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長篇小說,小說以大革命時期中共南二淡水溝支部書記李癸泉不長的一生為線索,串起了大革命時期廣州灣南二地區革命斗爭的歷史。小說通過李癸泉和他的同志們的革命經歷,反映了革命群眾從覺醒到抗爭的信念與決心,具體形象地再現了廣州灣邊緣地區南二一帶大革命時期,塑造了李癸泉等革命志士為追求真理、敢于斗爭、英勇不屈、廉潔奉公、可親可愛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本書是一部歷史小說, 講述隋末唐初, 歙州汪華為保境安民, 起兵稱王, 后主動率土歸唐, 被唐高祖封為越國公, 授予歙州大都督, 總管江南六州軍事。書中描述越國公汪華初到長安如何化解朝廷老臣的挑撥、皇帝的猜疑, 不爭權、只做事, 教誡子女淡泊名利, 面對同朝將相被貶之時, 又如何做到全身而退。全書文筆流暢, 細節描述豐富, 情節跌宕起伏, 既有歷史依據, 又富文藝傳奇, 展現了汪華忠正的品格, 以及汪氏家族持正有為的家風, 是一部水準較高的歷史小說, 具有一定的出版價值。
這是一本探討兩性關系與愛欲的哲學小說。
小說以銀幕上的角色和現實中的友人共同完成故事的構造。意大利電影主人公陶爾出海歷險,引發四位女友對愛情與邊界的思考和發問。女友儷信奉愛情至上,一切皆為男人;女友苓困滯于兩性情感交流失衡,認為真誠袒露方為愛情;女友欽懷念已失去的精神高峰;女演員卓丫在文藝片中大膽袒露,探索邊界。卓丫與陶爾相戀后,陶爾再次出海卻終未歸返。
小說形式新穎,跨越了虛構和非虛構的界限,在熾熱的愛情敘事與零度的哲學純思間穿梭
本書以革命干部于而尤重返故鄉石湖的三天兩夜經歷, 回溯、對照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后17年到“文革”和粉碎“四人幫”長達40年的斗爭生活, 表現了“春天在人民心里”的主題。主人公于而龍抗日時期是石湖游擊隊的隊長, 解放后是某大型軍工動力廠廠長兼黨委書記, 他重返故鄉是要為他的亡妻、游擊隊指導員蘆花40年前不明的死因揭謎, 找出打黑槍的兇手。于而龍和蘆花當年都是石湖貧苦的漁民, 為了還高門樓王家的債, 于而龍喝了藥酒到冰湖中捉鯉魚險些喪命。他們在黨的指引下毅然舉起了革命的火把, 與高
本書反映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解放軍某部連長郭祥回家探望母親, 得知美帝在仁川登陸的消息, 與戰友楊雪一同提前歸隊。他倆是童年的伙伴, 他暗中愛著楊雪, 可是營長陸希榮騙取了楊雪的感情, 還準備很快結婚。楊雪一心想上前線, 陸希榮則認為是郭祥從中作祟。這時連里出了逃兵, 原來是有名的“調皮騾子”王大發覺得革命已經完成, 家鄉又分了地, 不能再讓娘討飯。郭祥關了他的禁閉。黨中央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愿軍, 戰士紛紛報名, 王大發在團政委教育下也決心“不打敗美帝不回家”, 團長鄧軍提前出醫院歸
本書通過發生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愛情故事, 探尋情愛-愛情之間撲朔迷離飄忽不定的軌跡。主人公丁一的故事是小說的結構主體, 其間穿插了姑父的故事、依的故事、娥的故事、秦漢的故事、丹青島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既是現實的、好看的, 又被賦予寓意, 有很大的想像空間。這是一部獨特的, 耐人尋味的現代愛情小說。小說家和思想者的史鐵生用潔凈優美, 富于詩意和理性的文字描寫愛情, 性和性愛, 追溯愛情的本原, 探尋愛情的真諦和意義。那些靈與肉的糾纏, 性與愛的排演, 那些孤獨的感動和
雪山始終以母性的偉大力量滋養著大地上的生靈。生于斯長于斯的作家楊志軍,深情回望父親母親與幾代草原建設者的艱辛探索足跡,書寫著高海拔地區的時代巨變與草原牧人的精神心路。小說既有強烈的面對草原問題的憂患意識,更有在真實反映草原人民解決問題、建設新草原的文字里難掩的激情和樂觀。詩性的語言形成獨具個性的敘事風格,作品既真實呈現草原生活的嚴酷,又具盎然的詩意。
梗概:
科長父親到沁多草原蹲點了解牧民的境況,接待他的是由部落世襲頭人轉變而來的公社主任角巴德吉
《重生》圍繞一個英雄跌宕起伏的人生而展開的長篇小說,在宏大的敘事中,以主人翁張昌武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戰斗故事為主線,在循序漸進中穿插回憶往昔征戰片段,最終連接成一幅波瀾壯闊的英雄畫卷,成就一個百戰英雄百煉成鋼、浴火征戰的功勛史。作品以時間為經緯,全景回放了英雄在歷史洪流中的生死沉浮,字字如血、絲絲如泣、句句錐心地講述了英雄命運多舛、半生劫難的涅槃史。
作品以強烈的現實主義寫作手法,以史詩般的歷史記錄,還原出一個特殊時代的特別風貌。以思想的深刻性,向上向下的穿透性,揭示了以鐘守剛
《漫游者》收錄了禹風的三部中篇小說。在城市大廈間、地鐵線穿行的人,在梧桐樹蔭下、蝸居房內漫游的人,他們走在當前的軌跡上,心卻不住地回望過去:昔日的媒體生涯、舊時的地產幻影、逝去的青春愛情、遠去的童年創傷……成長道路上,人們一直在尋求和解的方式。
上海繁華,巴黎浪漫,禹風用中年人的生命經驗,借都市的喧鬧和重遇,刻畫他們的庸常生活。《漫游者》記錄著吳坦記者和教師雙重職業生涯,借不同身份呈現兩代年輕人迥異的性情;《九號線》以兩位發小施豐能與鄧小桔的地鐵奇
這是一本長篇小說作品,以兩條互相平行,又相互密切關聯的主線形式進行書寫,我作為縣派駐村的工作人員,不僅經歷了那個時期農村的艱難困苦,還信心百倍地努力帶領社員群眾積極發展生產,走出貧困。另條主線上的新上任縣委領導人于弘毅,在雨林縣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大旱災,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面臨考驗關頭,奮起斗爭,迎難而上,全縣組織起兩支上萬人的強勁隊伍,一支進駐廣大鄉村,與農民共同發展生產,一支浩浩蕩蕩開赴農業第一線,大興水利基礎建設,整治農田,開荒造地,展開了大干社會主義農業的新局面。書中塑造了一批干群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