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地理大數據的涌現,為地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社會感知手段。社會感知是指基于大數據挖掘人的時空間行為模式,進而揭示其背后的社會經濟特征的研究方法,它提供了一條“由人及地”的研究路徑。本書介紹了地理大數據和社會感知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別從人和地兩個角度,梳理了社會感知的相關方法。其中對地感知,又分為場所語義感知、空間交互感知及地理過程感知。同時,本書也介紹了社會感知和遙感集成的相關研究,并選擇五個領域介紹了社會感知的應用。
本書分為三部分:“智者箴言:GeoScience Café特邀報告”;“精英分享:GeoScience Café經典報告”;“星湖咖啡屋:GeoScience Café榜樣小傳”。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衛星激光測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技術及其應用,從SLR發展歷史、作用和應用現狀出發,介紹了SLR測量所用到的時間坐標系統,闡述了SLR衛星運動方程及其動力學模型、SLR測量原理、SLR觀測方程及其觀測模型,講述了SLR數據處理方法及其7個主要應用,最后介紹了激光測月。本書對SLR基本概念、數據處理原理、方法、應用及處理軟件進行了完整闡述,將SLR基本理論知識、數據處理技巧和**應用相結合,從SLR基本應用到**應用及未來可能應用前景給予了全面
本書系統地闡述了毫米級地球參考架和EOP(地球定向參數)確定的現狀、原理、所依賴的多種空間大地測量技術內混合方法和技術間綜合方法及相應結果的分析,同時介紹了國際上最前沿的非線性地球參考架和EOP確定方法及野值和未標注的跳變探測等。為滿足我國衛星導航、航空航天和地面實時監測應用及高精度時空基準的需要,又對EOP預報、區域地球參考架和EOP確定方法及結果進行了介紹和分析,形成了一套中國地球自轉與參考系服務系統(CERS)產品。
本書對同時定位與建圖(SLAM)的理論、方法及應用進行了全面的介紹。本書涵蓋了基礎理論、激光和視覺SLAM算法及產業應用三個方面內容。本書還通過線上資源提供代碼和豐富的補充材料,以幫助讀者更細致地掌握SLAM的技術要領。
本書以典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GPS、BDS、GALILEO、GLONASS)為研究對象,以導航領域電子對抗技術發展及典型應用為主線,深入總結衛星導航不斷完善、提升的抗干擾技術,以及針對性的電子攻擊技術,從電子對抗的基本概念、內涵入手,建立導航對抗偵察、導航干擾及導航對抗技術運用的理論和方法。具體內容包括: 導航對抗的起源與發展、內涵與要素;衛星導航信號模型與調制特征分析;衛星導航對抗偵察;衛星導航電子干擾原理;衛星導航抗干擾技術及能力分析;GPS對抗要素計算與干擾分析;分布式轉發干擾與區域增強定
本書包括總報告和專題報告兩部分內容。總報告分析了“兩支撐 一提升”的內涵,研判了“兩支撐 一提升”提出的必要性,提出了實現“兩支撐 一提升”的具體政策建議。專題報告由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篇、支撐自然資源管理篇和能力提升篇組成,從不同領域和角度分析了如何堅持“兩支撐 一提升”定位,實現測繪地理信息行業高質量發展。本書反映了2022年測繪地理信息行業關注的重點和熱點,視野寬闊、觀點新穎、內容豐富、數據翔實,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和可讀性。
本書共分6個學習項目,包括地理信息系統認知、空間數據庫創建、空間數據采集與處理、空間查詢與分析、地理信息可視化、GIS綜合應用,以及一個綜合訓練項目。具體包括:認識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操作、認識地理信息系統的組成及類型等。
全書共13章,主要內容包括:緒論、空間數據分析基礎理論、柵格數據分析與圖像挖掘、矢量數據分析與軌跡挖掘、空間社會網絡分析、三維數據空間分析、探索性空間數據分析、空間相關性分析、空間點模式分析、地統計分析、地理加權回歸分析、智能空間分析與空間決策支持、空間分析建模與應用。
光學影像三維重建是數字化還原真實世界的重要手段,廣泛應用于城市規劃設計、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眾多領域,長期是攝影測量和計算視覺領域的研究熱點。本書系統地論述利用光學影像進行三維表面重建的理論與方法,從立體視覺和明暗恢復形狀兩個角度出發,重點介紹聯合幾何與輻射成像模型的三維表面重建、基于影像輻射模型的三維表面優化和顧及結構信息的城市場景三維重建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