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一寸心》是資深紅學家、古典詩詞研究家周汝昌先生撰寫的一部講解唐詩宋詞的名著。所選詩詞作品,并不遵循常見的“文學史模式”,而是完全以“個體鑒賞”為出發點,考慮到一般讀者的接受水平、興趣及作品本身的淺深難易。作者的意圖,是引導讀者去發現與感悟古典詩詞的美,著重的是情思、筆致的深層領略。這是一部既“引人入勝”、又“漸入佳境”的著作。分為四個篇章之一 滿城春色宮墻柳之二 錦瑟年華誰與度之三 為君持酒勸斜陽之四 一上高城萬里愁
《風雨默存》是為緬懷和紀念這位中國當代著名學者和作家而匯編的紀念文集。本書編者田奕為中國社科院中文系古典專業碩士,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助理研究員,曾任楊絳助理,北京掃葉文化負責人,編著出版《全唐詩索引》《全宋詞數據庫》等。全書收錄了錢鍾魯、常風、楊憲益、夏志清、陸谷孫、錢中文、陸文虎、歐陽友權、潘耀明、杭起義等文化學者、作家、研究者撰寫的對錢鍾書先生的回憶或紀念文章,共三十余篇。這些文章從錢鍾書先生的為人、治學、生活點滴等方面,多角度地回顧了錢鍾書的生平歷程,總結了錢鍾書成果斐然的學術研究
本小說為科幻小說,講述的是第一次機器人戰爭發生以后,美人城集團意外發現一種可以剪輯歷史的超自然力量。隨著人工智能高速發展,量子計算機開發了與這種更高文明進行溝通的算法語言,最終美人城集團以戴友彬采集生命故事的能力為籌碼,完成了和更高文明的交易——獲得永生。由戴友彬與鐘秋婷串聯起來的各式人物,生活在機器陰影的特殊生存環境之中。這群人物的內心彼此隔絕,他們并沒有生活在大地上,而是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了懸浮的人生狀態。
本書為作者“鳳凰城”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沒有終點的列車》于2019年出版。本書講述了退役偵察兵張厚坤創業失敗欠下巨額債務,投河自盡時被王元吉意外救起。他們拜為難兄難弟。然而,這對結義兄弟卻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張厚坤漂泊在外賺錢還債,飽嘗世間辛酸;王元吉為了擺脫貧困卻走上了歪路,最終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代價。張厚坤內心愧疚于沒能將兄弟規勸正途,意志消沉。但肩上的責任讓他重拾信心,收拾心情后,擔負起自己和兄弟的家庭。
這是一軸呈現潮汕平原近代歷史變遷、人們精神嬗變的藝術長卷,作品以兩次鴉片戰爭為主要背景,跨度六十多年,憑借人神鬼的多重視角,探索潮汕人的靈魂家園乃至于中華民族的精神皈依。小說以樟樹埠崛起與沒落為主線,著力描寫了主人公陳鶴壽為代表的潮汕商人、商幫的命運與傳奇。主人公逃亡途中拐走“表妹”,販賣“鬼火燈籠”,當過走鄉藥郎,經歷了疍民、畬族和潮州人三個族群由沖突走向融合的艱難歷程。造巨舟、遇風潮、上花艇,下南洋、救海賊、創船行、與神一戰,同行傾軋,埠權易手……太平天國運動風起云涌,鴉片戰爭再度
《鄉戀》是一本主要描寫作者故鄉的散文集。作者有兩個故鄉,除出生地外,還有參軍時的第二故鄉。這本散文集著重記錄了作者童年、少年生活在浙東沿海那個貧窮小村落的生活經歷。作者較多地還原那個時代的特定環境,用閃回的手法走進那個落后而又讓人念慈在慈的故園,用童稚的眼光去感受那里發生的一切。書中大篇幅描寫了那個時代的生活場景,呈現已經消失了的生活用具及當地的民風民俗。書中小篇幅描寫了參軍時在北京海軍大院時的工作與生活的回憶,還有小篇幅描寫除上述以外的內容,如游記等。
長篇小說《巨變》講述的故事發生在蘇北農村一個典型的水鄉——桃鎮。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桃鎮人仍沿襲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耕生活,農業生產落后,危舊房屋很多,還經常遭遇停電,冬天沒有取暖設備,鄉鎮企業幾乎一片空白,老百姓的生活停留在溫飽水平。進入九十年代,以曹工等為代表的一代知識青年主動返鄉創業,積極建設美好家園。大家緊緊抓住國家的有利政策,發揚窮則思變、苦干實干、大膽創新的精神,憑借自己的知識、智慧和膽識,開拓思路謀發展,通過與科研院校合作、和兄弟鄉鎮聯動發展,形成了大農業發展格
詩人自小在父親的引導下閱讀古詩,彼時非常向往詩人那種信馬由韁的游歷生活。長大之后,方知其倥傯輾轉多是迫于生活。但,依然憧憬那些簡練字句下的景物、依然向往欣然聲韻中的情境。遣詞琢句,偶有小得。如今,雖商海浮沉二十年,依然保有詩心。詩人的詩歌創作涵蓋自然風光、親情友情,讀書、行走感悟等,涉獵廣泛,意境開闊,情感充沛。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自然和人文景觀情有獨鐘。寫景狀物說理,發思古之幽情,佳作頻出。作品朗朗上口,有意境,有哲理。
本書是給3-6歲孩子看的繪本,旨在幫助孩子學會克服恐懼,勇敢嘗試新事物。小藍生活在一個藍色的世界里,有一天他騎車不小心劃破了藍色世界,他看到了洞外的新世界,一個黃色的世界,那里有個跟他一樣的小黃,小藍克服恐懼,勇敢從洞口出去找小黃玩,兩個人成了好朋友,還一起在自己的世界里玩耍,慢慢地,有了更多的顏色,也有了更多的世界。作者通過這個故事,鼓勵孩子勇敢克服對未知事物的恐懼,積極嘗試新事物,發現新世界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