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先探討了邏輯的觀念,并通過回顧中西方推理研究的重要問題和內容,提出了研究所秉持的邏輯觀念和方法,即以邏輯與文化關系為紐帶,深刻認識并高度認同關于邏輯具有共通性和特殊性的思想,堅持文化邏輯觀,精準運用“歷史分析與文化詮釋”的方法。其次,提出并初步構建了比較邏輯學的理論框架,創新性地提出比較邏輯學描述、評價、匯通“三
本書利用簡牘、官修史書、文臣奏議和詩歌等豐富史料,著重探討了先秦至清代歷史中文化與軍事的關系,以及文人文化如何塑造了軍事機構、軍事理論和戰爭文化。關注中國古代史不同領域的學者重新檢視了軍事與法律、政府、史學編纂、藝術、哲學、文學和政治的關系,并將軍事文化和文人文化放在一起進行研究,展現了長時段歷史中兩者的互動。一幅中國
鮮為人知的是,在近代史上,雞蛋曾經與茶葉、絲綢并列,位居中國出口商品前三,不僅對貿易創匯舉足輕重,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也有全局價值。近代中國的雞蛋和蛋制品,如孫中山所說,和其他各類初級產品一樣,其加工、出口等高利潤環節均被外資掌控。在這一大背景下,民族企業茂昌蛋品公司異軍突起,憑其創始人鄭源興的卓越眼光、創新精神和商業才能
在中國現代國家體系中,縣作為最全面的微觀單位,承載國家意志、戰略和政策在地方基層的落地生根?h域主政官員是縣域科層結構的核心行動者,其對體制環境的自適應及基于激勵或壓力的反應行為是縣域治理的重要組成,因應治理行為與體制環境共同構成縣域實際治理生態。本書基于高階理論、理性選擇理論、領導人注意力分配理論和行動者網絡理論,借
本書為阿爾方斯·萬斯特文根(AlfonsVansteenwegen)博士所寫。AlfonsVansteenwegen被公認為是夫妻關系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本書已有英語、德語、意大利語、南非語、希臘語、西班牙語、匈牙利語、中文(繁體版)、土耳其語和法語等多種語言版本。本書從婚姻中一個個小小的摩擦和沖突講起,
人口條件對中國實現現代化具有重大基礎性和戰略性影響。本書分為四篇。第一篇運用聯合國人口回測和預測等數據,對2020-2050年中國實現現代化的人口條件進行分析和國際比較。第二篇從理論和實證兩個層面,厘清人口條件對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影響。第三篇聚焦人口城鎮化、人口老齡化、人口現代化、人口紅利等影響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關鍵人口條
子女既是父母成就感和快樂的重要來源,也是父母感到精疲力竭的原因之一。父母雖然深愛自己的子女,但也可能在養育過程中感到疲憊不堪。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養育政策的變化,養育倦怠這一主題引起了學者和父母們的廣泛關注,相關研究論文的數量在過去10年中增加了近20倍。在我國,親子關系一直是家庭關系的主軸,而養育活動的本質在
文化遺產是一種“群體性表述”和“譜系性記憶”,是文明的延續、國家與民族的靈魂,是人類共同記憶的精神載體。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世界記憶項目”,倡導全球各國及地區保存和搶救正在老化、損毀、消失的文獻,鼓勵其普遍性獲取和利用,以確保人類記憶的安全與完整。經過三十余年發展,處于世界遺產變革洪流中的世界記憶項目,面
有些政治文化的傳統,表面上未必會在當時直接改變歷史走向,不過,它就像基因一樣,終究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歷史之中,給后來試圖改變現狀的人很多暗示,甚至直接影響了歷史的選擇。 本書從三個角度討論中日傳統政治文化的結構性差異:上篇《皇權與革命》從歷史上中國不斷改朝換代與日本所謂萬世一系,來分析傳統中日政治權力合法性來源與政治權
在《特權與焦慮》一書中,具海根審視了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時代韓國中產階級的變遷,并指出全球經濟變革給這個階級帶來的影響遠非單純的經濟衰退和階級規模的縮減。全球化導致中產階級內部出現了兩極分化,將少數受益于全球化經濟的群體與受其負面影響的廣大群體區分開來。這種內部分化為韓國社會注入了新的復雜動動力,因為新興富裕群體試圖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