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教程 下冊(第二版)》依據物理學與天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頒發的“非物理類工科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結合編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教改經驗編寫而成。在編寫上沒有沿襲傳統的思路,而是采用一種新的知識體系(以物質世界的層次和存在形式為主線,按照由經典到近代、由少體問題到多體問題、由線性系統到復雜系統的思路)來介紹大學物理的教學內容。
《大學物理教程 下冊(第二版)》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內容包括宏觀低速物質的運動規律、宏觀高速物質的運動規律及振動和經典波等。下冊內容包括電磁場和相互作用、多粒子體系的熱物理及量子物理學基礎等。
《大學物理教程 下冊(第二版)》可用作普通高等院校各專業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教師或相關人員的參考書。
宋青等編著的《大學物理教程(第2版下)》依據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學與天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物理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在2008年4月審定的“理工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結合編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教改經驗編寫而成。在編寫上本書沒有沿襲傳統的思路,而是采用一種新的知識體系:以物質世界的層次和存在形式為主線,按照由經典物理到近代物理、由少體問題到多體問題、由線性系統到復雜系統的思路來介紹大學物理的教學內容。
第四篇 電磁場和相互作用
第9章 靜電場
9.1 電荷 庫侖定律
9.1.1 電荷及電荷守恒定律
9.1.2 庫侖定律
9.2 電場 電場強度
9.2.1 電場
9.2.2 電場強度
9.2.3 場強疊加原理
9.3 靜電場的高斯定理及其應用
9.3.1 電場線
9.3.2 電通量
9.3.3 靜電場的高斯定理
9.3.4 高斯定理的應用
9.4 靜電場的環路定理 電勢
9.4.1 靜電場的環路定理
9.4.2 電勢能
9.4.3 電勢 電勢差
9.4.4 電勢的計算
9.5 電場強度與電勢的關系
9.5.1 等勢面
9.5.2 場強與電勢的梯度關系
9.6 靜電場中的導體
9.6.1 導體的靜電平衡
9.6.2 空腔導體和靜電屏蔽
9.7 靜電場中的電介質
9.7.1 電介質的極化
9.7.2 電介質中的場強 極化電荷面密度
9.7.3 電介質中的高斯定理 電位移矢量
9.8 電容 電容器
9.8.1 孤立導體的電容
9.8.2 電容器的電容
9.8.3 電容器的串聯和并聯
9.9 靜電場的能量
9.9.1 電容器的能量
9.9.2 電場能量 電場能量密度
本章提要
習題
第10章 穩恒電流的磁場
10.1 穩恒電流 電動勢
10.1.1 電流強度和電流密度
10.1.2 穩恒電流和穩恒電場
10.1.3 電源電動勢
10.2 磁場 磁感應強度
10.2.1 磁現象
10.2.2 磁場
10.2.3 磁感應強度
10.3 畢奧-薩伐爾定律及其應用
10.3.1 電流元
10.3.2 畢奧-薩伐爾定律
10.3.3 典型電流的磁場計算——畢-薩定律的應用
10.3.4 圓電流的磁矩
10.3.5 運動電荷激發的磁場
10.4 磁場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環路定理
10.4.1 高斯定理
10.4.2 安培環路定理
10.5 磁場對運動電荷及載流體的作用
10.5.1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
10.5.2 霍爾效應
10.5.3 磁場對載流導線的作用 安培定律
10.5.4 磁場對載流線圈的作用
10.5.5 磁力的功
10.6 磁介質
10.6.1 磁介質的分類
10.6.2 弱磁介質的磁化
10.6.3 磁介質磁場的基本定理
10.6.4 鐵磁質
本章提要
習題
第11章 變化的電磁場
11.1 電磁感應的基本規律
11.1.1 電磁感應實驗現象
11.1.2 楞次定律
11.1.3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11.2 動生電動勢
11.3 感生電動勢 感生電場
11.3.1 感生電動勢
11.3.2 感生電場
11.3.3 電子感應加速器——用感生電場來加速電子
11.3.4 渦電流
11.4 自感和互感
11.4.1 自感現象和自感系數
11.4.2 互感現象和互感電動勢
11.5 磁場能量
11.5.1 自感磁能
11.5.2 磁場的能量密度
11.6 位移電流
11.6.1 位移電流
11.6.2 全電流定律
11.7 麥克斯韋方程組的積分形式
本章提要
習題
第五篇 多粒子體系的熱物理
第12章 氣體動理論
12.1 物質的微觀模型 統計規律性
12.1.1 宏觀物體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組成
12.1.2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12.1.3 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12.1.4 統計規律性
12.2 狀態參量 平衡態 準靜態過程
12.2.1 狀態參量
12.2.2 平衡態
12.2.3 準靜態過程
12.3 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12.4 理想氣體的壓強和溫度公式
12.4.1 理想氣體的微觀模型
12.4.2 理想氣體的壓強公式
12.4.3 理想氣體的溫度公式
12.4.4 氣體分子的方均根速率
12.5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氣體的內能
12.5.1 自由度
12.5.2 能量均分定理
12.5.3 理想氣體的內能
12.6 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律
12.6.1 測定氣體分子速率分布的實驗
12.6.2 氣體分子的速率分布
12.6.3 三種統計速率
12.7 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頻率
12.7.1 分子間的碰撞
12.7.2 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頻率
本章提要
習題
第13章 熱力學基礎
13.1 內能 功 熱量與熱容
13.1.1 內能
13.1.2 功
13.1.3 熱量與熱容
13.2 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應用
13.2.1 熱力學第一定律
13.2.2 熱力學第一定律在各種等值過程中的應用
13.3 絕熱過程
13.3.1 準靜態絕熱過程
13.3.2 絕熱線與等溫線
*13.3.3 多方過程
13.4 循環過程 卡諾循環
13.4.1 循環過程
13.4.2 卡諾循環
13.5 熱力學第二定律及其統計意義
13.5.1 熱力學第二定律
*13.5.2 兩種表述的等價性
13.5.3 可逆過程與不可逆過程
*13.5.4 卡諾定理
13.5.5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意義
本章提要
習題
第六篇 量子物理基礎
第14章 量子力學基礎
14.1 黑體輻射和普朗克量子化
14.1.1 黑體輻射現象
14.1.2 黑體輻射的實驗結果
14.1.3 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
14.2 光電效應和愛因斯坦光子說
14.2.1 光電效應實驗
14.2.2 愛因斯坦光子說
14.2.3 康普頓散射
14.3 玻爾的氫原子理論
14.3.1 氫原子光譜
14.3.2 原子結構模型
14.3.3 玻爾的三點基本假設
14.3.4 氫原子的能級和光譜公式
14.4 德布羅意物質波
14.5 不確定關系
14.6 波函數 薛定諤方程
14.6.1 波函數
14.6.2 薛定諤方程
14.6.3 定態薛定諤方程
14.7 一維勢場
14.7.1 一維無限深方勢阱
14.7.2 隧道效應
14.8 氫原子結構的量子力學解釋
14.8.1 氫原子的薛定諤方程
14.8.2 三個量子數
14.8.3 電子的概率分布
14.9 電子自旋和多電子原子結構
14.9.1 自旋
14.9.2 多電子原子
本章提要
習題
習題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