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稿主要講述百年紅色戲劇的發展歷程及時代啟迪。紅色戲劇是反映中共領導的革命歷史斗爭時期與社會主義建設階段優秀人物先進事跡的戲劇作品,呈現內容上強調革命化和現實化,表達形式上倡導簡潔化和直觀化,服務對象上符合階級性大眾性,作品質量上要求思想性藝術性,從而達到統一民眾思想、匯集民族力量、引領時代精神、展示國家風貌的演出效果。百年紅色戲劇發展歷程,起始于關注宣教的作用,拓展到傾向傳統的延續,升華至追求藝術的魅力,體現了走向成熟的趨勢。紅色戲劇的社會功能和歷史作用,在時代變遷過程里孕育而生,在社
全書精選六部戲劇經典,劇目范圍從古希臘一直到二十世紀,堪稱一部濃縮的世界經典戲劇導讀。本書的最大特色是帶著哲學問題意識進行文本細讀。聚焦戲劇的核心段落,引人入勝地討論了諸如命運、幸福、愛情、人生意義等永恒主題,讓讀者在感受戲劇之美的同時,也體會到哲學思考之樂。
《聲樂演唱與舞臺表演藝術實踐》以聲樂演唱為基底,以舞臺表演為導向,對聲樂演唱與舞臺表演藝術實踐展開論述,介紹了聲樂演唱藝術概述,引導讀者對聲樂演唱的發展有所了解;詳細論述了聲樂演唱的生理機制,試圖厘清演唱中呼吸、發生、共鳴、換氣機制之間的關系;具體分析了聲樂演唱唱法,介紹了美聲、民族、流行和其他唱法的內容。詳細介紹了聲樂舞臺表演,為表演中的臺風、選曲、排練等提出了指導意見;基于聲樂演唱與舞臺表演實踐,闡述了歌劇、藝術類歌曲、民族聲樂作品表演與實踐方面的內容。
本書在概述歌劇世界的臺前幕后,介紹從巴洛克時期到現在最著名的歌劇,講述歌劇音樂領域的許多軼聞趣事,包括歌劇是何時何地產生的、歌劇院在過去和現在有什么區別、歌劇的結構是怎樣的等。
《宋元戲曲史》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地研究戲曲發展史的論著。全書共十六章,以論述宋金元雜劇的淵源、戲劇文學及其對后世的影響為主,兼及曲調和演出,對宋以前、元以后的情況及元代的南戲也附作介紹。該書考察了中國古典戲曲形成、演變、發展的過程,描繪出清晰的途徑和線索,對戲曲語言的藝術特點和審美價值作了具體的分析和發揮。《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收入此作時改名為《宋元戲曲考》。《宋元戲曲史》最初由商務印書館于1915年9月出版,本次出版選用商務印書館1933年3月國學小叢書系列版本為底本,封面亦
馬丁·普科納在《戲劇理論的起源》一書中,探討了戲劇與哲學之間的密切聯系。旨在建立戲劇與哲學之間的新關系,挑戰傳統觀點,并提出戲劇與哲學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論點。 第一章是柏拉圖對話的詩學。 普科納分析了柏拉圖如何通過其對話錄,如何使用戲劇手法來表達哲學思想。柏拉圖的對話錄不僅是哲學探討,也是戲劇作品,其中人物、場景和情節的構建都服務于哲學問題的展現。作者通過分析柏拉圖的悲劇、喜劇和羊人劇三種戲劇范疇,總結了柏拉圖的戲劇詩學。 第二章是蘇格拉底戲劇簡史。 本章回顧了以蘇格拉底為
市場是戲劇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推動力量。1949年以前上海戲劇業,得益于高度發達的市場,處于歷史性的繁榮狀態,而孤島時期(1937-1941),則是此繁榮狀態的頂峰和尾聲。本書選取了上海孤島時期京劇和話劇領域的幾家大型演劇團體(黃金大戲院、大舞臺、共舞臺、移風社、上海劇藝社、綠寶劇場)進行個案研究,旨在通過它們成功的市場經驗,探索市場與藝術的互動關系。本書基本結論包括:一、市場有助于京劇的傳承與創新;二、市場有助于藝術家的成長和成功;三、市場有助于提升政治宣傳效果;四、市場有助于提高戲劇文化品位。本
《月明云淡露華濃——岳美緹藝術傳承記錄》是“戲以人傳”昆曲系列叢書的第四本。內收《占花魁》二出、《玉簪記》四出、《牧羊記》一出、《獅吼記》二出、《牡丹亭》綜合談等內容,并附岳美緹老師個人撰寫藝術心得及曲唱相關訪問,以及岳美緹老師藝術年表及傳承劇目表。本書是由岳老師總結并分析她的表演在傳承過程中的流變,是傳承人第一手的體會與感悟。在本書編撰的過程中,以具體的劇目為中心,聚焦于劇目的前世今生、傳承脈絡,發掘昆曲這種藝術形式附著于人身上的獨特魅力,同時也著力體現“戲以人傳”的復雜性。
本書由文選、劇選、詩選三部分組成。文選收錄了作者關于戲曲理論研究的一些文章,劇選收錄了《海陸緣》《青萍劍》《合銀牌》《琵琶記》《劉青提》,詩選收錄了作者100多首詩詞。
《華服霓裳——京劇戲服探秘》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華服霓裳——京劇戲服探秘》以京劇戲服為例,以穿戴規制為故事,深度挖掘中華文化中所蘊藏的“禮”,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探究華服美的文化內涵。本書內容包括:京劇戲服概述、最尊貴的禮服蟒袍、非正式場合裝束、適用人群最廣的褶子、官員的制服、戰士的鎧甲靠、便于騎射的箭衣、簡潔利落的短款衣、源于清代常服的裙褲襖及旗裝、仙道神佛的裝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