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動力機制與治理對策》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和實證研究對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動力機制展開研究,探尋其演化發展的軌跡和驅動因素,從而為資源型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決策支持。具體研究內容包括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界定及特征分析、典型資源型產業集群的案例研究、資源型產業集群發展驅動因素的識別、資源型產業集群發展動力模型的構建及應用、資源型產業集群治理對策研究等。
《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動力機制與治理對策》可供各級管理部門和有關機構在制定區域經濟發展政策和產業發展規劃時提供參考,同時也可供從事資源型產業集群、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產業經濟等相關領域研究的科研人員、教師和研究生參考。
本書是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計劃”項目所資助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總結撰寫而成。筆者課題組近年來對資源型產業集群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先后前往黑龍江大慶、遼寧阜新和盤錦、四川攀枝花、河北任丘、天津大港等城市,對當地資源型產業集群進行走訪調研,形成了大量的調研資料。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課題組成員進一步對典型資源型產業集群展開多案例對比研究,并結合系統動力學模型對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動力機制進行研究,根據案例分析和實證研究形成最終的研究報告。后期根據評審專家的意見和課題組的集體討論,對上述研究內容進行了充實和完善,最終形成了本書的框架。
在整個課題研究和專著寫作過程中,我們非常重視研究成果理論價值和實際應用價值的結合,突出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強調理論分析要以案例研究和實證研究為基礎展開,并基于這樣的分析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從而能夠為資源型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決策支持。
本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
本部分主要為后面的研究明確研究對象,將其與其他產業集群加以區分,并對該研究對象的目前發展狀況進行深入分析。具體研究內容包括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界定、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特征分析、我國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現狀分析、影響我國資源型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的原因分析。
(2)典型資源型產業集群的案例研究。
本部分主要通對選取我國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資源型產業集群的案例進行研究,來為后面的發展動力機制分析提供實踐層面和數據層面的支持。具體研究內容包括黑龍江大慶的石油產業群的案例研究、遼寧阜新的煤炭產業群的案例研究和四川攀枝花有色金屬產業群的案例研究。
(3)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動力機制研究。
本部分是在前期資料分析和數據整理的基礎上進行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動力模型的研究,并以模型為基礎對其演化發展的生命周期進行路徑分析,研究不同階段的特征及關鍵影響要素。具體研究內容包括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驅動力的識別、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動力模型的構建及應用、資源型產業集群的演化發展路徑分析。
(4)資源型產業集群的治理對策研究。
本部分主要結合前面的發展動力機制分析,對資源型產業集群的治理問題進行研究,從而為集群所在地的政府進行產業規劃和治理提供可行的對策和建議。具體研究內容包括資源型產業集群不同發展階段的制約因素分析、資源型產業集群不同發展階段的治理對策分析、資源枯竭型產業集群的轉型模式分析。
查看全部↓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2 研究的思路與框架
1.3 研究的方法及目標
第2章 資源型產業集群的概念及研究綜述
2.1 資源型產業集群概念的提出
2.2 資源型產業集群的國外研究現狀及評述
2.3 資源型產業集群的國內研究現狀及評述
第3章 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界定及特征分析
3.1 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界定
3.2 資源型產業集群的識別
3.2.1 產業集群的識別方法
3.2.2 資源型產業集群的識別方法
3.3 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特征分析
3.3.1 產業集群的一般特征
3.3.2 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特征
3.4 我國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第4章 典型資源型產業集群的案例研究
4.1 黑龍江大慶油氣產業集群的案例分析
4.1.1 黑龍江大慶油氣產業集群概述
4.1.2 大慶石油產業集群的成長階段(1954~1963年)
4.1.3 大慶石油產業集群的成熟階段(1964~1995年)
4.1.4 大慶石油產業集群轉型階段(1996年至今)
4.2 遼寧阜新煤炭產業集群案例分析
4.2.1 遼寧阜新煤炭產業集群發展概述
4.2.2 阜新煤炭產業集群的成長階段(1913~1957年)
4.2.3 阜新煤炭產業集群的成熟階段(1957~1992年)
4.2.4 阜新煤炭產業集群的衰落階段(1993~2001年)
4.2.5 阜新煤炭產業集群的轉型階段(2001年至今)
4.3 四川攀枝花鋼釩鈦產業集群案例分析
4.3.1 四川攀枝花鋼釩鈦產業集群發展概述
4.3.2 攀枝花鋼釩鈦產業集群的萌芽階段(1965~1985年)
4.3.3 攀枝花鋼釩鈦產業集群的形成階段(1986~2000年)
4.3.4 攀枝花鋼釩鈦產業集群的成熟階段(2001年至今)
第5章 資源型產業集群發展動力的識別及作用機制分析
5.1 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驅動力的識別
5.2 資源型產業集群發展動力模型的構建
5.2.1 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5.2.2 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動力建模方法與思路
5.2.3 資源型產業集群發展動力模型的構建
5.3 基于阜新煤炭產業集群的模型應用
5.3.1 阜新煤炭產業集群發展動力因素的分析
5.3.2 阜新煤炭產業集群動力模型的構建
5.3.3 模型分析與政策討論
第6章 資源型產業集群的治理對策研究
6.1 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生命周期及其劃分
6.2 資源型產業集群不同階段的影響因素及治理對策分析
6.2.1 形成期的影響因素及治理對策
6.2.2 成長期的影響因素及治理對策
6.2.3 成熟期的影響因素及治理對策
6.2.4 衰退期的影響因素及治理對策
6.3 資源枯竭型產業集群的轉型模式分析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動力機制與治理對策》:
3.3.2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特征
資源型產業集群是基于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發展起來的產業集群,其核心是依賴于天賦資源,這種依賴性使得資源型產業區別于其他一些“落腳自由產業”(楊偉民和秦志宏,2005),進而也導致了這類集群的獨特發展模式和表現特征,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從形成和發展基礎來看,資源型產業集群是依托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和利用而發展起來的,具有很強的地理根植性。自然資源是資源型產業的主要投入原材料,而正如前面對資源型產業的界定所言,這里的自然資源主要指地下礦產資源,如煤炭、石油、鐵礦和有色金屬礦等,這些礦產資源的分布、存量、品質和開采難度都具有很強的天然屬性,而這些因素則會直接影響到資源型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從資源型產業集群的最初形成來看,某一地區的自然資源賦存優勢是形成該產業集聚的最直接動因,因此,依賴于自然資源形成發展的資源型產業集群往往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對于資源型產業而言,其生產和加工對象是自然資源,資源物耗成本在產品成本結構中占據主體地位,而且這些資源往往體積笨重不利于運輸,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相關企業在選址過程中會盡量考慮靠近自然資源富集的地區,這也是資源型產業集群具有很強地理根植性的重要原因(張會新,2009)。