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機械類專業必修的一門技術基礎實驗課。本書內容主要包括孔軸及長度尺寸測量,角度錐度測量,形狀及位置測量,表面粗糙度測量,螺紋測量以及齒輪測量等相關的多個實驗。通過該實驗課程學習,使學生獲得互換性原理與技術測量兩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與一定的動手能力,學會進一步應用公差標準。
前言
實驗1用立式光學計測量軸承外套圈
實驗2用內徑指示表測量孔徑
實驗3齒輪公法線長度變動及公法線平均長度偏差測量
實驗4齒輪齒厚偏差測量
實驗5用樣塊及粗糙度測量儀評定表面粗糙度
實驗6影像法測量外螺紋主要參數
實驗7位置誤差的測量
實驗8測量誤差及等精度測量
實驗9臥式測長儀測量內孔
實驗10阿貝比長儀檢定線紋尺
實驗11接觸式干涉儀檢定量塊
實驗12游標萬能角度尺檢測角度
實驗13正弦規測量外錐體
實驗14光學分度頭的使用
實驗15測角儀測量棱鏡角度及折射率
實驗16平直度測量儀測量導軌直線度
實驗17圓度與圓柱度測量
實驗18平板的平面度測量
實驗19圓度誤差分析
實驗20雙管顯微鏡測量表面粗糙度
實驗21干涉顯微鏡測量表面粗糙度
實驗22螺紋綜合測量——螺紋量規的使用
實驗23用三針法測量螺紋中徑
實驗24齒距偏差與齒距累積偏差的測量
實驗25齒輪齒圈徑向跳動的測量
實驗26用基節儀測量齒輪齒圓齒距偏差
實驗27用齒輪跳動檢查儀測量齒向誤差
實驗28齒輪綜合偏差測量
實驗29萬能工具顯微鏡綜合測量
附錄
附錄A量塊的使用與維護
附錄B常用儀器的保養與維護
附錄C實驗報告
參考文獻
《公差與檢測技術實驗》是機械類專業必修的一門技術基礎實驗課。近年來,本著創新精神的要求和專業發展的需要,杭州灣汽車學院做了許多新的嘗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編者順應高校專業新改革的要求,兼顧傳統基礎和發展創新的需要,特編寫此書。本書與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理論教材,由周兆元、李翔英主編的《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配套使用。通過該實驗課程學習,使學生獲得互換性原理與技術測量兩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及對應的動手能力,學會進一步應用公差標準;掌握機械制造過程中誤差的知識,為分析、確定公差和計算、處理誤差奠定必要的基礎;熟悉有關公差標準的基本內容,能夠正確地運用公差標準,并能把公差要求正確地標在圖樣上;掌握根據機器和零件的功能要求確定各類公差及所需配合的能力。在實驗成績體系中,對每個學生所做的每個實驗,根據其實驗準備、實際操作、實驗效果、實驗報告及實驗紀律綜合評定,注重過程考核。學生在學習《公差與檢測技術實驗》前,應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生產實踐知識,能夠讀懂零件圖,了解機械加工的一般知識,熟悉常用機構的原理。因此,本實驗課程應在《機械制圖》、《金屬工藝學》、《工程力學》和《機械設計基礎》等課程后進行!豆钆c檢測技術實驗》為機械類專業必修實驗課,教學中要在教學方法、手段、學時等方面予以充分保證。對各個公差項目和等級的選擇,本書要求能掌握其選擇原則和具有類比法選擇的能力。我國公差標準正處在逐漸更新和完善的過程中,因此,要求教師密切注視標準變化的狀況,并及時反映到實驗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