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實驗/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由緒論、物理實驗測量數據的分析與處理、物理實驗基本儀器的使用與實驗方法、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附錄七部分組成,共列出37個實驗項目,內容涵蓋了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磁學和近代物理等分支學科領域,內容安排上充分考慮理工科有關專業的特點及基礎課教學的需要,涉及面廣、實用性強,可根據不同教學對象和不同專業類別的教學需要,選做其中部分實驗項目。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物理實驗測量數據的分析與處理
第一節 測量誤差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 測量結果與不確定度
第三節 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
第四節 實驗數據處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物理實驗基本儀器的使用與實驗方法
第一節 力學基本儀器的使用
第二節 熱學基本儀器的使用
第三節 電磁學基本儀器的使用
第四節 光學基本儀器的使用
第五節 物理實驗儀器基本調節技術
第六節 物理實驗中的基本測量方法
第三章 基礎性實驗
實驗3-1 基本測量
實驗3-2 液體表面張力系數的測定
實驗3-3 拉伸法測量金屬絲的楊氏模量
實驗3-4 落球法測量液體的黏度
實驗3-5 用三線擺測量剛體的轉動慣量
實驗3-6 空氣比熱容比γ值的測定
實驗3-7 材料線膨脹系數的測定
實驗3-8 直流電路的研究
實驗3-9 惠斯通電橋測電阻
實驗3-10 雙臂電橋測微小電阻
實驗3-11 電子示波器的使用
實驗3-12 用模擬法描繪靜電場
實驗3-13 霍爾效應
實驗3-14 分光計的調節與三棱鏡折射率的測定
實驗3-15 等厚干涉——牛頓環、劈尖干涉
第四章 綜合性實驗
實驗4-1 聲速測量
實驗4-2 A類超聲應用研究
實驗4-3 傅里葉合成與分解實驗
實驗4-4 波爾共振實驗
實驗4-5 溫差電效應研究
實驗4-6 利用磁阻傳感器測定地磁場
實驗4-7 RLC電路的諧振現象研究
實驗4-8 鐵磁材料的磁化特性研究
實驗4-9 非平衡電橋的設計與應用
實驗4-10 光柵衍射實驗
實驗4-11 邁克爾遜干涉儀的調節與使用
實驗4-12 光強分布研究
實驗4-13 雙光柵測微弱振動
實驗4-14 光纖特性與紅外傳輸實驗
實驗4-15 密立根油滴實驗
實驗4-16 夫蘭克一赫茲實驗
實驗4-17 光電效應法測普朗克常量
實驗4-18 混沌原理研究
第五章 設計性實驗
實驗5-1 電表的改裝和校正
實驗5-2 直流電橋靈敏度的研究
實驗5-3 自組電路測量電池的電動勢
實驗5-4 望遠鏡、顯微鏡組裝實驗
附錄
附錄A 物理實驗報告模板
附錄B 常見物理量符號及單位
附錄C 常見物理量數據表
附錄D 溫度與水中聲速(m/s)對照表(1標準大氣壓下)
附錄E 物理實驗預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