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一舉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二大經濟體。沒有對外貿易的蓬勃發展,就沒有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同樣,沒有港航產業的騰飛和國際航運物流效率的提升,就沒有我國國際貿易的突飛猛進。事實上,我國進出口貿易80%以上依托海洋運輸,毫不夸張地說,如果沒有包括港口、造船及海運等在內的航運產業的迅速發展和強力支撐,我國將很難取得令世人矚目的經濟成就。目前,單從規模上講,我國已步入航運大國之列:港口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2015 年全球十大港口有7 個在中國;新船訂單量和造船完工量穩居全球第一;我國商船規模居希臘、日本之后,位列全球第三。盡管我國航運經濟發展快速,有力支撐了我國對外貿易及外向型產業發展,但整個航運產業仍居全球航運產業鏈低端,港口物流效率、航運競爭力及造船技術等都與國外發達國家如英、美、日、韓等有一定差距,這說明我國航運經濟仍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全球航運物流體系的重組整合和國內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步伐的加快,我國航運產業也面臨著結構轉型及戰略升級的重大歷史機遇。
2014 年12 月,繼上海自貿區建立之后,國務院決定在廣東、福建、天津等省和直轄市擴大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進一步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步伐。2015 年3 月,國務院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下簡稱《愿景與行動》),為“一帶一路”戰略描繪了美好藍圖。自貿區戰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實施將使我國對外開放水平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層次和高度。“一帶一路”戰略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而我國航運產業及航運經濟發展將為“貿易暢通”提供基礎性保障,與此同時我國航運經濟戰略轉型也將進一步加快。
在國務院發布的《愿景與行動》中,著重提出要“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臺、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此前,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2 號),該文件提出了“優化海運船隊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提升海運業競爭力等重點任務”。可見,大力發展包括港口在內的航運產業已經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
從地方政府來看,近年來沿海港口城市十分重視航運產業發展,借助“國際航運中心向東亞轉移”這股東風,紛紛提出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戰略。事實上,國內先進港口城市如上海、天津、大連等早在多年前就已經確立了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戰略,并取得了顯著成效。最近,廈門抓住國家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這一歷史機遇,正謀劃建設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源地,正著力建設華南國際航運中心,力求成為“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沿海港口城市的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戰略對于促進航運經濟戰略轉型、支持本市臨港產業發展、增強城市的集聚輻射能力等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國際航運經濟發展及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步伐的加快,對航運人才的需求也十分迫切。航運經濟涵蓋了港口物流、海洋運輸及船舶產業等范疇。航運經濟領域的寬廣性決定了航運知識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由此決定了航運人才必定是復合型人才,必須擁有多方面知識和技能。比如航運金融人才,既要有航運專業知識,也要有金融專業知識。由于我國III國際航運經濟概論GUOJI HANGYUN JINGJI GAILUN航運金融人才缺乏,導致航運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目前我國很大部分航運金融服務由境外金融機構或者境內的外資金融機構承擔。為解決航運復合型人才不足問題,國內一些海事院校已主動籌建與航運相關的專業,或者開設航運類課程。因此,本教材正是應航運人才培養的迫切需要而編寫的。
本教材有4 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內容包括港口、船舶、海運、海事、航運政策與國際公約等,涉及航運產業鏈條的所有環節,力求反映國際航運經濟活動的全貌。二是內容的新穎性。書中絕大部分數據都是截至近兩年的數據,為此參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包括最新版的《全球港口發展報告》《中國航運發展報告》及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編的《海運述評》、中國知網數據庫以及相關網站如國際海事組織官網等。對于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運政策、國際公約、國際航運組織等內容力求反映其最新進展。三是部分章節為同類教材所沒有或很少提及,比如第十一章“國際航運機構”和第十二章“國際航運中心”等。第十二章中的許多內容為國內研究國際航運中心的最新成果。四是注重知識的相關性,突出本教材的中心思想。本教材以國際航運經濟分析為重點,因此在內容的選擇上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選擇了與航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專業知識進行闡述,比如在國際航運組織與國際航運公約的選擇上,重點選取了與航運業密切相關的內容,而對于航運技術或船舶技術方面的知識則從簡。因此,本教材可以讓不懂航運技術的非工科學生以最短的時間了解和掌握航運專業知識。
本教材由唐宋元副教授(博士)擔任主編,查偉偉博士和許文峰老師擔任副主編。具體撰寫任務分工如下:唐宋元撰寫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并負責全書統稿;查偉偉負責第七章、第八章和第十一章;許文峰負責第六章和第十四章;凌慧負責第三章和第四章;黎文峰負責第一章和第九章;田艷平負責第五章和第十章;張戰勇負責第二章;鄒克儉參與了第十一章部分內容的撰寫工作。
本教材在撰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文獻資料及同類教材,在此一并對上述文獻與教材的作者表達真摯的謝意。同時,還要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在本教材出版過程中所給予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最后,本教材曾獲得廣州航海學院精品教材立項,在此,感謝學校的大力支持以及航運經貿學院領導和老師們的熱情幫助。
因編者學識與水平有限,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