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含油氣盆地》以“油氣富集程度”、“油氣分布特征”和“控制油氣分布的主要區域地質背景和石油地質背景”為主線,全面介紹南美洲區域地質背景、含油氣盆地類型及其基本地質特征,重點描述具有典型意義的東委內瑞拉、馬拉開波、奧連特、圣克魯斯-塔里哈、內烏肯、坎波斯和桑托斯等7個含油氣盆地。
《南美洲含油氣盆地》可供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人員以及石油和地質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本書由朱偉林,白國平,胡根成等著。
《南美洲含油氣盆地》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組織出版的《國外含油氣盆地叢書》中的一部,本書以南美洲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南美洲區域石油地質特征及其主要含油氣盆地的油氣成藏特征。
本書以板塊構造、盆地動力學、含油氣盆地分析等理論為指導,以含油氣系統分析、區帶表征和ArcGIS編圖為研究手段,以各種類型盆地的油氣富集程度、油氣分布規律以及控制油氣分布規律的主要因素為貫穿全書的主線,較系統地表征了南美洲不同類型盆地的成因、構造-沉積演化特征、成烴和成藏特征。本書由朱偉林,白國平,胡根成等著。
叢書序
叢書前言
前言
概況
第一節 南美洲人文地理
第二節 南美洲油氣勘探簡史
第一章 南美洲區域地質背景
第一節 南美洲構造區劃
第二節 構造和沉積演化史
小結
第二章 南美洲含油氣盆地類型及其基本特征
第一節 盆地類型和油氣分布
第二節 被動大陸邊緣盆地
第三節 前陸盆地
第四節 內克拉通盆地
第五節 弧前盆地
第六節 裂谷盆地
第七節 拉分盆地
小結
第三章 東委內瑞拉盆地
第一節 盆地概況
第二節 盆地基礎地質特征
第三節 盆地石油地質條件
小結
第四章 馬拉開波盆地
第一節 盆地概況
第二節 盆地基礎地質特征
第三節 盆地石油地質條件
小結
第五章 奧連特盆地
第一節 盆地概況
第二節 盆地基礎地質特征
第三節 盆地石油地質條件
小結
第六章 圣克魯斯-塔里哈盆地
第一節 盆地概況
第二節 盆地基礎地質特征
第三節 盆地石油地質條件
小結
第七章 內烏肯盆地
第一節 盆地概況
第二節 盆地基礎地質特征
第三節 盆地石油地質條件
小結
第八章 坎波斯盆地
第一節 盆地概況
第二節 盆地基礎地質特征
第三節 盆地石油地質條件
小結
第九章 桑托斯盆地
第一節 盆地概況
第二節 盆地基礎地質特征
第三節 盆地石油地質條件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Ⅰ 英中文翻譯對照表
附錄Ⅱ 中英文翻譯對照表
二、構造與沉積演化
(一)構造演化
與坎波斯盆地類似,桑托斯盆地的構造一沉積演化史也經歷了四個階段:裂前演化階段、早白堊世歐特里期一早阿普第期同裂谷演化階段、阿普第期過渡演化階段和阿爾比一全新世裂后被動大陸邊緣演化階段。有關裂前演化階段的資料很少,因此對該階段的演化特征還不清楚,其他三個演化階段的特征概述如下所述。
1.同裂谷演化階段
桑托斯盆地內的裂谷作用始于早白堊世,裂谷作用歸因于當時導致南大西洋形成的陸陸分離。產生的裂谷地塹內充填了巴列姆階一下阿普第階組的沖積相、河流相和湖泊相碎屑巖(圖9-10)
2.過渡演化階段
到了晚阿普第期,陸殼的拉伸作用和張裂作用結束,盆底的斷塊運動也進入末期階段。盆地進入了一個構造穩定期,隨后剝蝕作用的發生也標志著同裂谷階段的終止,并在階(相當于阿普第階的下部)的底部發育了角度不整合。這個過渡演化階段以發育一套厚層組蒸發巖為特征(圖9-10)。
從賽諾曼期開始,特別是賽諾亞世期間,沿著海岸展布的隆升的抬升控制了桑托斯盆地的構造與沉積樣式,在90-80Ma前還存在一期火山活動期,這些構造事件可能與板塊形態的普遍重組或南美板塊移動速度的改變有關。
3.裂后被動大陸邊緣演化階段
進入阿爾比期,構造運動逐漸遠離巴西板塊與非洲板塊間的洋中脊區,從而引起巖石圈的冷縮,同時還導致向海方向的熱沉降幅度增大。在阿爾比期隨著海盆的逐漸張開,在淺水陸架區發育了一個碳酸鹽巖臺地。晚阿爾比期至土倫期,該碳酸鹽巖臺地被海水淹沒,并形成了一個開闊的深海區,期間還沉積了一套富含有機質的黑色頁巖和濁積砂巖層序(圖9-10)。
到了賽諾亞世時期,盆地周緣的馬爾山脈山系發生了區域抬升,結果大量的陸源碎屑沉積物充填到盆地中,它們構成的沖積相至河流相和淺海相,這些沉積物從大陸架前積至上陸棚。
從古新世到晚始新世/早漸新世,伴隨著大陸邊緣的滑塌事件發生了新一輪的海侵事件,在海岸平原上相繼沉積了一套短暫的碳酸鹽巖臺地相,隨著海水的加深,沉積環境又迅速轉變為深海,并沉積了。
新近系是一套海退層系,其沉積中心位于現今的陸棚地區。內陸架沉積了碎屑巖和碳酸鹽巖,而外陸架則沉積了前積的泥巖(圖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