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闡述了醫學研究、醫學研究注冊、醫學研究評價、醫學研究檢索等基礎知識,并結合案例介紹了15種常用數據庫的檢索方法。同時介紹了9種原始研究方法、1種二次研究方法及3種轉化研究方法的偏倚來源和主要的方法學和(或)報告質量評價工具/清單/量表,并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為例,詳細呈現不同研究方法在主要數據庫的檢索式。
醫療社會史研究長期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關注。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SARS、H7N9、埃博拉等疾病的全球傳播與蔓延引發嚴重的全球公共安全危機,醫療社會史研究愈發受到重視。為了加強與國際學術界的對話交流與合作,拓展歷史學研究的新領域、新史料與新方法,深化學科之間的交叉融通,上海大學歷史系創辦了《醫療社會史研究》(Journal of 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輯刊,每年6月和12月各出版一輯。本書為第十八輯。 本輯為“醫療的時代變奏與跨域傳播”專題,分專題論文、書評兩個欄目
殖民帝國組建了龐大的官僚機構,從一份份死亡報告中繪制出瘟疫擴散的地圖。國際奴隸貿易開辟了一條通道,使醫療知識通過非洲奴隸被禁錮的身軀傳播。軍隊營地及戰地醫院中的死傷,促進了衛生作為一種健康實踐的發展。當今的流行病學工具,其根源可追溯至殖民地人口、被奴役的非洲人、戰時傷亡人員和戰俘,但隨著時間推移,他們成為消失在檔案中的無名幽靈,被理論與統計數據所替代。本書致力于撥云見日,讓那些推動了流行病學發展的人重現于世。
對知情同意的爭論已有多年,在西方學術界普遍看來,知情同意的基礎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自主理論,知情同意原則作為義務性的命令必須遵守。而在中國社會普遍看來,實現患者福祉比強調個人自主更重要,家庭是代表個人的道德實體,家庭自主比個人自主更具有道德內涵。本書通過中西知情同意的相關立法、規范發展的對照,揭示了各自知情同意原則發展的歷史軌跡。同時,通過對中西知情同意的理論梳理,明確了自主是知情同意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絕對因素。本書通過探討中國本土知情同意的實現,闡述了儒家家庭主義并不是西方社會所認為
1831年4月9日,倫敦蓋伊醫院三位著名的外科醫生為中國病人何魯切除一個重達56磅的巨瘤。在長達1小時44分鐘無麻醉的手術過程中,何魯多次昏厥,最終死在手術臺上,時年32歲。
本書以鴉片戰爭之前英國試圖通過西醫敲開中國大門背景下的小人物何魯的跨國醫療事件為主線,利用海內外諸多一手資料,將此事引起的震撼,特別是對英國政壇和近代外科學史的持久影響作了精心刻畫,展現了中英關系、醫學進步、醫學倫理、東方形象等政治、外交、科技、文化圖景。
醫學與健康史領域的研究近年來進展迅速。約翰·伯納姆在本書中把醫學史介紹給了對該領域比較生疏的讀者。他讓我們一窺堂奧的這個領域,一度只有醫生們縱筆馳騁,而在今天,它不僅吸引著一般的歷史學家,也吸引著決策者和各種類型的醫務工作者。 醫學史的魅力在于歷史本身固有的戲劇性,醫學化勢力與去醫學化勢力之間持續的較量,尤其涉及如下五個方面:所有時間、所有地點的治療者,從作法的巫師到技術專家;各個時代、各種文化中的病人;種種疾病,從魔鬼附身到每半小時擴大一英寸的可怕感染,還有不易察覺的環境毒害;新思想的發現與傳
本文旨在對當代西方哲學的身體轉向進行分析與研究,并在當代西方哲學的身體轉向視域下對未來醫學話語的重新建構進行探過,身體在西方暫學發展的歷程中,遭遇了被“輕視”、被“禁”以及被“隱匿”的歷史命運。隨著西方哲學“翻身”運動甚第塵上,身體主體取代意主體逐漸成為當代西方哲學發展的難逆之勢,身體已經成為當代暫學舞臺上的核心話題,在現象學身體視域下,現代生物醫學應突破狹隘的、物化的身體觀,以身心一體之身、自足性之身、互體性之身以及作為世界本體的“大身子”為理論基點,在未來醫學中構建大生命觀、大疾病
《醫學工程科研實戰解析》基于目前的學科發展現狀以及作者多年實際研究經驗積累,系統并且詳實地對醫學工程領域科技論文成果產出全生命周期進行闡述。具體內容涉及醫學工程科研選題來源,數據處理,科研論文撰寫的通用方法,以及醫學工程典型論文寫作解析。此外,還對科研論文的投稿以及課題申報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詳細闡述。本書是醫學工程從業人員的一本科研寶典,可供醫學專業高校師生以及醫院醫學工作者在從事實際科研工作時參考。
對于我們這些擁有衛生、即時止痛和有效治療等現代觀念的人來說,“中世紀醫學”這個詞是讓人覺得可怕的,因為在那個時代,屠夫和劊子手往往比受過大學教育的醫生更了解解剖學,甚至有些外科醫生就是理發師。再加上中世紀盛期黑死病等瘟疫的盛行,更是給身為現代人的我們留下了恐怖的印象。但事實上,中世紀醫學不僅會為一般的病人提供飲食建議、養生之道等日常保養之法,還會為病重的患者做手術并安排術后康復治療等服務。有趣的是,除了這些專業知識之外,部分醫者還相信獨角獸、龍和大象具有治療功效,認為星座可以預測未出生
當代醫學面臨的一系列難題,與對醫學的片面理解密切相關,研究人類對人體及其疾病理解的演化過程和規律,呈現醫學與社會、經濟、文化的互動關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匯集了作者在醫學史研究和教學工作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分為中國近現代醫學史、醫學思想史、醫學社會文化史、中外醫學交流史、醫學編史學和醫學史教育六編。書中的文章展現了中國近現代醫學的發展歷程,也涉及對醫學史學科建設的思考,能夠幫助人們重新審視醫學的目的,把握醫學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