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為什么很多人提出的問題沒人愿意回答,或別人不知如何回答,導致提問無功而返,溝通不暢,甚至產生誤解,致使人際關系出現矛盾呢?其實,問題的癥結就在于提問沒有邏輯。問題之間缺乏層次與遞進,問句的意思模糊不明、重復啰嗦,或令人反感,致人不愿意回答;或叫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從何回答。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掌握提問的藝術與技巧,運用邏輯讓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更加科學而巧妙。
《有邏輯地提問:知道你不知道又想知道的一切》從邏輯的角度講解提問的藝術,從實用的角度細致分析想要實現科學提問需要具備的能力,提問的基本技巧以及提問的常用話術,最終讓你的提問變得合乎邏輯,讓你的提問充滿“威力”,使你一開口就給人留下好感,瞬間讓他人打開話匣子,與對方實現高效的溝通。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正確的提問方法能讓我們在與他人溝通交流時占據優勢。邏輯,就是我們正確提問的鑰匙。
◆如何讓多個問題有層次、有順序?如何讓一個問題清晰明了且沒有漏洞?如何讓別人無法回避你的提問?甚至,我們如何只憑提問就在博弈中制勝?有邏輯地提問就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有邏輯,你的溝通交流將無往不利。
◆相信閱讀,相信這本能夠徹底改變你思維世界的小書。
別跟我說洗腦術,這是邏輯提問!
一位智者曾經說過:“好問的人,只是五分鐘的愚人;恥于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提問每個人都會,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提問。喜歡提問的人,不一定善于提問。當你的提問沒有引起聽者的積極回應時,問題可能出在你的提問上,而不是在對方的身上。
中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由此可見,提問很重要,巧問更重要。難怪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曾說:“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于解決了問題的大半。”
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德魯克,是一位善于發問的人,他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事就是與客戶之間的提問互動。他除了給客戶提出建議之外,還經常提出一個又一個簡單但極富洞察力的問題,例如,“你真正投入的生意是什么?”“你的顧客最看重的價值是什么?”曾有記者將德魯克稱呼為“咨詢師”,但德魯克糾正道:“我實際上是一位‘損者’,即喜歡直接問客戶刁鉆問題的人。”
提問并非新生事物,但提問的邏輯卻是一個新生事物。我的一位朋友,曾向我訴說與鄰居交談時的痛苦:“我試著和他們說話,我確實嘗試過。我問他們問題,卻沒有得到什么回答。于是我接著問,但還是沒得到什么回答。一段時間后,我覺得自己就像偵探審問嫌疑犯一樣,而不像是在和鄰居輕松地聊天。”
我聽完這位朋友的訴說,先采取提問的策略,問他是怎樣提問的。了解了他是怎樣提問的以后,我對他說:“你的提問出問題了,確切地說,你的提問沒有邏輯性。”為了讓他明白提問的邏輯,我首先告訴他有關提問的幾個最基本的邏輯:
第一個基本邏輯是:在尋求他人的解答之前,你得先了解、理解他人。怎樣了解呢?就是按照一定的邏輯提出對方樂于回答的問題。一個聰明的人,永遠會發問,他能通過積極的邏輯提問,掌握對方的相關信息,掌控與他人之間的對話進程,從而巧妙地對他人產生影響,牢牢掌控對話的主動權。
鄭小蘭,心理咨詢師,資深心理學和成功學培訓講師。對個體社會心理現象與成功心理學有著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多次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在心理學及邏輯學界有著較為廣泛的影響。她長期鉆研國際著名思維專家曼哈姆的學說,學術上奉美國“思想巨匠”史蒂芬?柯維博士為宗師,同時將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潛能開發大師安東尼?羅賓等人的思想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維體系和潛能開發體系。
主要課程:《思維導圖實戰》《逆思維的六把金鑰匙》《不要埋沒你的潛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