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開發方法與實踐教程/高等院校規劃教材·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列》從實用的角度,介紹了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主要包括結構化系統開發和面向對象系統開發兩種方法。以及每種方法在每個階段的工作內容、使用的圖表工具,并對當前流行的面向對象設計工具——Rational Rose的使用進行了詳細介紹。
《信息系統開發方法與實踐教程/高等院校規劃教材·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列》共15章,分為兩部分。第1~5章介紹了結構化的系統開發方法;第6~14章結合實例講解了面向對象系統開發的理論知識;第15章是面向對象系統開發的一個綜合實例。每章后都配有習題。
《信息系統開發方法與實踐教程/高等院校規劃教材·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列》既可作為高等學校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專業課的教材,也可作為管理信息系統開發人員的技術參考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范圍的擴大,信息系統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也日益深入。信息系統不僅是單純的計算機系統,而且是輔助企業進行管理的人機系統和工具。一個好的信息系統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但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們把信息系統看作是計算機技術在某個組織的應用,將信息系統的開發僅僅當成了一個技術過程。用戶認為開發是技術人員的事情,而開發人員則認為用戶只需陳述清楚他們的需求,除此之外不希望用戶過多干預開發。這樣就造成了用戶和開發人員之間經常會產生誤解。開發人員認為是按照用戶需求開發的系統,而用戶卻認為不是其需要的系統,從而延誤了開發時間,浪費了資源。所以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用戶、管理者、系統分析員、技術人員、程序員等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過程。本書將結合具體的開發實例,探討信息系統的開發和設計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產生、發展、成熟、消亡的過程,信息系統也一樣有它的生命周期。信息系統在使用過程中隨著生存環境的變化,需要不斷地維護和修改,直到它不再適用時就要由新系統替代舊系統,這樣的周期循環被稱為信息系統的生命周期。結構化的系統開發方法正是基于信息系統生命周期的原理,把整個開發過程分為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三個階段,同時規定每一階段的開發任務以及使用的圖表工具。本書第1~5章將介紹結構化的系統開發方法。
隨著面向對象語言的出現,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應運而生,且得到迅速發展。面向對象的系統開發與人類習慣的思維方式一致,穩定性好,可重用性和可維護性強,更重要的是能與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自動轉換,所以越來越流行。本書第6~15章講述了面向對象系統開發的理論知識,包括通用建模語言(UML)中的靜態圖和動態圖,最后以汽車租賃系統為例,運用面向對象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析與設計,以對理論知識進行一次實操演練。
本書注重實踐,以應用為主線,根據所講述的理論知識,使用大量實例,深入淺出地敘述問題,最后還配有一個綜合性的應用實例——汽車租賃系統的分析與設計。在面向對象的系統開發中,選用了當前流行的設計工具——IBM的Rational Rose進行建模,詳細介紹了其使用過程。
本書適合作為本科院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或計算機專業的專業課教材。建議理論學時為48學時,上機實踐12學時,先修課程為C語言、C#程序設計、關系數據庫等課程。
本書的第1章、第2章、第5章由畢建濤編寫,第3章、第4章由邢智毅編寫,第6~15章由曲翠玉編寫。全書由曲翠玉統編。本書的順利出版,在此要感謝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的上述各位老師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由于時間倉促,書中難免存在錯誤和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出版說明
前言
第1章 信息系統基本概念
1.1企業中的信息系統
1.2信息與決策
1.2.1信息的概念與性質
1.2.2決策對信息的需求
1.2.3結構化決策與非結構化決策
1.3管理信息系統
1.3.1管理信息系統的定義
1.3.2企業中信息系統的類型
1.4企業信息部門與系統分析員
1.4.1信息部門在組織中的地位
1.4.2系統分析員及其地位
1.5信息系統的開發
1.5.1系統開發是復雜的社會技術工程
1.5.2信息系統的生命周期
1.5.3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
1.6信息系統的開發組織與項目管理
1.6.1信息系統開發人員的組織
1.6.2系統分析員應具有的基本技能
1.6.3文檔管理
1.6.4項目管理
1.7小結
1.8思考與練習
第2章 信息系統規劃
2.1信息系統總體規劃概述
2.1.1問題的提出
2.1.2總體規劃時機
2.1.3總體規劃內容
2.1.4總體規劃的組織
2.2數據環境
2.2.1建立數據庫的必要性
2.2.2四類數據環境
2.3企業系統規劃法
2.3.1常用系統規劃方法
2.3.2BSP法
2.3.3BSP法的四個基本步驟
2.4小結
2.5思考與練習
第3章 信息系統分析
3.1信息系統分析概述
3.2系統開發的目標與可行性分析
3.2.1企業當前問題調查與對策分析
3.2.2企業MIS的開發目標與可行性分析
3.2.3MIS開發的經濟可行性評估與分析報告
3.3管理業務調查與業務流程分析
3.3.1業務流程圖中的業務
3.3.2業務流程圖的畫法
3.3.3教學管理系統業務流程圖
3.4數據流程分析
3.4.1數據流程分析的任務和描述工具
3.4.2數據流程圖的畫法
3.4.3審查數據流程圖
3.5處理功能的表達
3.5.1數據字典
3.5.2判斷樹
3.5.3判斷表
3.6功能分析建立新系統的邏輯結構
3.6.1新系統的邏輯方案
3.6.2系統分析報告
3.7小結
3.8思考與練習
第4章 信息系統設計
4.1信息系統設計概述
4.1.1系統設計的任務
4.1.2系統設計步驟
4.1.3系統設計評價標準
4.2數據庫設計
4.2.1數據庫的基本概念
4.2.2用MIS方法進行關系數據庫的結構設計
4.3代碼設計
4.3.1代碼的作用
4.3.2代碼的種類
4.3.3代碼結構中的校驗位
4.4人機界面設計
4.4.1輸入設計
4.4.2輸出設計
4.5功能設計
4.5.1功能模塊轉換策略
4.5.2由數據流程圖(DFD)直接轉換為系統結構圖
4.6系統軟硬件配置
4.7系統設計報告
4.8小結
4.9思考與練習
第5章 信息系統實施
5.1系統實施概述
5.2物理系統的實施
5.3程序設計
5.3.1程序設計要求
5.3.2程序設計方法
5.4程序與系統測試
5.4.1測試方法
5.4.2測試步驟
5.5系統轉換
5.5.1系統轉換前的準備
5.5.2系統轉換的方式
5.6系統運行與維護
5.6.1系統的運行管理
5.6.2系統維護
5.7小結
5.8思考與練習
第6章 面向對象系統開發概述
6.1面向對象系統開發方法和步驟
6.1.1面向對象系統開發的特點
6.1.2結構化與面向對象系統開發
6.1.3面向對象系統開發的步驟
6.1.4面向對象系統開發使用的語言和工具
6.2通用建模語言(UML)
6.3計算機輔助系統工程(CASE)工具
6.4Rational Rose
6.4.1Rational Rose簡介
6.4.2Rational Rose的安裝
6.4.3使用Rational Rose建模
6.5小結
6.6思考與練習
第7章 面向對象技術
7.1類
7.2對象
7.3繼承
7.4多態性
7.5封裝
7.6接口
7.6.1接口的聲明和使用
7.6.2接口與抽象類
7.7小結
7.8思考與練習
第8章 用例圖
8.1用例圖的概念
8.1.1參與者(Actor)
8.1.2用例(Use Case)
8.1.3用例圖的關聯
8.1.4用例描述
8.1.5用例圖練習
8.2實例——圖書管理系統的用例圖
8.2.1對圖書管理系統進行建模
8.2.2使用Rational Rose繪制用例圖
8.2.3圖書管理系統中的用例圖
8.3小結
8.4思考與練習
第9章 類圖和對象圖
9.1類圖
9.1.1類圖概述
9.1.2類圖的元素
9.1.3類之間的關系
9.2對象圖
9.3UML和Java的映射
9.4實例——圖書管理系統的類圖
9.4.1使用Rational Rose繪制類圖
9.4.2圖書管理系統中的類圖
9.5小結
9.6思考與練習
第10章 順序圖
10.1順序圖概述
10.2順序圖的組成元素
10.3實例——圖書管理系統的順序圖
10.3.1使用Rational Rose繪制順序圖
10.3.2圖書管理系統中的順序圖
10.4小結
10.5思考與練習
第11章 協作圖
11.1協作圖概述
11.2協作圖的組成元素
11.3順序圖與協作圖的比較
11.4實例——圖書管理系統的協作圖
11.4.1使用Rational Rose繪制協作圖
11.4.2圖書管理系統中的協作圖
11.5小結
11.6思考與練習
第12章 活動圖
12.1活動圖概述
12.2活動圖的組成元素
12.2.1動作狀態
12.2.2活動狀態
12.2.3動作流
12.2.4分支與合并
12.2.5分叉與匯合
12.2.6泳道
12.2.7對象流
12.3實例——圖書管理系統的活動圖
12.3.1使用Rational Rose繪制活動圖
12.3.2圖書管理系統中的活動圖
12.4小結
12.5思考與練習
第13章 狀態圖
13.1狀態圖的組成元素
13.1.1狀態
13.1.2轉換
13.1.3初始和終止狀態
13.1.4判定
13.2狀態
13.2.1狀態概述
13.2.2狀態行為
13.2.3簡單狀態與組合狀態
13.3事件
13.4轉移
13.5實例——圖書管理系統的狀態圖
13.5.1使用Rational Rose繪制狀態圖
13.5.2圖書管理系統中的狀態圖
13.6小結
13.7思考與練習
第14章 Rational Rose的雙向工程
14.1雙向工程
14.2正向工程
14.3逆向工程
14.4小結
14.5思考與練習
第15章 汽車租賃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15.1汽車租賃系統的需求分析
15.2系統的UML基本模型
15.2.1系統的用例圖
15.2.2系統的順序圖
15.2.3系統的協作圖
15.2.4系統的狀態圖
15.2.5系統的活動圖
15.3系統中的類
15.3.1類圖的生成
15.3.2各類之間的關系
15.4小結
參考文獻
(2)系統分析員
系統分析員起著用戶和系統開發其他人員之間的橋梁和接口作用,是系統開發的核心人物。作為系統分析員首先要負責了解用戶的想法和需求,并運用自身所具有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及正確的開發方法,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明確的概念,確立出系統應具有的邏輯功能,然后用適當的工具和方法將其表達出來形成新系統的邏輯方案。這個方案要能夠充分滿足用戶的需求,并與用戶取得共識,同時又能夠使系統設計員、程序員依此進行系統的設計與實施。其次,系統分析員要充分代表用戶的利益,負責對系統設計員、程序員的工作成果進行評審,判斷是否符合邏輯方案中的總體功能要求。在系統測試階段要與用戶共同制定測試標準和測試計劃,準備測試數據,并通過系統的全面測試對系統的性能加以評審,判斷其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還應該有哪些改進。
(3)硬件網絡設計員
硬件網絡設計員負責依據新系統邏輯方案中提出的對硬件網絡的基本要求制定硬件網絡配置方案,并負責該方案的全部實施工作。
(4)數據庫管理員
數據庫管理員負責依據系統邏輯方案中提出的數據需求,進行數據庫的設計、定義和存儲工作,在系統運行中監督和控制數據庫的運行及數據庫的維護和改進。
(5)系統設計員
系統設計員負責依據系統邏輯方案以及實現系統的硬件、軟件環境,進行系統的總體設計、模塊設計以及模塊之間接口的設計。
(6)程序員
程序員負責根據系統及邏輯方案進行系統的程序設計,實現方案中的各項功能,進行用戶的使用培訓及系統的測試和試運行。
總之,信息系統的開發必須在上述各類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完成,因此要做好這些開發人員的組織與協調工作。該工作可以通過一個項目領導小組來實現。這個領導小組的組長應由企業或組織的高層領導來擔任,小組的成員由企業或組織中的各項管理專家及懂得系統開發方法并有組織能力的系統開發專家組成。由這個小組來組織各類開發人員從事系統開發工作,并負責協調用戶之間、用戶與開發人員之間、開發人員之間的各種關系。
1.6.2系統分析員應具有的基本技能
系統分析員在系統開發工作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其工作好壞直接影響著信息系統的開發質量。了解用戶需求是系統分析員的主要工作之一。為了能夠很好地與用戶溝通,系統分析員不僅要擁有管理知識,還要具有組織行為學、人際關系學、心理學等知識,并在系統調查時,密切與廣大用戶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贏得用戶的信任、支持和配合,才能做好系統調查工作,切實了解用戶的需求。除此之外,系統分析員還必須掌握各類技術(如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開發技術等),在系統開發過程中協調各類人員間的關系。
系統分析員在工作中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系統分析員如缺乏足夠的用戶業務知識,則確定出來的新系統邏輯功能往往不能滿足用戶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