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根據新形勢下高等職業院校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新時期高等職業院校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編寫的。重點加強學生識圖和繪圖能力的培養,滿足學生就業崗位(群)的需要,全書貫徹新《機械制圖》國家標準。全書共分13個項目,主要內容有繪制平面圖形、繪制物體三視圖、識讀正三棱錐三視圖、識讀和繪制基本體三視圖、繪制物體的截交線、繪制軸測圖、繪制和識讀組合體三視圖、識讀和繪制視圖、剖視圖和斷面圖、標準件和常用件、識讀和繪制裝配圖、識讀和繪制其他工程圖(展開圖、焊接圖、第三角投影)、零部件測繪等內容。
本書是依據教育部最新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機械制圖教學大綱》,參照有關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規范,并結合中國臺灣版機械制圖教材編寫而成的。本書力求貫徹國家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精神,切實落實機械制圖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遵循工程圖學的學習規律,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技能水平。
本書的主要特色如下:
1)借鑒了中國臺灣版機械制圖教材的敘述詳細、文字淺顯易懂的編寫風格。
本書在保證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基本知識體系的同時,借鑒了中國臺灣版機械制圖教材的編寫理念,適當降低了理論要求,文字表述力求淺顯易懂,附圖實例均為工作崗位的典型零件或部件圖樣,以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在編寫書中機械制圖基礎部分時采用了平易的敘述方式,語言娓娓道來,不抽象、不冷峻,讓學生有親切感,又如同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相伴身旁,耐心地開啟學生的心智,引領他們進入機械制圖的殿堂。這種以人為本的編寫方式,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內容編排由淺入深、由簡而繁,符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認知規律。
本書內容緊扣大綱,以識圖能力的培養為主體,突出“過程和方法”,強化應用,重視積累和感悟。重視培養學生的看圖思維能力、書中設置了由一面視圖、兩面視圖和三面視圖的構形訓練以及多種組合體讀圖方法介紹,同時配合了橡皮泥制作模型的講解,突出了“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學特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識圖技能。
此外,每章開篇均有學習目標、本章大綱作為引領,使學生帶著興趣、帶著目標去學習,還配有課后測評供學生練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書中插圖精美,使得內容清晰易懂。全書均采用最新的國家標準。
本書配置了大量極富立體感的三維立體渲染圖,直觀、形象,有助于空間概念的建立,克服了教學中的瓶頸,使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得到不斷提高。這對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和培養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并為繪圖打下了良好的思維基礎。
本書由閆蔚任主編,胡瑤玫任副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閆愛軍、郭蘇亮、蔡萍。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謬誤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前言
第1章緒論
1.1 機械圖樣在工業生產中的用途
1.2 本課程的學習內容
1.3 學習方法建議
第2章制圖的基本知識
2.1 常用繪圖用品及工具
2.2 制圖國家標準的基本規定
2.3 幾何作圖
2.4 平面圖形畫法
2.5 徒手畫圖的方法
課后測評
第3章正投影基礎
3.1 正投影的基礎知識
3.2 三面視圖
3.3 點、直線和平面的投影
3.4 基本幾何體的投影及尺寸注法
3.5 幾何體的軸測圖
3.6 第一角畫法與第三角畫法
課后測評
第4章組合體
4.1 組合體的形體分析法
4.2 立體表面的交線
4.3 組合體的畫法
4.4 組合體的尺寸標注
4.5 識讀組合體視圖的方法
課后測評
第5章機件的表達方法
5.1 視圖
5.2 剖視圖
5.3 斷面圖
5.4 其他表示方法
課后測評
第6章常用零件的特殊表示方法
6.1 螺紋
6.2 齒輪
6.3 鍵聯接與銷聯接
6.4 滾動軸承
6.5 彈簧
課后測評
第7章零件圖
7.1 零件圖的技術要求
7.2 極限與配合
7.3 幾何公差
7.4 零件圖的表達與識讀
課后測評
第8章裝配圖
8.1 裝配圖概述
8.2 裝配圖的視圖選擇及表達方法
8.3 裝配圖的尺寸標注和技術要求
8.4 裝配圖的零件序號和明細欄
8.5 由零件圖拼畫裝配圖
課后測評
第9章零部件測繪
9.1 零件測繪常用的拆裝工具
9.2 零件的尺寸測量
9.3 零件測繪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課后測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