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冊依據《孟子》和其他關于孟子的歷史文獻記載,從孟子的生平事跡和言行中提煉精華,總結他在社會人生各個方面所體現出的智慧。2.本冊主要內容包括孟子的生平傳記、人生智慧、政治智慧、軍事智慧、知識技能、為人風范、處事技巧、格言警句等等。3.本冊圖書語言通俗易懂,形式靈活新穎,結構合理有序,方便讀者輕松閱讀;內容積極健康,既能夠幫助讀者全面了解孟子的生平事跡與思想精華,又能夠使讀者從中得到啟發、汲取智慧。
自漢魏至近代以來,關于《易經》的相關著作就有數百種之多,《日講易經解義》即是其中之一。古代帝王的學習方式主要有經筵和日講兩種形式,經筵是指漢唐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宋代經筵成為制度化,并為清所承襲。但清朝經筵一年僅有春秋兩次,平時主要以日講的方式為主,《日講易經解義》便是康熙皇帝御制的日講系列教材之一。《日講易經解義》作為康熙皇帝御制的日講系列教材之一,借助卦象爻辭之變化并結合歷史典故闡釋了在治國理政、修身養性等方面的諸多道理,這不僅對當時的王孫貴胄影響頗大,亦對當下具有“以
本書分復圣顏子篇、宗圣曾子篇、述圣子思篇。內容包括: 不惰圖 ; 不違圖 ; 希舜圖 ; 知十圖 ; 問仁圖 ; 問友圖 ; 用禮圖 ; 游農山圖 ; 子趨圖 ; 用舍行藏圖 ; 賢哉圖等。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共二十篇,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論語》是儒家的重要經典,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主要資料。
對傳統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正本清源的分析梳理為“元”,通時達變、聯系時代問題為“亨”;魯迅說內弗失固有之血脈為“元”,外不落后世界之思潮為“亨”,故本書所論可稱為“元亨論”。
全書可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是基礎篇,澄清諸多對儒家思想的扭曲丑化,解答儒家究竟是什么,揭示了儒家體系固有的鋒芒銳氣。指出儒家核心理念不是壓制,而是張揚人的個性;不是保守僵化,而是推動變易革新。并在此基礎上,通過透徹解析《莊子》內七篇之思想主旨,揭示莊子思想和儒家理念之
《墨子學案/齊魯文化研究文庫》為清末梁啟超所著,闡述了墨子學說中的兼愛、非攻、實利主義等,并思考了墨家之論理學及其他科學,并論及《墨子》一書和墨子學說對后世所產生的影響。文章中論及墨子之實利主義,講到了墨子以利為標準,但根據人們對利的不同態度,分出兩種人,一種是以利為目的,一種是以利為手段。關于墨子的實利主義以及兼愛主義歷來有很多學者進行過研究,這也是墨子思想的重點。《墨子學案/齊魯文化研究文庫》對后人解讀墨子、了解墨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書是一本周易普及讀物。內容為:第一章“易”,第二章“周易”,第三章太極、爻、八卦、六十四卦,第四章數、象、辭、占,第五章《周易》太極觀和正中法,第六章《易傳》系辭,第七章《易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第八章《周易》傳承。在書中,作者概括介紹了《周易》的思想、概念、原理、規則和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