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滿足你的終極好奇心的科普讀物:你肯定在某個時刻感到不可思議,宇宙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在它誕生之前是什么樣子的?在宇宙生命最初的幾分鐘里發生了什么事?物理規則是否恒定不變?宇宙的歸宿是否在誕生的一刻起就已經注定?從中微子到黑洞,從引力波到暗物質和暗能量,想知道科學家在研究宇宙的過程中有哪些驚人的發現,人類離最終答案還有多遠?在本書中,讀者將跟隨物理學家的步伐,深入以上種種終極謎題,了解最新的物理學研究發現,領略宇宙從誕生到終結的震撼歷程。
本書梳理了我國深地科學的發展歷程,揭示了深地研究的多尺度特色和強系統性,明確了深地科學在現代地球科學和地球系統科學中的核心地位,分析了該領域的兩大發展趨勢(一是新技術和新方法在創新發現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二是從不同學科相對孤立的探索研究向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轉變)。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深地科學前沿的十大科學問題和一個能引領深地科學研究的技術支撐體系,建議圍繞這些重點方向,進一步開展跨學科、跨圈層綜合交叉研究,形成地質天然觀測、實驗模擬和計算模擬協同創新的工作模式。
本書記錄了這個令人驚訝的多樣化的冰雪世界 一個在我們眼前逐漸消失的世界。從肯尼亞山霜凍山坡上變色龍的分娩到俄羅斯森林中瀕臨滅絕的東北豹的蹤跡的發現,再到南極洲浮冰上虎鯨獵殺威德爾海豹的精彩畫面,這些之前未被發現的故事,為這個世界上最脆弱生態系統的美麗提供了新的視角。本書中的拍攝手記揭示了在冰凍世界中進行拍攝的獨特挑戰,無論是攝影團隊還是野生動物,都勇敢地面對極端條件。
全書共分4篇22章,主要包括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地震資料采集方法與技術、地震資料處理基本方法、地震資料解釋方法與技術等內容。在《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和解釋》一書的基礎上,本書加強了對地震勘探基礎理論、基本方法的闡述,增加了經實踐檢驗的、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技術。本書以理論指導實踐為特色,內容全面、實例豐富,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較強的實用性。
本書基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AR6)第三工作組報告和綜合報告有關結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進程發展,從氣候變化問題切入,介紹了全球氣候治理制度體系發展、行動進程,闡述了氣候變化與碳中和的關系及其背景,進一步分析了全球碳排放趨勢,以及各國實現碳中和的政策措施和能源轉型路徑,最后從全球合作視角闡釋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愿景。
20世紀90年代,理查德·B.艾利和同事們發現,最近一個冰河時代在短短三年內突然結束,這一發現登上了新聞頭條。在本書中,作者通過解讀格陵蘭島鉆探冰芯的年輪,講述了全球氣候變化的迷人歷史。他解釋說與史前大部分時期的劇烈波動相比,人類正在經歷異常溫和的氣候。他警告說,這樣舒適的環境可能在幾年內結束,并告訴我們需要知道什么才能理解并克服未來的氣候變化。
本書以裂隙石灰巖中的巖溶管道發育過程為核心,聚焦巖溶發育初期的生成與演化機制,通過數值模擬揭示巖溶系統中流體流動與化學溶蝕作用之間的復雜耦合關系。本書首先系統綜述近20年來巖溶演化領域的基礎理論和數值模擬研究進展,全面梳理該領域的主要學術成果和技術發展現狀;然后,重點闡述巖溶發育的反應動力學理論,并建立巖溶早期發育與演化的反應性溶質傳輸數值模型,同時結合實際案例,深入討論裂隙開度、裂隙網絡非均質性等關鍵因素對裂隙溶蝕行為和巖溶發育過程的影響;最后,通過對二維與三維模型在刻畫巖溶演化過程中的差異進
地震動是造成工程結構地震破壞的原因,定量評估地震動對結構的破壞作用對于合理選取設計地震動進行抗震輸入非常重要。全世界地震工程科學家和工程師面臨的一個始終未解決的難題是:怎樣科學地評價地震動對工程的破壞作用,以及怎樣對迄今為止實際記錄到的大量強震動記錄按其對工程破壞強弱進行比較和排序。本書從地震動記錄本身特征出發,逐步介紹了地震動參數計算、不同結構的類別劃分、地震破壞機制分析、地震動破壞強度定量排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及基于超越概率的地震動破壞強度確定等方面的內容。
本書分為基礎篇、航空篇、航天篇,共9 章。本書本書側重于講述多種導航信源的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實現多源融合下的航空航天飛行器穩定、高精度導航。書中著重介紹了不同導航信源的發展及現狀、基本原理、工作特性與優缺點等;不同的多源融合導航算法及其基本原理;基于數學方法的無人機集群協同導航算法;地磁導航技術及其與傳統慣性導航系統的融合算法,并通過實例及仿真驗證,對比各種算法、模型及系統的優劣,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在本書中,作者用形象化的比喻、生動的例子和簡潔的語言介紹了現代宇宙學的前沿進展,試圖讓讀者在熟悉一些基本物理概念的同時,也能大體了解現代宇宙學的精髓。全書共有10章,涉及暗物質、暗能量、黑洞、宇宙起源、天體起源和宇宙生命起源等內容。盡管篇幅不長,也沒有涉及很多復雜艱深的物理概念,作者仍系統地搭建起了一個現代天文學和宇宙學框架。無論是僅僅對天文和宇宙感興趣的讀者,還是有志于進一步研究的讀者,都歡迎大家走進現代宇宙學研究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