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第2版)》圍繞高職高專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能力本位,邊學邊做、邊做邊學,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要求為準則,對經濟法的內容進行了優(yōu)化,突出了案例教學,并將能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法律知識的內容以小資料的形式編入其中,構筑出較新穎、充實的內容體系,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法律技能,為將來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書共分12章,主要內容包括經濟法導論、公司法、企業(yè)法、合同法、擔保法、工業(yè)產權法、市場秩序法、房地產法、稅法、票據法、會計法和電子商務法。為便于學習,每章開始均配有引導案例;每章后附有復習思考題,包括知識題和技能題。本書編寫緊密結合最新法律、法規(guī),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突出實務性;內容編排上貼近教學,通過學習目標、引導案例、案例分析、小資料、實訓項目和復習思考題等形式幫助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本書既適用于高職高專、成人教育院校,也可以作為國家經濟管理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相關工作人員的參考用書。
通過長期的經濟法教學,我們認為經濟類專業(yè)的學生學習經濟法主要是為其將來的專業(yè)工作服務,重在預防和避免經濟糾紛發(fā)生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在編寫本教材的過程中力求圍繞對學生專業(yè)法律技能培養(yǎng)的思路進行,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新穎性。全書的編撰均以新頒布或者修改的法律、法規(guī)為藍本。
2.針對性。明確每章教學應達到的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使教師教有目標,學生學有目標,以強化教學的針對性。同時,配有引導案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操作性。依據“必需、夠用”原則,對基本法律知識進行了精簡,以能力為本位,注重學生專業(yè)法律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為此,在每章配有復習思考題,第一部分為知識題,主要考核學生對基本經濟法律知識的掌握,即是否已達到知識目標;第二部分為技能題,主要考核學生的專業(yè)法律技能,也就是運用所學的經濟法律知識分析實際的經濟糾紛案例,即是否已達到能力目標。
4.實用性。本書采用了大量的經濟糾紛案例。除每章的引導案例,對重要的、較難理解的經濟法律知識都配有案例,在幫助學生消化所學經濟法律知識,避免類似經濟糾紛發(fā)生的同時,也使學生擺脫枯燥的理論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本書將經濟法律知識與實際經濟生活緊密結合,深入淺出,重點突出,不僅可以作為高職高專和成人高等院校的專用教材,也可以作為企業(yè)的培訓教材和參考資料以及國家經濟管理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相關工作人員的參考用書。
本書于2009年1月出版,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因書中一些法律制度的修正,現對本書進行修訂。修訂的主要內容為:針對《民事訴訟法》關于民事訴訟的特殊地域管轄、協(xié)議管轄、第二審程序、審判監(jiān)督程序、執(zhí)行程序的相關內容做了修改。隨著《公司法》的第四次修訂與國務院《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的出臺,我國公司登記制度發(fā)生了許多變化,如注冊資本最低限額與出資期限等,基于此,第二章公司法針對公司設立條件、設立登記程序做了比較大的改動,并從整章篇幅上精簡了相應內容。第六章的商標法部分主要針對商標注冊和商標侵權做了修改。第七章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部分主要對消費者權利、經營者義務、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消費爭議解決途徑、違法責任等做了比較大的修改。第九章稅法針對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等相關部分進行了修改。第十一章會計法主要針對會計從業(yè)人員資格管理制度做了修改。
本書共分12章,各章的編寫及修訂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七章由姜吾梅負責;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二章由余友飛負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由伍小美負責;第八章由張?zhí)J軍負責;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由屠鐵君負責;邢劍飛參與第1版中第七章的編寫。全書最后由姜吾梅修改定稿。
本書修訂將繼續(xù)保持新穎性、針對性、操作性、實用性的特點。
為方便教學,本書配備電子課件等教學資源。凡選用本書作為教材的教師均可索取。
本書在編寫和修訂過程中,得到了機械工業(yè)出版社領導、編輯的大力支持,在此深感表謝。寫作過程中,我們參閱、引用了大量的有關文獻,在此謹向諸多作者及相關組織、個人表示由衷的感謝!
由于編寫時間倉促,加之我們的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之處,敬請專家和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