新國家標準,均在書中予以貫徹。
3.重點突m,內容明確本課程內容涉及面廣。如零件圖上的技術要求注寫以及常用件、標準件等部分就刻意突m了面法與標注的要求,適度減少了理論內容。
4.適用性強本書共分為十i章,并附有必要的國家標準摘錄等。其中,前十章為必學內容,后三章為選學內容,以滿足不同專業的需求。
與本教材配套使用的習題集,編排了較多的題目,以便于選用。
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有: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劉魁敏(第一、二章及附錄)、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丁榮(第三、六章)、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鄒維剛(第四、五章)、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楊進榮(第七章)、太原理T大學長治學院范明珠(第八章)、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屈波(第九章)、西安理工大學高等技術學院張燕榮(第十、十一章)、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劉秀艷(第十二、十三章)。全書由劉魁敏任主編,丁榮、屈波任副主編。本書由上海電機高等專科學校的杜偉明副教授擔任主審。
限于編者的水平,書中難免存在缺點和錯誤,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