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蘭兌斯在哥本哈根大學的講演匯編成《十九世紀文學主流》,縱論法、德、英諸國浪漫主義和民主主義運動,涉及文藝、宗教、政治等。這部里程碑式巨制波瀾壯闊,詩情如熾,不啻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文學之《史記》,亦是比較文學經典,閃耀著批判的光芒,張揚著追求社會公平進步的理想主義精神。
《法國的浪漫派》記錄了法國浪漫主義如火如荼的崛起,分析了雨果、繆塞、喬治·桑、巴爾扎克、司湯達、梅里美、戈蒂耶等作家的思想與創作。
......
《英國的自然主義》約等于英國的浪漫主義。本卷主講英國浪漫派的勃興,從湖畔派的忘情田園、恬靜自然,到拜倫、雪萊的橫空出世、胸懷四海,為人類的自由而吶喊、奮斗。
《法國的反動》分析了法國大革命及波旁王室復辟時期思想界的斗爭與激變,介紹了夏布多里昂、梅斯特爾、博納爾、拉馬丁等作家的創作。
《德國的浪漫派》介紹了荷爾德林、施萊格爾兄弟、蒂克、霍夫曼、沙米索、諾瓦利斯、艾亨多夫、阿尼姆、克萊斯特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分析了德國浪漫派文學的源流與特質。
《流亡文學》聚焦十八、十九世紀之交的法國,那個風云激蕩的時代充滿血與火,也催生了一批流亡作家,如夏布多里昂、貢斯當、斯塔爾夫人等,他們在流亡歲月里,堅持著獨立思考和對精神自由的追求。
....
一則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謎團吸引了登山家馬克·辛諾特,讓他在2019年春天投身于一場幾乎沒有希望成功的珠穆朗瑪峰登山之旅,而這一年也成了珠峰崩裂之年。那個登山季,11名登山者在珠穆朗瑪峰遇難。
是什么謎團,讓辛諾特冒如此大的兇險?
1924年6月8日,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里和登山者桑迪·歐文踏上了珠峰,人們最后一次看到他們是在離峰頂僅有240米的地方,而且仍然勁頭十足地向峰頂進軍。他們成功登上世界之巔了嗎?
為
全世界的時間永遠停在2012年10月11日這一天不斷循環,每隔二十個小時,一切都會重置,除了人的記憶。混亂中,國與國互扔核彈;神秘時間教重建秩序;人們走向徹底精神虛無……被困在同一天永無止盡的人類社會迎來巨變,世界將會變得何等瘋狂?拯救世界的密鑰數字就掌握在韓方一名普通大學生手中,他將與神秘少女一起,用愛與時間對抗。
本書是新銳科幻作家寶樹的代表作,作品中重復循環的時間如同咒語,框住了生命的一切可能也許只有生命有限,一切才有意義。《時間之墟》用科幻
《一盞清茗品歲月》是作者繼出版詩集《杯酒敬歲月》之后,結集出版的散文作品集。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分別為“人間煙火氣”“悠然品茗時”“歲月如江河”。 全書40余篇文章,這些精彩的作品都是作者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擠”出來的,是在勤奮的磨石中“煉”出來的,是從愛的心湖中“溢”出來的。這些作品不僅是作者的純情表達,更是他擁抱事業、生活的激情,以及對文學孜孜以求的清晰、真實的寫照,更體現了長期埋藏在作者心靈深處對歲月的敬畏、詠嘆、回味、珍惜的靈魂呼喚。
本書系統地調查1881年到1896年間的象征主義自由詩的理論和實踐,將自由詩的理論和實踐擺在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以及民族主義的思潮中來解釋,具體寫作角度上是通過梳理象征主義時期《風行》雜志的出版活動,來看自由詩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本書嘗試將文學形式的研究與政治、美學的研究打通起來,提出象征主義自由詩的兩大力量來源說: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自由詩的推動力量,民族主義是自由詩的制動力量。象征主義自由詩的發生、成熟和衰落,受到這兩種力量的影響和控制。本書首先分析《風行》雜志之前的形式反叛運
本書是一本全方位呈現“耕讀教育·點亮夢想”項目在一個鄉村中學的試點的書籍。“耕讀教育·點亮夢想”是為了服務鄉村中小學、留守兒童、鄉村教師、鄉村振興的村鎮的公益項目。期望著通過耕讀文化、環保健康、傳統文化、勞動教育、藝術美育等課程進鄉鎮學校,讓鄉村學校的孩子健康成長,成為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愛國家、愛世界的生態文明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