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孩張小莫為第一視角的成長小說,故事時間線從1997年到2005年,涵蓋了一個生長在內地南方小城的女性,十歲到十八歲的生命歷程。故事延兩條暗線展開,一條是家庭線,一條是校園線。在家庭線中,作為獨養(yǎng)女兒的張小莫早早地就意識到了家人的重男輕女,并從對于這一概念有種不諳世事的天真,到漸漸感知到一些不同和殘忍。張小莫是一個被孤立的女孩。她不斷地去思考為什么自己會被孤立。敏感細膩的她在少男少女幼稚卻現(xiàn)實的勾心斗角中踽踽獨行,也在不同老師各種風格的回應中瞥見成人世界的自私與冷漠。
《余事勿取》是青年作家魏思孝“鄉(xiāng)村三部曲”奠基之作。小說講述了一個山東農民衛(wèi)學軍的非典型死亡事件。該作聚焦個人命運,輻射故事背后的家庭、鄉(xiāng)村,以及時代變遷里小人物的無所依存,筆觸克制而不失悲憫,描繪出鮮活生動的中原內核文化的風土人情。
這是一部結構非常獨特的長篇小說,青年作者周蘇婕在參與《溏心爸爸》編劇廣受好評之后,被短篇小說《空心愛》牽引推動,而展開了富有探索性的長篇寫作。在這部小說里,每一章都是獨立完整的故事,這些故事又相互關聯(lián)。主要有七個人物,三個九零后,四個六零后,其中男主和女主的愛情是貫穿全書的線索長篇的每一章,男女主都會讀一個短篇,并聯(lián)系當下現(xiàn)實,交換內心想法。這個過程里,他們試探,辯論,和解,甚至創(chuàng)造,相互拯救,幫助對方成為更好的自己。
一個出身于北方農村的年輕人何小河,在廣州老實上班。他有室友和幾位好朋友,但都是一種很脆弱的連接。意外出現(xiàn)的叫蘇鐵的人留下一個筆記本,小河閱讀時,浮現(xiàn)過去的記憶。隨后按照筆記里的線索,去往草芳圍,在那里,母親死亡的記憶,和過去戀人相愛的記憶,和當下的記憶,交疊在一起。他花了一些時間,旁觀好友們的生活,再沒有回到自己租的房子和公司,并且和所有人都失去聯(lián)系。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喪失的東西重新在他身上復蘇。
長篇紀實文學《中國之翼》系統(tǒng)性闡述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大飛機的發(fā)展史,描繪了從新中國成立到新時代中國航空的運行、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突破,深入解讀中國航空事業(yè)的歷史性成就與變革,是一次對新時代強化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效能的集中呈現(xiàn)。中國民航的滄桑巨變,既是黨的奮斗重大成就的組成部分,也是黨領導下國家科技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一個縮影。 本書著重闡述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一系列事關航空發(fā)展的根本性、全局性、戰(zhàn)略性問題,中國航空人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chuàng)新道路,努力實現(xiàn)優(yōu)勢領域、關鍵技術重大
《俠客的日常》是一部以武俠為主題的文化隨筆,全書分為際遇、俠情、群像、金古四輯。蕭峰、楊過、郭靖、令狐沖、張無忌、楚留香、陸小鳳……這些我們耳熟能詳?shù)慕鸸湃宋铮瑥埣熏|在命運流轉、衣食住行中還原他們的日常與情感,并以點帶面,勾連起豐富的文化現(xiàn)象與世故人情。武俠,每次重讀都像在找一個任意門進入虛擬天地。這一次,張公子與讀者一起,賞讀這些傳奇故事里的日常煙火,體會離合悲歡中平凡俠者的一生。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寫武則天當政時代,秀才唐敖仕途失意,隨妻舅林之洋出海,遍歷四十多個國家。君子國,其人衣冠帶劍,樂于謙讓;白民國,個個相貌清俊、風流儒雅,實則不通文理;女兒國,男子反穿衣裙,以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以主外事;歷經種種奇事后,唐敖終有所悟,遁入仙山小蓬萊……后半部寫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遠東局勢突變,共產國際的情報工作屢屢受挫,一枚包含絕密信息的銀圓意外落入偽滿情報機關手中。天才小提琴家、頂|級特工高軾珩受到委派,從莫斯科回到熟悉的家鄉(xiāng)哈爾濱開展?jié)摲ぷ鳌?/p>
疾馳的火車上,一連串血腥謀殺讓高軾珩察覺到此次任務背后多方勢力的暗流涌動。在哈爾濱,以數(shù)學家生命為代價的密電之戰(zhàn)、對日本新戰(zhàn)機的爆破、與頂頭上司的隔空斗法……冰與火的廝殺,白晝與黑夜的纏斗,國際政治與隱秘戰(zhàn)線的迷亂糾纏,血海深仇與家庭危機的千鈞重壓,他如何實現(xiàn)
本書故事發(fā)生在一間名為“銅鑼春”的銅鑼燒專賣店里,主人公千太郎是這家店的店長,與一個來自單親家庭,感受不到關愛的中學女生若菜,以及一個長期與世隔絕的老婆婆德永,三人在經歷了一連串風波和生活的困難后,融入了彼此的生活,同時也改變了彼此的未來人生。
本書是青年學者陸蓓容解讀與夏天相關的唐詩的文學普及讀物。該書在編排上,每日都以詩加圖的方式呈現(xiàn),錯落別致,在輯封設計上也突出了歲時流轉的元素。在唐詩選擇方面,秉承四時流轉,古今同趣的初衷,著重挑選與二十四節(jié)氣和七十二物候相關的唐詩。另有意趣盎然的評注,輔助閱讀。配畫多來自各大博物館的歷代典藏名作,畫中的他們勒馬,耕耘,佇立,游蕩,更讓人有古今時空呼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