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專題形式的章節安排向讀者介紹了操作風險管理的相關內容,從身邊的例子引入概念,深入探討了包括操作風險數據及參數模型、操作風險損失度的半參數模型,以及風險漏報等,并結合實例利用R語言與SAS軟件處理相關問題。全書共有7章,分別為:操作風險概述、操作風險數據及參數模型、操作風險損失度的半參數模型、聯合外部數據的操作風險衡量、操作風險漏報、聯合外部數據的漏報操作風險衡量以及示例。本書可作為金融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或者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與操作風險管理相關人員的工具書。
前 言由于意外事故或者錯誤造成損失的可能性總是存在,因此人類的所有行為活動意味著存在某些風險。工業生產中經常會處理一些危險的材料,甚至會使用很容易發生故障的復雜機械,從這個方面講,自然就產生了操作風險,即指正常運作中由于各種差錯產生的潛在成本。盡管工業板塊中的操作風險這個概念已經衍生到人類活動的其他領域,但是仍然很難對其進行確定。例如,服務行業中的一些類型的事故幾乎覺察不到,而且也很難確認引發這些事故的原因。因此,操作風險這個概念雖然已經被廣泛認知,但是人們對如何控制處理操作風險卻知之甚少。保險是處理操作風險的一種古老方法,它基于損失再分配原則,使得個人面臨的風險可以讓大家共同來承擔,集體以經濟支付的方式來處理各項開支以及對受害人進行補償。如今,保險公司致力于通過證券投資組合將風險從單位個體轉移到外部機構。保險公司的業務基于在損失事件中的償付承諾,因此保險公司的信譽非常重要,它需要保持它的各項償付能力標準。建立一個保險合同的第一步就是對風險進行量化。實際上,就像在實施保險行為時其他一般流程中會出現誤差一樣,用于衡量風險的模型也可能存在很多問題。因此,保險本身也會有操作風險。同其他很多領域一樣,在銀行板塊的金融交易中也會遇到操作失誤。因此,操作風險也是銀行監管的一部分。在這些情況下,監管者需要將操作風險的衡量作為監管指標之一。這是一個很新的研究領域,并且在最近幾年活躍起來,主要是得益于作為實現金融和保險服務從業者的市場透明方面國際標準化途徑的《巴塞爾協議》和《償付能力監管標準Ⅱ》在銀行業和保險業中的執行。操作風險的衡量不僅要求掌握量化工具,而且要求在廣義上理解保險行為,包括技術和商業兩個角度。本書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將統計分析和管理結合在一起。本書從處理操作風險數據的基本要求,到更為復雜的由操作風險引起的資本要求的最新量化工具,都為從業者提供了參考。操作風險的量化模型這個項目開始于Jens Perch Nielsen作為RSA研究負責人的時候,年輕的瑞典人Jim Gustaffsson來到Nielsen丹麥的辦公室中,希望能獲得他的指導。在Nielsen的指導下,兩個星期后,Jim Gustafsson去倫敦與首席精算師Dix Robert和操作風險專家與哲學博士Paul Pritchard進行了交流。那次交流也促成了他們與利用數據變換進行非參數光滑度改進的西班牙專家Catalina Bolanceé與Montserrat Guillén的密切合作。現在,根據多年的積累以及大量的研究論文,Jens,Cati,Jim和Montse完成了這本關于操作風險的既具學術價值又具實踐性質的著作。Dix Robert與Paul Pritchard參與了整個過程,并與本書作者討論了無數次下一步是什么,這對于探索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Dix Robert與Paul Pritchard也合著了操作風險方面的論文,本書作者非常感謝他們所做的貢獻。本書作者也非常感謝另一位來自RSA的哲學博士、變換方面的專家Tine Buch-Kromann,她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指導Jim的碩士論文。通過這一途徑,Jim得到了由Tine改進過的變換方法的最恰當的說明。同樣,Tine也合著了一些關于操作風險的著作,并且經常參與本書作者關于操作風險的討論,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本書作者同樣感謝來自巴塞羅那大學風險中心的所有同事們,他們為許多訪問學者營造了做研究的良好的氛圍并提供了許多很好的建議。感謝David Pitt閱讀并修正了前三章內容的早期版本。作者出版本書是為了突出他們在操作風險方面所做的工作,因此并不會覆蓋該領域的所有內容。很多關于操作風險的重要論文、書籍以及方法都對操作風險進行了全面的介紹,而作者只對他們認為自己做得最好的部分進行了說明,也就是如何將先驗信息融合到操作風險估計中,融合后又會產生怎樣的效果。操作風險的先驗信息來源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外部數據,它與調研數據相關但也有所不同。其他先驗信息可以來自在類似領域中用到的參數分布,甚至是其他數據源的非參數分布。本書運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以及相關結論說明了不同章節中方法的有效性,并概述了保險公司或者銀行操作風險量化實踐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很多具體特征以及造成損失的原因只存在于銀行和保險公司中,并不會出現在其他領域。本書的操作風險衡量常把內外部數據結合起來,例如本公司的信息與其他公司的信息的結合,其他書籍中并未對此進行過討論。另外,本書還討論了操作風險的漏報問題,也就是公司正常運營過程中發生的所有損失事件的頻率和損失度并沒有全部報告,而現有文獻中并沒有廣泛地涉及漏報問題。本書最后一章是一個用R語言和SAS程序編程實現的具有指導性的例子,自成一章,并且對于需要實現本書中大部分方法的從業者非常有用。如果需要第7章所用到的數據,可以與作者聯系。作者在本書中所做的工作是對實用性、相關性的發展,并且基于學術標準的要求。具體如何,有待讀者檢驗。
目 錄作者簡介前言作者簡介前言1 操作風險概述11.1 引言11.2 操作風險量化方法21.3 操作風險監管體系31.4 操作風險資本計算的基礎原理51.5 定義與符號61.6 操作風險資本計算實踐81.7 本書的結構101.8 擴展閱讀和參考文獻112 操作風險數據及參數模型132.1 引言132.2 內部數據及外部數據142.3 基本損失度參數分布162.4 廣義Champernowne分布192.5 分位數估計242.6 擴展閱讀和參考文獻253 操作風險損失度的半參數模型293.1 引言293.2 經典核密度估計303.3 變換核密度估計法333.1.1 變換核密度估計量的漸近理論353.1.2 基于累積分布函數的變換法363.4 帶寬選擇383.5 邊界修正393.6 基于廣義Champernowne分布的變換核密度估計413.7 操作風險數據下變換核密度估計的相關結果433.8 擴展閱讀和參考文獻444 聯合外部數據的操作風險衡量494.1 數據源聯合的原因494.2 基于變換法的數據源聯合504.3 數據聯合的變換技術514.4 數據驗證524.5 擴展閱讀和參考文獻555 操作風險漏報575.1 引言575.2 風險漏報函數585.3 公開披露的損失數據605.4 結合漏報修正的半參數法625.4.1 含漏報的操作風險損失樣本的建模635.4.2 漏報修正后的扁尾變換法635.5 帶有漏報修正的公開披露損失的操作風險評估應用655.6 帶有漏報修正的內部操作風險評估應用685.6.1 六類事件的風險聚類分析705.6.2 結論705.7 擴展閱讀和參考文獻726 聯合外部數據的漏報操作風險衡量736.1 引言736.2 數據746.2.1 最小采集閾值756.2.2 模型建立766.3 漏報模型776.3.1 截斷及漏報修正796.3.2 含漏報的估計步驟806.4 截斷框架下的混合模型836.5 操作風險應用866.6 擴展閱讀和參考文獻927 示例957.1 引言957.2 描述統計量及SAS程序中的基本流程957.2.1 廣義Champernowne分布擬合的SAS程序1047.2.2 基本參數分布的分位數估計1087.2.3 廣義Champernowne分布的分位數估計1127.3 變換核密度估計1167.4 內外部數據的聯合1237.5 漏報的實現1457.6 R語言編程1717.6.1 基本函數1717.6.2 第2、3章的圖像177參考文獻203索引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