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甘露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長篇小說《千里江山圖》全文共二十萬字,以上海龍華烈士紀念館的烈士群像生平事跡為背景和素材,歌頌為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奮斗犧牲的革命烈士的崇高精神。以動人的故事和豐滿的人物形象回望了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在艱苦年代凝聚和鑄造的革命初心,帶領讀者重返英雄的精神世界,瞻仰在革命激流中綻放的青春之花和用初心壘起的精神豐碑。本書在建黨100周年之際推出,回首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意義深遠。
中國具有現代意義的西詩漢譯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本書從詩學的角度對西方詩歌的漢譯展開了批評性研究,重新審視和梳理這段歷史,尤其是五四時期的西詩漢譯,探討了西詩漢譯與中國新詩之間的關系,展示詩歌翻譯范式的更迭與方法的進步,分析詩歌翻譯中存在的詩學問題及其對中國詩歌文化的影響,提出改進問題的理論和方法,并將理論上的探索驗證于實踐,旨在提出更符合詩學理念的詩歌翻譯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構建西詩漢譯的翻譯詩學。
《國王:一個街頭故事》是英國著名藝術史家約翰·伯格的作品,作者在書中以詩意、敏銳的筆觸,為我們呈現了一部二十四小時的流浪者故事。在高速公路旁的荒地上,到處是破碎的卡車和壞掉的洗衣機。這里居住著一群無家可歸的人,他們曾經充滿希望,如今卻被拋棄。故事的敘述者“國王”是一對無家可歸的夫婦收養(yǎng)的流浪犬,它從屠夫那里偷肉,與人類共享溫暖。其犬類的情感使他既能從人類的苦難中解脫出來,又能罕見地洞察到同伴們的生活。通過它的感官世界,我們清晰地看到了這群邊緣人在混亂和痛苦中生存下來的力量和尊嚴。
“我和我的翻譯”叢書遴選當代有影響力的多位翻譯家,以自選集的方式,收錄其代表譯著選段、譯作篇目,內容以文學經典及首譯作品為主,集中反映中國當代翻譯家群體在譯介上取得的重要成果,亦可作為外語學習者的閱讀和練習語料,更將成為翻譯研究的寶貴歷史語料。 《今夜中午:傅浩譯文自選集》共分三個部分,包括“英譯漢”“漢、日譯英”以及“其他語種譯漢”,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和劇本。其中,不僅收錄了莎士比亞的《可否把你比作夏季的一天》、龐德的《在一地鐵站里》、濟慈的《希臘古甕頌》等知名作品,也有國內鮮
“我和我的翻譯”叢書遴選當代有影響力的多位翻譯家,以自選集的方式,收錄其代表譯著選段、譯作篇目,內容以文學經典及首譯作品為主,集中反映中國當代翻譯家群體在譯介上取得的重要成果,亦可作為外語學習者的閱讀和練習語料,更將成為翻譯研究的寶貴歷史語料。 本書由翻譯家楊武能自選其**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詩歌、散文、中短篇小說等,其中包括歌德的著名詩劇《浮士德》片段、托馬斯·曼的偉大小說《魔山》片段,以及歌德抒情詩選、海涅抒情詩選、里爾克抒情詩選等。
本書從世界故事寶庫中精選多篇最膾炙人口的童話,既有充滿浪漫色彩的神話傳說,也有生動活潑的名人軼事,尤其注重中國傳統(tǒng)的民間童話和神話的收錄,比如《小蝌蚪找媽媽》《烏鴉喝水》等,讓中國經典代代相傳。本書經過作者團隊的改編,語言通俗易懂,展現為全彩注音版,根據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標注注音,配合故事情節(jié)插入精美圖畫,幫助小讀者更好地品味經典,體驗閱讀帶來的樂趣,讓一個個追求美好善良的故事陪伴小讀者進入甜甜的夢鄉(xiāng)。
《光年3》專注譯介世界現當代詩人作品,提倡詩人與詩人互譯,以翻譯視角構建當代詩歌閱讀視野,邀請國內著名詩人唐曉渡、楊煉、王家新等,著名翻譯家高興、谷羽、汪劍釗、傅浩等參與,力求以最準確凝練的語言展現世界詩歌前沿的創(chuàng)作風貌。本輯收入尼古拉˙馬茲洛夫、迪克·馮·彼得斯多夫等世界知名詩人作品,除詩作以外,亦收入隨筆、詩歌理論、詩人采訪錄等文章多篇。
家書,不僅是維持父子間親情的一件信物,同時,也承載著一個家族生生不息的血液文化。家書,在一張紙上,記載的既是真實的時代發(fā)展,也閃耀著父母給孩子傳遞的自身感悟與智慧。本書選取了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洛克菲勒、查斯特菲爾德、摩根的家書,希望讀者能夠從這三位人物給自己子女的家書中,讀到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對人生的感悟、對子女的期許。
《小說藥丸》對生理、心理的病痛一視同仁,因此從腳痛到心痛,各種藥你都可以在這里找到。此外還有你可能遇到的各種日常煩惱,包括搬家、尋覓另一半到中年危機等,甚至重大的人生挑戰(zhàn)也能找到藥,比如生離死別、成為單親父母等問題。從打嗝到宿醉,從害怕投入到缺乏幽默感,無論大病小病,找我們開藥就對了。 我們相信小說是書目治療中純粹且有效的藥,這個信念是建立在我們累積的臨床經驗之上,并有數不清的傳聞佐證。有些小說的魔力在于故事情節(jié),有些是它的文字以安撫或撩撥的方式治療了心理癥狀,有些則是有角色身
《呂同六全集·第三卷:文化交流》收輯呂同六先生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內外文化交流活動中的演講和訪談。他認為,一個民族要使自己獲得發(fā)展和進步,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一切反映古代和現代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積極推進文化交流。他在中意兩國文化發(fā)展和交流過程中,積極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