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萊是位于東南亞婆羅洲北岸的一個袖珍小國,曾是東南亞的商業中心,而現在因豐富的石油資源而繁榮富庶。在文萊,包括馬來人和華人在內的多元種族和平共處。文萊的詩歌屬于馬來詩歌的范疇,是抒發個人思想情感、記錄社會生活和促進相互交流的工具。本書精選了一批享有盛譽的文萊馬來詩人的作品,均為經過時間考驗的跨越種族、國界和時代的經典之作,以廣泛的主題和風格,從不同角度展示出文萊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本書能引導讀者進入文萊馬來詩歌的殿堂,領略其藝術魅力并激發出思想的火花。
《今日有點沉思》是谷川俊太郎在《朝日新聞》副刊每月一首連載的作品合集,創作于2016年至2020 年間,它誕生于日常生活,小小的花、迷失在巷中的感覺、忽然浮現在心頭的天使、放置在桌上的物品……語言天真,直率,自然,充滿意趣和讓人回味不盡的詩情。
即將成婚的前醫學生真壁,在婚禮前夕不斷收到“恐嚇信”,阻止他結婚。然而,他卻不敢報警,更不敢讓未婚妻知道自己的過往……此時闊別多年偶然相遇的學弟木瀨,在無意中得知了真壁的難題后決定幫助他,委托偵探進行調查。而負責調查此事的偵探北見和木瀨在初中時便有一段淵源,他們之前有何過往與成見,現下都只能握手言和,因為擺在他們面前的難題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想:真壁竟然是四年前強奸案的主犯?是被冤枉的還是另有緣由?“恐嚇信”竟然出自未婚妻父親之手?!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他究竟想要阻止誰?……
常說“會讀才會寫”,而編輯就是那個讀得最細的人。其實我們日常所做的“閱讀”其實并非“細讀”。本書是走走華東師范大學創意寫作概論課程講稿結集,也是一份來自文學編輯的挑戰:“你真的會讀嗎?”全書共分為三章,分別以“藝術女性的瘋癲形象”、“謊言、欲望與羞恥”“傻子視角下家族或時代的興衰變化”為主題,每章內又分三節,分別選取該主題下的一部中文小說,對照一部外國小說,再對照一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來對該主題進行深入闡釋,展現那些經得起“看”的小說文本通常會呈現出怎樣的質地,小說中的文學性是如何“讀”
老夫是貓,尚未取名,平日似乎無所事事,慵懶躺平,不是曬太陽就是睡大覺。悄悄告訴你,其實老夫一直在觀察你們人類,透過貓眼看人,一看一個準!
老夫的主人是一位教師,他看上去勤奮好學,每天從學校回來后就一頭鉆進書房,大家都以為他在讀書備課,事實卻并非如此老夫偷窺到他十有八九是在書房呼呼大睡,有時口水都流到書上了!那些來主人家拜訪的人更是稀奇古怪,有人曲意逢迎,有人虛偽狡詐,有人愚蠢可笑,有人想一套,說一套,做一套……在老夫看來,人心并
本書借鑒考古學、人類學、歷史學、宗教學、心理學、民族學等領域的相關成果及研究方法,對高句麗傳說進行多角度解讀,并透過傳說挖掘其背后存在的歷史事實及當時人的一些生活習俗與觀念信仰,發現找尋更多的傳說內容。對高句麗傳說的整理、研究,可以很好地補充高句麗史料的缺乏,這對于了解東北亞地區古代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促進東北地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及社會意義。
先跳了再說!末路窮途后有無限遼闊。年近九旬的日本國寶級編劇倉本聰回望來路,寫下這本毫無保留的生命熱語。《北國之戀》《敬啟,父親大人》《溫柔時刻》《風之庭院》……倉本聰的戲劇飽含對生命的禮贊、對土地的歌詠、對人與人之間情義的無比珍視。棲居北方大地,他被富良野夜的聲響、大雪掩埋下廢屋的氣息、脾氣很好的熊在樹干上留下的爪印以及拓荒者的生存智慧深深震撼,理解了“樹靠根立,但根不為人所見”,認為思考必須“從零海拔起”,智慧比知識更重要。戲劇也好,人生也罷,若一無所有,便從零建造。沒有什么可怕的。
本書由佐野洋子晚年的隨筆編撰匯集而成, 在本散文集中, 佐野洋子地將其豐富的人生經歷通過輕快的文字付諸筆尖, 她歷經戰爭的童年、也有著窮困但精神并不潦倒的青春、在婚姻中了悟夫妻之情和親子之愛的點滴瞬間、也深陷閱讀泥沼的流光時日、自得其樂的老后歲月……這本書從佐野洋子充實多彩的生涯時間軸中, 抽出那些細碎珍貴的閃亮浮思, 向讀者娓娓道來。
《晦庵書話》繼承了中國傳統藏書家題跋一類的文體,中國古書加寫的題跋一般不長,大都是含有專業知識的隨筆或雜記。書話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點事實,一點掌故,一點觀點,一點抒情的氣息,它給人以知識,也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本書通過梳理英國莎士比亞戲劇改編、校勘和出版史,勾勒出英國新古典主義時期莎士比亞批評史的發展脈絡,探究德萊頓、蒲柏與約翰遜等批評家莎評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在此基礎之上,探究在這一歷史時期莎士比亞身份和形象的發展變化。首先,英國新古典主義時期莎士比亞研究經歷了奠基期、躍升期與完善期三個階段。其次,英國新古典主義時期以寓教于樂、自然法則和普遍人性論為基本原則,形成了以德萊頓的莎士比亞人物性格論、蒲柏的莎士比亞戲劇結構論和約翰遜的悲喜場景雜糅體論為核心的批評體系。最后,在英國新古典主義時期,莎士比亞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