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系統論述了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采集與規范化整理、數據成果驗收、實地核查數據庫構建、數據質量評述與控制、數據庫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建設等方面的技術標準研究和主要成果,還簡要介紹了實地核查成果數據應用最新進展與關鍵技術研究。
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是GIS技術在大型工程應用方面的系統研究成果,可供從事數據庫建設、GIS開發應用、礦政管理和重大工程應用等方面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參閱,也可供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統、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等專業的師生參考使用。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基本情況
1.1.1 工作背景
1.1.2 工作目標任務
1.1.3 工作概況
1.1.4 人員和經費投入
1.1.5 主要工作量
1.2 礦業權登記數據庫
1.2.1 采礦權登記數據庫
1.2.2 探礦權登記數據庫
1.3 數據與系統之間關系
1.3.1 數據路線圖
1.3.2 系統路線圖
1.4 本章小結
第2章 數據整理與采集
2.1 單個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數據結構
2.1.1 單個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數據存儲格式
2.1.2 省級礦業權空間數據
2.2 屬性數據結構
2.2.1 屬性數據總體結構
2.2.2 采礦權實地核查屬性數據結構
2.2.3 探礦權實地核查屬性數據結構
2.3 屬性數據采集系統
2.3.1 功能模型
2.3.2 數據模型
2.3.3 技術路線
2.3.4 靜態模型
2.3.5 動態模型
2.3.6 系統實現
2.3.7 系統使用
2.4 空間數據結構
2.4.1 空間數據總體結構
2.4.2 基礎空間數據結構
2.4.3 采礦權實地核查空間數據結構
2.4.4 探礦權實地核查空間數據結構
2.5 圖式與樣圖
2.5.1 圖形要素圖式
2.5.2 單個礦業權成果樣圖
2.6 空間數據采集系統
2.6.1 功能模型
2.6.2 技術路線
2.6.3 靜態模型
2.6.4 動態模型
2.6.5 系統實現
2.6.6 系統實用情況
2.7 組織與推進形式
2.7.1 數據采集組織形式
2.7.2 進度保障措施
2.8 本章小結
第3章 成果數據驗收
3.1 數據驗收技術要求
3.1.1 部級數據驗收流程
3.1.2 驗收組織機構
3.1.3 單個礦業權驗收工作流程
3.1.4 提交驗收資料
3.1.5 驗收內容
3.1.6 數據缺陷級別劃分
3.1.7 數據抽樣
3.1.8 評分標準
3.1.9 數據驗收意見
3.1.10 成果提交
3.2 數據驗收系統
3.2.1 功能模型
3.2.2 數據模型
3.2.3 技術路線
3.2.4 靜態模型
3.2.5 動態模型
3.2.6 系統實現
3.2.7 系統應用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庫構建
4.1 實地核查數據庫與登記數據庫的關系
4.2 實地核查數據組織
4.3 數據復核
4.4 數據庫建設流程
4.4.1 總體工作流程
4.4.2 成果數據匯聚流程
4.4.3 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數據庫形成過程
4.5 數據模型
4.5.1 實地核查數據模型
4.5.2 數據存儲
4.6 實地核查數據ETL工具設計
4.7 數據整理
4.7.1 數據整理過程
4.7.2 全國礦業權分布數據生成
4.8 數據入庫
4.8.1 全面數據整理
4.8.2 實際入庫情況
4.9 數據更新
4.10 本章小結
第5章 數據質量與控制
5.1 月報系統
5.1.1 月報的必要性
5.1.2 技術標準
5.1.3 功能模型
5.1.4 系統結構與技術路線
5.1.5 靜態模型
5.1.6 系統實現
5.1.7 系統應用
5.2 數據質量評述
5.2.1 組織機制
5.2.2 數據質量控制流程
5.2.3 數據總體質量評述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建設
6.1 管理信息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關系
6.2 系統功能模型
6.3 系統體系結構與技術路線
6.3.1 總體框架
6.3.2 系統技術結構
6.3.3 系統開發方法
6.3.4 系統技術路線
6.3.5 系統開發模式
6.4 系統靜態模型
6.5 系統動態模型
6.5.1 系統序列圖
6.5.2 系統協作
6.6 物理部署
6.7 系統編程實現
6.8 系統應用情況
6.9 系統特點
6.10 本章小結
第7章 成果數據應用與關鍵技術研究
7.1 相關關鍵技術研究
7.1.1 關鍵技術研究的必要性
7.1.2 研究主要內容
7.1.3 研究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7.2 全國礦業權分布圖編制
7.2.1 編制方法
7.2.2 全國礦業權分布特征
7.3 主要礦種礦業權圖集編制
7.4 發現問題處理、登記數據庫更新與換證
7.5 推動礦政管理日常工作
7.6 為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供支持
7.7 為區域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提供支撐
7.8 基于實地核查成果數據的“礦政管理一張圖”建設研究
7.8.1 “礦政管理一張圖”總體框架
7.8.2 湖北省礦政管理綜合信息化系統建設
7.8.3 重慶市南川區礦政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7.9 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數據應用潛力
7.10 本章小結
第8章 總結
8.1 取得的成果
8.2 下一步工作建議及展望
參考文獻
附表1 經濟類型代碼
附表2 礦種代碼
附表3 部分圖面要素信息數據分類與代碼
附表4 單礦業權空間數據格式表
附表5 省級礦業權空間數據格式表
附表6 單礦業權圖件數據基本說明表
附表7 省級礦業權圖件數據基本說明表
第1章概述
1.1基本情況
1.1.1工作背景
2007年年初,根據礦政管理工作的需要,國土資源部醞釀在全國開展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經過多次會議研討、專家咨詢和調研,國土資源部起草并于2007年8月發布了?關于開展全國礦產資源儲量利用調查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192號),其中一項任務是開展礦業權實地核查,核實探礦權、采礦權的拐點坐標、面積以及相關的基本信息。2007年8月31日,汪民副部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落實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與儲量利用調查工作組織實施有關事項,明確將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單列,與潛力評價、儲量利用調查并行,作為礦產資源領域基本國情調查的組成部分;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由部礦產開發管理司(簡稱“開發司”)負責,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簡稱“發展研究中心”)按照開發司要求組織開展實地核查工作。
發展研究中心根據部領導、開發司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要求,將礦業權實地核查作為發展研究中心對部的重點支撐工作予以保障,明確由中心總工程師譚永杰同志牽頭負責,抽調技術骨干組成了項目組,啟動了礦業權實地核查的前期準備工作。在部開發司指導和支持下,項目組先后對浙江省長興縣、重慶市南川區、云南省個舊市、山東省濟寧市和平邑縣、青海省等典型地區進行了實地調研,還在浙江省長興縣開展了實地測量。以實地調研為基礎,通過專家咨詢和會議研討,逐步明確了礦業權實地核查的總體思路和基本要求,2007年12月20日項目組編制的?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總體實施方案?在北京通過專家論證。2007年11月9日,國土資源部召開全國視頻電話會議,動員部署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等三項工作,徐紹史部長、汪民副部長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2008年3月19日,國土資源部印發了?關于開展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59號),向各省(區、市)下達了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任務和技術要求。通知明確了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的目標任務是:對全國范圍內的有效礦業權(不包括石油、天然氣、煤層氣)現狀進行實地核查,核準礦業權實際范圍,摸清礦業權分布現狀及規律,及時糾正核查中發現的問題,更新探礦權、采礦權登記數據庫,夯實礦政管理的基礎數據,提升礦業權管理水平。
根據總體部署,全國近15萬個礦業權按照區域隸屬關系分解,由31個省(區、市)組織完成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經費按照“誰發證、誰負責”的原則統籌,中央財政負責全國性的技術要求制定、培訓、部發證礦業權的實地核查、組織實施和成果匯總等工作所需經費,其他經費由各級地方統籌。
為了支撐和支持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中央財政在2008年地質大調查安排了
“全國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現狀調查”項目(編號:1212010813041),主要任務是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需要的技術研究和技術支撐工作,經費500萬元;2008年末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又稱地質大調查增量)下達了“礦業權實地核查”項目,主要用于支持部分部發證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經費2400萬元;2009年上半年,考慮到發展研究中心預算完成負擔,中國地質調查局對“全國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現狀調查”項目只下達了任務,未下達經費,僅向作為合作單位的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航測遙感局下達170萬元預算,繼續支持實地核查的技術基礎研究;2009年12月,部兩權使用費與價款設立“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項目,下達經費4500萬元,主要支持部發證礦業權實地核查、西藏自治區礦業權實地核查、對各省(區、市)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驗收、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應用試點和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的組織實施等工作;2010年9月,部兩權使用費與價款項目下達“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項目經費4000萬元,主要支持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規范化整理以及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匯總及編制工作。中央財政通過3個專項預算科目共向該項工作提供經費支持11570萬元,主要用于技術要求制定、技術培訓、數據驗收、數據再整理與匯總、技術指導與組織實施等工作;各地方政府和礦山企業累計投入21億余元,主要用于原始實測數據的采集、整理與匯總工作。
實地核查工作主要包括野外數據采集(實地調查與測量)、室內數據整理與匯總兩大部分,后者主要完成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數據的編制、錄入、驗收、匯總等工作。為了保證核查成果數據的質量,項目辦組織專家制定了數據采集與整理技術要求、開發了數據采集系統,用以完成核查成果數據規范化整理與錄入工作;制定了數據驗收技術要求等相關標準,開發了數據驗收軟件對采集的數據進行系統檢查。以通過驗收的核查成果數據為基礎,建立了空間與屬性一體化存儲的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庫,開發了管理信息系統,對礦業權數據的分布特征等進行各種分析,并開展了基于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數據的各方面應用。
1.1.2工作目標任務
根據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的總體目標任務,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信息系統開發建設與應用的主要任務包括:
(1)制定數據方面的相關技術要求,規范單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文件格式、數據結構以及檢查驗收內容。
(2)開發數據采集軟件,完成所有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的采集工作(屬性數據包括許可證號、描述空間實際范圍的區域坐標、發現問題及處理建議等,空間數據包括Auto-CAD/MapGIS、ArcGIS、PDF等多種格式的成果數據)。
(3)以實地核查數據驗收技術要求為藍本,開發數據驗收軟件,切實保證實地核查成果數據質量。
(4)建立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庫,對多元、異構、海量的核查成果數據進行一體化存儲,并開發數據庫管理系統,對礦業權分布現狀及規律進行分析。
(5)參照屬性數據中“發現問題及處理建議”數據項信息,對核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處理,同時利用實地核查成果數據,為礦業權登記庫更新與換證工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6)基于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數據和開發的信息系統,開展成果數據在各方面的應用研究。
1.1.3工作概況
根據2007年8月31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專題會議精神,部開發司精心部署,發展研究中心有力支撐,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認真落實,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按照計劃有序展開。歷時三年多的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大體上可劃分為工作準備階段(2007年8月~2008年3月)、動員啟動階段(2008年3月~2009年3月)、野外實測階段(2009年3~12月)和室內數據整理與綜合匯總階段(2010年1~12月)。
室內數據整理與綜合匯總階段包括單個礦業權數據采集與整理、省級成果匯總、部級數據驗收、全國數據匯總、成果深度應用等環節。
首先,由實地核查承擔單位負責完成單個礦業權的屬性數據(結構化屬性數據、對照表、單礦業權說明)、空間數據(AutoCAD或MapGIS格式的原始空間數據、ArcGIS成果數據、PDF、圖件基本說明等)的采集,并對數據進行自檢和互檢工作。
隨后,各省(區、市)項目辦組織相關技術專家對各實地核查承擔單位提交的數據展開檢查、修改和匯總工作,并形成本轄區的礦業權分布圖、礦產資源與礦業權分布綜合圖等成果圖件。
最后,全國項目辦在接到省級成果驗收申請后,組織專家對各省(區、市)提交的成果數據進行部級驗收,各省(區、市)根據檢查結果對成果數據進行修改后再提交,并經全國項目辦數據復核通過,方可認定為成果數據提交工作結束。全國項目辦在開展全國核查數據匯總過程中,又對數據進一步核準、修正,最終形成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庫。
1.技術要求制定
2007年年底在系統調研基礎上,明確提出了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數據的基本要求和內容格式,為國土資源部2008年59號文技術要求奠定了良好基礎;2007年年底至2008年6月,在部信息中心的配合下,從登記庫現行標準?采礦權登記數據交換文件技術說明?和?探礦權登記數據交換文件技術說明?中選取了與此次核查有關的重要數據項,增加了實地核查空間數據內容,形成了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方面的總體要求,作為?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指南與技術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版發行;2009年2月,項目辦研究制定了?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采集與整理技術要求?;2009年3月,根據福州會議精神,項目辦組織專家又對?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采集與整理技術要求?進行了完善,并全國統一印發;同時,為保證單個礦業權空間數據采集的質量與圖示效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20257.1―2007?,結合地形圖測量、采礦工程設計及煤礦地質測量圖例等專業礦圖編寫了?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圖形要素圖式?,并依據成果數據、圖形要素等技術要求,編制印發了3000份具有代表性樣圖,指導各核查單位開展工作。2009年
5~7月,依據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采集與整理技術要求,項目辦組織專家制定了?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驗收技術要求?,為自查、驗收、匯總等過程提供了數據檢查標準。
為了有效督促和推進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實時掌握全國各地工作進展情況,項目辦在部開發司的支持下,又提出了實地核查工作月進度報告制度,開發了專門的實地核查工作月報系統。各省(區、市)每月一次如實在線填寫本轄區的野外實測情況、資料收集情況、室內整理情況、問題處理情況等量化指標,系統自動實時地完成數據統計、分析與排名,可實時在線查看各省(區、市)實地核查工作月進展情況及當前總體完成情況。該系統有力地推動了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的開展,得到了部領導的認同與高度評價,該經驗已被礦產資源開發整合等專項工作采納。
2.單礦業權數據采集
為了使各核查承擔單位可以準確、方便地對單礦業權數據進行采集,全國項目辦組織開發了屬性數據與空間數據采集軟件,先后在遼寧省沈陽市、陜西省咸陽市進行了兩次集中式開發和大規模集成測試,并在遼寧、內蒙古、河南、河北、山東等省(區、市)開展了大范圍數據采集試點,采集數據均符合項目辦制定的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驗收技術要求。2009年7月,該數據采集軟件向全國各承擔單位下發,有力地幫助了室內數據處理人員對本轄區范圍內單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數據的采集與整理工作。
單礦業權成果數據由核查單位的野外實測人員協助室內整理人員共同完成,室內整理人員不僅要完成礦業權屬性數據的錄入,還要完成單礦業權野外勘查工程平面圖或礦區開拓工程平面圖的繪制,輸出對應的PDF、ArcGIS格式成果數據,同時還要編寫單礦業權基本情況說明、圖件基本說明等文檔。
考慮到該軟件使用人員較多,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更好地完成數據采集與整理工作,有效地保證數據采集質量,項目辦還編寫了詳細的系統使用手冊,錄制了系統操作視頻,并建立了專門的軟件下載網站、專用電子郵箱和多個QQ交流群,配合電話咨詢對軟件使用進行培訓和指導。同時,為了進一步做好數據的規范化整理工作,自2009年8月開始,項目辦組織專家到山東、河北、內蒙古、北京、海南、新疆、安徽、河南、黑龍江等省(區、市)進行數據采集與整理培訓工作,采取面對面、點對點的針對性培訓與輔導,形成了完整的培訓體系、案例及培訓考核方法。2010年上半年,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次大規模的數據采集與驗收的培訓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參加培訓的達4000多人次,為最終提交高質量的單個礦業權成果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3.省級數據整理與匯總
為了如期、保質保量地完成核查成果的室內整理與省級成果匯總工作,各省(區、市)在完成野外實測工作后,采取了第三方監理、作業隊伍互檢、內外業跟蹤檢查等多種措施對成果數據質量予以保證。各省(區、市)的實地核查承擔單位完成本測區成果數據后,使用統一下發的數據驗收軟件完成自行檢查,開展交叉互檢工作,再由項目辦指定監理公司組織專業人員對各核查單位提交的核查成果進行抽檢及全面驗收。
2010年1~6月,各省(區、市)項目辦組織專業繪圖人員、地質專家,收集基礎地理
第1章概述?5?
等空間數據,根據本轄區內所有的核查屬性信息生成對應的空間數據,編制本轄區的礦業權分布圖,再結合地質圖和礦產地等信息繪制本轄區的礦產資源與礦業權分布綜合圖。部分省(區、市)還編制了最新的測區基礎控制網、縣級礦業權分布圖集和單礦業權圖冊,建立了本轄區的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數據庫。
4.分省數據成果驗收
2009年,全國項目辦依據?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驗收技術要求?開發了實地核查成果數據驗收軟件,并統一下發執行,同時對河南、甘肅、吉林、福建、內蒙古、黑龍江、新疆、山西、重慶、西藏等全國大部分省(區、市)進行了技術要求與軟件使用方法的多次實地培訓,使室內數據整理人員在進行數據采集的同時,能夠自行完成數據檢查,從根本上保證了成果數據的質量。
2010年1~6月,省級數據成果部級驗收工作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全國項目辦在收到各省(區、市)數據驗收申請的基礎上,組織地質礦產、測繪和信息化等專業的專家赴各省,嚴格按照?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驗收技術要求?開展成果數據檢查驗收工作,貫徹致命缺陷采取“一票否決”不予通過制度。據統計,全國項目辦共派出33個數據檢查驗收組、累計近300人次開展數據驗收工作。經過多方全力配合,終于在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了對全國31個省(區、市)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地質總局的數據檢查驗收工作。這種大規模、高標準、嚴要求的數據檢查驗收方法和流程,根本性地保障了實地核查成果數據質量,為開展全國數據成果匯總和成果深度應用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得到了各級領導、專家的高度肯定。
5.全國數據成果匯總
2010年7~12月,全國項目辦組織專家開展核查成果數據接收工作,對各省(市、區)修改完善后的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數據進行了系統地整理與匯總。首先,使用數據驗收軟件再次對單礦業權成果數據進行檢查,查缺補漏;其次,對各省(市、區)屬性數據進行逐條、逐個數據項的檢查,對共性問題進行集中式處理;第三,使用數據庫管理系統合并Access格式的屬性庫,將所有省(區、市)的采礦權與探礦權屬性數據合并,發現并解決了同一礦業權多省重復核查、不同礦業權重號等問題;第四,檢查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一致性,并建立了準確的屬性與空間對應關系,其中著重對區域坐標與ArcGIS格式的礦業權邊界(點、線、面)的一致性進行檢查;第五,根據單礦業權屬性數據的區域坐標生成對應空間要素,形成全國的采礦權分布(點、面)、探礦權分布(點、面),并與行政區劃進行空間分析,從中發現并及時糾正了部分礦業權坐標錯誤、錄入順序不正確、跨省交叉等問題,進一步核準了礦業權空間位置;第六,采用系統的統計分析功能從不同角度進行對比,發現并糾正數據庫中存在的一些難以發現的潛在問題,如手工填寫錯誤的發證類別、不存在礦種等。第七,對各省(區、市)進一步核實遺漏的單礦業權成果數據進行補錄。
6.數據成果深度開發與應用
全國項目辦基于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數據編制了全國礦業權分布圖、全國礦產資源
?6?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
與礦業權分布綜合圖等成果圖件,編制了煤、鐵等11本全國主要礦業權圖集,啟動了集成與共享關鍵技術研究、核查數據成果深度開發應用等一系列工作。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不但可以為發現問題處理、登記數據庫更新與換證等基礎性工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還可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監督管理、地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計劃、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礦政管理一張圖”等工作提供數據支持。
2010年年初,全國項目辦先后選擇重慶市南川區、黑龍江省黑河市、江西省贛州市、河南省洛陽市、湖北省、福建省、河北省和山東省作為試點,啟動了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深度開發應用研究工作。2010年10月,在武漢召開了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應用試點交流會,交流總結試點工作成果,并對湖北省和重慶市南川區礦政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建設進行了階段性驗收,部總工程師張洪濤全程主持驗收會,并對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對基于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的“礦政管理一張圖”框架和模式研究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2010年10月底,基于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的重慶市南川區和湖北省礦政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在2010年中國GIS年會上展出,受到各界廣泛關注。2011年10月,兩個試點系統分別榮獲2011年中國地理信息優秀工程獎金獎和銀獎。基于試點和示范作用,在全國項目辦的指導支持下,各省(區、市)的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應用也全面展開。
1.1.4人員和經費投入
據統計,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各地共投入人員28694人,其中管理人員5726人,技術人員22968人,涉及的實地核查承擔單位1081個(表1-1)(不包括3000多個各級礦政管理部門)。野外實測累計投入測量設備12338臺套。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累計投入經費225607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11570萬元,地方財政投入126094萬元,礦業權人投入87943萬元。
表1-1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人員和經費投入統計表-
省投入經費/萬元投入人員/人測量設備投入/臺套承擔單位/個
(區、市)國家財政地方財政礦業權人總經費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總人數
北京28740768204767191
天津16300316206080232
河北26612290125562251653832619
山西6001300713607351067110246255
內蒙古540548275581358020610501256101
遼寧155844786023902576471316
吉林11841002100631817231548717
黑龍江2367267750318052170150015
上海71522716231
江蘇1282511263918043661613826
浙江1952650284514531145633819
-香港、澳門、臺灣資料暫缺。
第1章概述?7?
續表
省投入經費(萬元)投入人員(人)測量設備投入(臺套)承擔單位(個)
(區、市)國家財政地方財政礦業權人總經費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總人數
安徽215530055153061158146442230
福建220200504654666529135630314
江西1721050446356859786996665928
山東70010339110392801036131639538
河南19054765666319964128364047
湖北211502136088840398869126743036
湖南175540055753889261314118562
廣東348251028588361069340035
廣西213408266491094428164292368418
海南263022435223547719
重慶21145524065882811485997328016
四川2172130128001514787025733443191451
貴州30755258704145364981332183080099
云南3462219174952006016427692933170765
西藏450024542904262422686312
陜西21087168926134995112933
甘肅3252360738010065172861103342347
青海9023012391454284738
寧夏61500561154964661
新疆23613025087662548618666132
中核集團655105751819221027
綜合4293429353540301
合計115701260948794322560757262296828694123381081
1.1.5主要工作量
本次共完成了147248個有效礦業權的實地核查工作,其中探礦權36755個,采礦權110493個。在實地核查的探礦權中,外業實測的探礦權18108個,室內核查的探礦權18305個。本次野外實測共利用已有國家控制點22890個(包括GPS國家A、B、C級以上控制點、等級三角點和大地水準點),加密控制點40346個,向礦區引入控制點165182個,埋設界樁242873個(表1-2)。據不完全統計,本次核查實測地下巷道達22231km。
?8?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
表1-2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完成的主要實物工作量統計表-
省(區、市)實地核查礦業權數量/個基礎控制測量工作
外業實測探礦權室內核查探礦權探礦權采礦權合計利用已有國家控制點數/點加密控制點數/點向礦區引入控制點數/點埋設界樁個數/個實測地下巷道長度/km
北京39393363751511251400120
天津2020398418246638
河北2044076204117473731920011024112695262
山西3593597107746622079391396915607440
內蒙古1351285442085071927947291201687478945482
遼寧104910594487554667618271147216497440
吉林1202120222143414330153931274835
黑龍江1256087343002373633618335555
上海2294966417
江蘇20020019732173575354075279630
浙江633654281746217446411803920647334
安徽357107114324637606943030587123176
福建132930106524613526343327162961675651
江西23158416385824745347939452029097945
山東24614361682497766592210348775321812234
河南74849612444348559248218891007015848515
湖北2413616063798440474419588425131421309
湖南141493656684675029761958550414243209
廣東10973386521503015074837504275
廣西2031977219046746864925317340723520228
海南13484497377874672782511213
重慶14815332173370125789721225891885
四川376120716197499910869432661180523585146
貴州57513471933854410477788651435402101
云南27182737830811045153445888653243172356
西藏2442445418063475131586112528
陜西38848288250905972482140547916725
甘肅34910461406276341692631482188633544136
青海5205377281265382125410745029
寧夏6464619683571565775948
新疆611961222879900118872400378849814
其他1122913120878151128440
合計181081830536755110493147248228904034616518224287322231
-香港、澳門、臺灣資料暫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