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法是一門極易被誤解和誤用的邏輯科學,它雖明確反對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但又常常被僵化的形式思維所影響,成為被人們詬病的“變戲法”。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在于黑格爾思辨邏輯的生命內涵被完全抽離了,只剩下空洞的軀殼。相反,恰恰是生命意向性有序的新陳代謝,創造了辯證法的邏輯,賦予思辨的豐富價值和意義。為了基本的生存,生命意向性在存在論中進行著盲目的“過渡”。在“過渡”中,它看到了讓它疲于奔波的背后本質。生命意向性是自由的存在,絕不甘于被本質所限定。它將目光鎖定本質,于是,既作為參與者也作為旁觀
康德哲學是近代哲學的一座高峰,“三大批判”構成其偉大的哲學體系;《純粹理性批判》是“三大批判”的第一部,作為近代哲學經典,影響深遠,但因內容深奧,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令很多讀者望而卻步。 本書為德國康德研究專家依據電視講座內容,為一般讀者改寫而成的教本,內容緊扣原書體系,既能勾勒出康德思想的要義,又能理清康德巨著的思想精髓,有助于讀者登堂入室,窺其堂奧。 本書的作者和譯者均為康德研究專家,精通康德哲學,故能入其內出其外,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地點明康德哲學的精義,是一本很
本書選擇萊布尼茨、沃爾夫、康德、歌德、席勒、黑格爾等在德國思想史進程中具有開辟性意義的哲學和文學大家、以及具有承上啟下或獨特功能的關鍵人物,提出重新理解德國古典時代的理論模型、啟蒙路徑的德國模式和哲學史之外的詩思功能。以代際遷變為線索、以三元思脈架構為背景、把握德國文學史的歷時性過程,理解德國文學史、思想史和文化史,進而凸顯中德文學/文化關系史的重要意義,重點論述在20世紀西方現代性形成的過程中,作為重要外來資源的中國文化如何創造性地介入獨特的“德國現代性”道路,更好地理解中國資源在德
神話哲學是謝林的又一個純粹創新,也是其后期哲學的核心內容和主體部分(至于啟示哲學則相當于這些思想在基督教階段的延伸)。在這個宏大的構想里,謝林一方面依據歷史事實,另一方面借助概念演繹,呈現出一個將所有古代文明囊括進來的一以貫之的歷史進程。因此謝林的神話哲學既可以說是一部關于人類意識的“邏輯學”,也可以說是一部以神話為例而展示出來的“精神現象學”。 謝林的《神話哲學》(上下卷)分為“一神論”和“神話”兩個部分,其中上卷討論了一神論的概念和早期神話。 謝林通過分析一神論的概念,證明了真正的神為什么既
神話哲學是謝林的又一個純粹創新,也是其后期哲學的核心內容和主體部分(至于啟示哲學則相當于這些思想在基督教階段的延伸)。在這個宏大的構想里,謝林一方面依據歷史事實,另一方面借助概念演繹,呈現出一個將所有古代文明囊括進來的一以貫之的歷史進程。因此謝林的神話哲學既可以說是一部關于人類意識的“邏輯學”,也可以說是一部以神話為例而展示出來的“精神現象學”。 謝林的《神話哲學》(上下卷)分為“一神論”和“神話”兩個部分,其中下卷討論最成熟的神話亦即埃及神話、印度神話和希臘神話。 謝林延續了上卷的思路,在深入
本卷收錄的四份文本《論一種全部哲學形式的可能性》《論自我作為哲學的本原》《關于獨斷論與批判論的哲學書信》《論知識學的唯心論闡釋》均為年方弱冠的謝林于1794至1797年間所作,這四份文本構成了青年時代謝林哲學構想的基礎,也是德國唯心論的經典文本。在這四份文本中,謝林以敏銳的洞見系統總結了從笛卡爾、萊布尼茨、斯賓諾莎,經康德、萊茵霍爾德,直至費希特的整個近代主體性哲學傳統,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獨特的先驗哲學構想。謝林的作品堪稱石破天驚,如同晨星劃開了整個德語思想界的夜空,在當時的德語思想界引發了
本書是國內學術界首次對黑格爾的規范性理論作出解讀的著作。本書超出了以“承認”為核心概念研究黑格爾規范性理論的研究范式,試圖以《邏輯學》和《法哲學原理》為基本文本,以責任和行動為核心概念分別對黑格爾認知方面的規范性理論和實踐方面的規范性理論做出研究,從“黑格爾式的規范性理論”“黑格爾式的概念、判斷與規范性”“從概念到行動:法的規范性”“占有、契約和懲罰”“道德行動與良知”“倫理世界的規范性”六個方面展開論述,以期全面、準確地把握黑格爾的規范性理論。
本書共分六章:第一章講述了人所擁有的三個基本特征,即人的自身、人的財物、人的形象;第二章闡明了人的自身對人生幸福程度的貢獻和影響;第三章分析了人的財物與人的視野之間的聯系;第四章講述了人的形象是人類本性的特殊弱點;第五章分析了“怎樣和自己相處”“怎樣和他人相處”“怎樣對待命運和世道”三個問題;第六章講述了人在各個年齡階段的心態變化。
《牛津西方哲學史》是一部具有權威性和綜合性的單卷本哲學史,充分體現了牛津版思想史著作的特點。該書包括古代哲學、中世紀哲學、從笛卡兒到康德的近代哲學、康德之后的歐洲大陸哲學、從密爾到維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學以及西方政治哲學。其作者皆為一流的哲學史家,以清晰精練的文筆,深入淺出地勾勒了博大精深的西方哲學的歷程和重要思想。與充斥著“柏拉圖說……”、“康德說……”的常見敘事方式不同,本書著重嚴格而清晰的分析,對厭倦了教科書式的表述方式的讀者來說是相當有益的讀物。無論是對思想史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還是專業學者,
在海德格爾對形而上學歷史的闡釋與批判中,黑格爾占據了一個特殊位置,成為他思想道路上的關鍵路標。本書把海德格爾思想把握為一條向無蔽回行的道路,由此將他對黑格爾的現象學闡釋主題化為他和黑格爾的“爭辯”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